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国人财富与精神的归宿

2008年“十一”之前,趁着人流高峰还未来到,风凰卫视旗下的《凤凰生活周刊》副主编陆葵菲女士赶到宏村,进行探访。《凤凰生活周刊》打算做一期中国古村落的主题策划。探访归来,陆女士对我以及合肥的朋友说,她对旅游景点日渐浓厚的商业化气息感到无奈。这不是她一个人的直观感受。现在的许多景点,都让人觉得“味道不纯正”。

祠堂——国人财富与精神的归宿

事实上,旅游的开发,往往也夹在两难之间。要打出牌子,吸引游客,但游客多了之后,景点的原本面目、原始趣味,也就暗淡了许多。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徽州老的建筑构件,特别想弄懂那些或繁复或简约的雕饰图案背后的东西。

祠堂——国人财富与精神的归宿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地接触徽州、深入徽州,渐渐觉得这种做法不着根本,肤浅而又浪费精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徽州以其稳定的结构形态缓慢地前行着,但在某些阶段、某些方面,它又经受着剧烈的争夺、反复的跌宕。由于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历史上这里的宗法制度,较其他地方远为兴旺和完整,而这也是维系徽州看起来比较平稳的工具。

祠堂——国人财富与精神的归宿

深入到徽州的底部,也不难发现,对个体命运的终极关怀,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思考,对个人心灵在历史关口的蜕变,是游离在当时社会的整体视线之外的。这也不仅仅是徽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