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一.時間地理系列(7篇)

二.運動地理(10篇)


一.地形


地形,也叫地貌,簡單的理解為地球表面的各種外貌。

地貌一般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海洋,裂谷,海溝等基本形態。



二.塑造地貌的原因歸類


塑造地表各種形態的的原因總體可以分為內力和外力。


1.內力—板塊運動


內力是地球內部活動產生的能量,主要表現為板塊的運動,地震和火山噴發等。

內力是塑造現在地表形態主要的因素,奠定了地表基本格局。

內力塑造地表形態的總的趨勢是使得地表變得凹凸不平。

2.外力—太陽輻射


由地球外部的太陽輻射給地表的風,水,冰川和生物等提供能量,引起地表物質風化,侵蝕,搬運,堆積的過程,統稱為地表形態塑造的外力作用。

1.風化


在太陽輻射提供能量下,風,水,冰川等使得地表岩石變成顆粒的過程,叫做風化。風化分成物理分化,化學分化,生物分化。

※物理風化


主要是岩石溫度不均勻,導致內部熱脹不均勻,進而碎裂,也叫熱力風化。

另一種常見的物理風化是岩石內部水分冰凍和融化過程中,導致岩石碎裂,也叫冰避風化。

物理風化主要發生在乾燥地區。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物理風化


※化學風化


主要是岩石中物質和空氣中氧氣,二氧化碳,水分發生化學反應,導致分解。

化學分化主要在溼潤地區。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化學風化


※生物風化


一般是植物根系(根劈作用),穴居動物,動植物腐爛等導致岩石分解,既有物理作用,也有化學作用。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根劈


風化是土壤產生的主要原因。

2..侵蝕


※風蝕


風攜帶沙子對岩石進行摩擦,形成奇形怪狀的的岩石形態,叫風蝕地貌。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風蝕


※水蝕


水攜帶泥沙對岩石衝擊摩擦,形成河谷和海岸等地貌,叫水蝕。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水蝕


※剝蝕


水裡的可溶解鹽能和岩石成分發生化學作用,叫做剝蝕作用。典型的是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峰林,都是水溶解形成。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喀斯特地貌


3.搬運


把顆粒從一個地方帶到另外一個地方叫做搬運。如泥沙隨著河流沖刷走。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搬運作用


4.沉積


搬運過程中遇到阻力停留下來,越積越多,叫做堆積。如沙灘,河口的心攤(如崇明島),三角洲等。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三角洲


外力塑造地表的總體趨勢是使得地表趨於平緩。



三.地表各種形態及其具體塑造原因


1.裂谷和海洋


地殼生長型邊界是裂谷和海洋中心,地幔對流不斷產生地殼過程中推動地殼和其上的陸地和相鄰的地殼陸地分離,導致裂谷和海洋。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東非大裂谷


例如東非大裂谷,紅海是地脊湧出地幔物質推開地殼形成等。

2.島弧和海溝


通常在地殼消亡型邊界所在處,地幔對流形成新的地殼,當兩個地殼遠端相遇,密度較大的地殼沒入密度較小的地殼,牽拉作用,將密度較小的地殼頂起來形成弧形小島,同時密度較大得地殼沉入地底,形成海溝。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馬里亞納群島海溝


例如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和弧形的馬里亞納海島是太平洋板塊沒入亞歐板塊下形成。

3.地震和火山


地震和火山絕大部分都分佈在地殼邊緣,因為地殼運動,碰撞短時間容易釋放大量能量,也就容易形成地震,同時地殼邊緣一般比較薄弱,地幔物質容易湧上來,形成岩漿噴發現象也就是火山爆發。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地震帶和火山帶


如太平洋火山和地震帶是太平洋板塊和四周板塊碰撞導致。

4.山脈


山脈是兩個板塊邊緣相互碰撞擠壓而成,所以高山一般分佈在地殼的守恆邊緣處。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


例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是亞歐版塊和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擠壓形成。

5.高原


高原一般是板塊碰撞使得板塊隆起形成。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青藏高原


例如青藏高原是亞歐版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而成。

6.平原


平原一般都是河流遇到地勢平坦的地方,流速降低,帶來大將沙子,慢慢形成性,例如長三角平原以及正在形成的如上海崇明島。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崇明島

崇明島是長江攜帶大量泥沙流入東海流速降低導致泥沙淤積慢慢形成,崇明帶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


7.盆地


盆地形成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板塊碰撞,使得四周隆起導致。一種是水流侵蝕導致中間低窪。


世界地理第18篇:地表形態及其塑造的原因

四川盆地


如四川盆地,四周受著板塊擠壓上升,導致四周上升速度快於四川盆地的上升速度,於是形成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