這個地方大隱於市,確實客家人遷徙千年的文脈鑑證——梅州學宮

客家人源自儒家淵源地,南遷後也將中原的崇文重教之風發揚於此。鼎盛之時可謂學宮遍地,書聲朗朗不絕於耳。

如今在幽靜寧祥的梅州老街之中,仍保存一座“梅州學宮”。根據地圖的指引,很難發現它的身影多方詢問才找到入口,原來學宮隱藏在一所學校之中這座建於南宋淳祐元年(1241)

這個地方大隱於市,確實客家人遷徙千年的文脈鑑證——梅州學宮

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的古建築依舊紅牆碧瓦,古樹參天,完全看不出絲毫的老邁。從旺盛的香火可以看出這裡依然很受重視,保養得當。

學宮中供奉孔子,也稱孔廟、文廟,是古時當地的最高學府,也是古代教育官員聚集生員講學、宣“聖諭。

這個地方大隱於市,確實客家人遷徙千年的文脈鑑證——梅州學宮

和“謁聖”的場所。梅州學宮歷代屢毀屢建,現僅存大成殿、東廡、西廡、魁星樓。大成殿為重簷歇山頂,大氣威嚴逐級進入大成殿,只見殿正中矗立一座孔子銅像,愈顯高大。此時已有數名身穿校服的學子虔誠膜拜,一定在祈求好運,考試拿個好成績。殿內四壁有反映孔子講學論道內容的巨幅壁畫組圖。巨幅組圖有3.6米高,需舉頭仰望。

這個地方大隱於市,確實客家人遷徙千年的文脈鑑證——梅州學宮

《孔子與弟子七十二賢圖》、《周遊列國圖》、《習射圖》等畫幅,描繪了孔子為了實現輔國治邦安天下的抱負,艱辛講學。圖中孔子論道談思,滔滔不絕,手撫長鬚,神態可親。還可以找到子貢、顏回、子路等神采人物。在巨幅壁畫下面羅列著描繪孔,子生平事蹟的34幅連環畫圖案。參觀完大成殿,遇到一對新人在殿前拍攝婚紗照,學院內的古色古香的確是個拍照絕佳佈景,又頗具意義。

這個地方大隱於市,確實客家人遷徙千年的文脈鑑證——梅州學宮

魁星樓坐落在梅州學宮前的東南邊,始建於乾隆十一年(1746) ,原稱奎文閣,從外面看,紅牆綠瓦,飛簷斗拱,每層飛簷翼角高翹,角首均置琉璃飾品;從裡面看,牆壁設玲瓏牖窗,工藝巧妙。樑柱上雕有飛禽、花卉等圖案,分精巧。沿左側的臺階上二樓,可以看見殿內塑著魁星造像,其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副惡鬼模樣;右手握一管硃筆,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的頭部,意為“獨佔鰲頭”,左腳後揚,腳上是北斗七星,意為“魁星踢鬥”。

這個地方大隱於市,確實客家人遷徙千年的文脈鑑證——梅州學宮

古時候,我國很為主宰科舉考試的神鬼。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樓或魁星閣,讀書人在魁星樓拜魁星,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學宮牌坊左側的有棵老榕樹,榕樹從距離地面3米處萌生出氣根,並慢慢地向下生長,一半入土生根,一半長成下垂的樹幹。下垂的樹幹太老太沉,被客家人用一根方形水泥柱托住,讓傳承得以延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