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國人財富與精神的歸宿

2008年“十一”之前,趁著人流高峰還未來到,風凰衛視旗下的《鳳凰生活週刊》副主編陸葵菲女士趕到宏村,進行探訪。《鳳凰生活週刊》打算做一期中國古村落的主題策劃。探訪歸來,陸女士對我以及合肥的朋友說,她對旅遊景點日漸濃厚的商業化氣息感到無奈。這不是她一個人的直觀感受。現在的許多景點,都讓人覺得“味道不純正”。

祠堂——國人財富與精神的歸宿

事實上,旅遊的開發,往往也夾在兩難之間。要打出牌子,吸引遊客,但遊客多了之後,景點的原本面目、原始趣味,也就暗淡了許多。有一段時間,我沉迷於徽州老的建築構件,特別想弄懂那些或繁複或簡約的雕飾圖案背後的東西。

祠堂——國人財富與精神的歸宿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地接觸徽州、深入徽州,漸漸覺得這種做法不著根本,膚淺而又浪費精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徽州以其穩定的結構形態緩慢地前行著,但在某些階段、某些方面,它又經受著劇烈的爭奪、反覆的跌宕。由於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歷史上這裡的宗法制度,較其他地方遠為興旺和完整,而這也是維繫徽州看起來比較平穩的工具。

祠堂——國人財富與精神的歸宿

深入到徽州的底部,也不難發現,對個體命運的終極關懷,對個人內心世界的思考,對個人心靈在歷史關口的蛻變,是遊離在當時社會的整體視線之外的。這也不僅僅是徽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