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補應取消,低價票還應有

有關取消票補的消息從9月12日晚間開始發酵,據稱,相關主管部門將發佈新規,從10月1日起,停止一切線上票補行為,不管票補動作來自線上售票平臺、影院自有渠道、還是製片方,再用9.9元、19.9元賣票的話,可能將觸動懲罰措施。如果傳聞屬實,那麼讓影迷們2014年開始影響電影市場的線上票補手段將徹底成為歷史。

應該說,票補原本就不該有,因為票補會引起電影市場的不公平競爭,甚至造假。然而,在2015年在線票務平臺最瘋狂的一年,為了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每個玩家都大力度補貼跑馬圈地,推出低至十幾元甚至幾元的票價。那年,中國電影票房為440億元,其中有30億到50億元的比例是來自票補。可以說,票補在前期確實起到了培育和導流作用,拉高了票房,促成了繁榮,但也造成了虛高——爛片都有票補,爛片都有票房。在2017年的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等重要檔期,不少電影都是靠著票補展開血戰的,票補擾亂了電影市場的正常發展秩序。

儘管票補是不正當的競爭,但是取消票補會不會造成觀眾觀影情緒的低迷,電影市場的冷清呢?淘票票總裁李捷表示,取消票補會讓電影行業“迴歸內容質量和平臺產品競爭。”UME華星國際影城副總劉暉表示,從長期看,取消票補是一件好事,讓市場擠掉票房泡沫並非壞事。前美國CAA公司駐中國總裁喬青山在今年四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海南)電影投資高峰論壇上曾介紹,在好萊塢從來沒有“票補”概念,好萊塢的發行商和影院會用浮動票價的方式調節市場,對一些不同檔期、不同時段的影片以及不同的觀眾群體採取不同票價。票價可以浮動,但票價一定要在合理的範圍浮動。

眾所周知,中國的電影市場也不是鐵板一塊,城市與農村不同,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不同,對不同的觀眾應實行不同的票價。在城市一百塊錢的票價,電影也可能一票難求。在農村二三十元票價的電影,老百姓也可能嫌貴,但是貧困地區的群眾也有觀影的權利。電影市場制定票價,不只是要依據電影質量和投資,還要考慮不同市場的消費情況,城市票價也可能是農村市場的幾倍。而且,電影文化必須照顧貧困群體,我以為,國家應該制定政策,對貧困群體的文化需求應給以補貼。

正常的電影市場是不需要票補這副“補藥”的,電影市場必須內容為王,票價的制定與浮動必須指向“一分價錢一分貨”。票補容易引起不正當競爭,而優質內容才是核心競爭力。通過市場價格調控,讓電影創作或衍生品開發走向良性循環。不論是線上售票平臺、影院自有渠道,還是製片方都必須取消票補,但是對困難群眾、學生團體和老弱病殘人員應實行低票價,這裡應有一條紅線,公款不準購買商業電影票(包括紅色電影)。電影畢竟是文化商品,電影必須肩負起社會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