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來如山倒 利源精製命懸一線

债来如山倒 利源精制命悬一线

時代週報記者 吳平 發自廣州

船要沉沒的一刻終於到來,雖然是意料之中。

9月25日晚間,利源精製(002501.SZ)發佈公告稱,鑑於“14利源債”已構成實質違約,聯合評級將該債券債項信用,以及公司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分別從CCC下調至C。

利源精製董事長王民的辭職報告也在同一時間公佈。在辭職報告中,王民表示因身體原因,辭去在公司的所有職務,並將其持有公司的14.48%股權表決權委託給其子王建新行使。他同時強調,“其辭職不會對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產生影響”。

時代週報記者多次撥打利源精製電話,但對方始終處於佔線狀態。

曾經的明星公司

從創立到成為明星上市公司再到瀕臨崩潰,利源精製用了18年時間。

吉林利源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11月,註冊資本7000萬元。公司成立之初主要在吉林省遼源市的一個開發區中組織生產,主要產品是鋁製品。

公司此前的經營業績始終表現不錯。2008–2016年,公司的收入從7億元增長到26億元,淨利潤從4169萬元增長到5.5億元。

“公司擁有重型鋁擠壓機,這種重型擠壓機能生產大型鋁製件,尤其是可以用於汽車和高鐵的部件,可以一次擠壓成型。這種設備在南方地區很少見,東北地區是老工業基地,所以發展重型裝備有優勢,公司藉此優勢不斷髮展壯大。”北京曾投資過利源精製的公募基金經理李建(化名)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根據利源精製的招股說明書,公司大部分設備從意大利、日本、美國、德國進口,尤其是從意大利達涅利公司全套引進的60MN油壓雙動鋁擠壓機,具備國際先進水平。達涅利是全球三大冶金設備提供商之一。

在發展過程中,利源精製不斷打入許多知名品牌的配套體系,包括廣達電腦、長春英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島津醫療器械、山東泰開集團、遼寧遠大集團等。

其中,長春客車是中國中車的核心子公司,負責生產高鐵車輛,與一汽集團並列為長春最著名的兩個企業;廣達電腦則是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製造公司之一,遼寧遠大集團為全球最大的建築幕牆生產商。

通過這些大客戶,利源精製把鋁製件產品銷售範圍覆蓋至地產、汽車、消費電子、電力設備等領域,尤其是高鐵方面,始終是公司上市以來最大的看點。

“2015年前後,利源精製是二級市場上的明星公司,很多人都說看好它,也組織了許多大型機構去調研。”李建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這一點在公司的股價上有所體現。2014年年中,利源精製的股價最低僅為12元/股左右,但在2015年年中卻超過40元/股,漲了近4倍。

王民的兩個18年

利源精製的實際控制人是王民、張永俠夫婦。出生於1959年的王民是高級工程師,是遼源市的第六屆人大常委、遼源市工商聯第六屆執委會副主席,頭頂“吉林省首屆創業之星”“吉林省優秀民營企業家”等諸多光環。

1978年,王民進入東北重型機械學院讀本科,學習的是材料工程系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1982年畢業後幹起了建築,掛靠在遼源市第一建築工程公司;10年之後,王民開始獲得晉升,擔任利民裝潢工程處總經理。

王民在專業方面小有建樹,根據公開資料,他主持了轎車發動機支撐架、蘋果筆記本電腦外殼、時速200–300公里軌道列車型材、鋁合金隔熱門窗等多個項目的研發。他還曾獲得過遼源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賽的項目為“彩色噴塗、木紋轉印隔熱保溫節能鋁型材”“仿不鏽鋼節能環保鋁型材”。

在本科畢業18年之後,2000年前後,王民投資30萬元、張永俠投資20萬元,創辦了遼源市利源散熱器製造有限公司,即利源精製的前身,王民擔任總經理,後擔任董事長。不知當時的他能否預見到,18年過後,自己和利源精製會面臨如此窘境。

利源精製上市之前,王民夫婦合計控制公司51%的股權,即便是在IPO發行之後,王民夫婦依然控制公司38%的股份。利源精製在招股說明書中也提及,公司“存在王民夫婦控制本公司人事和經營決策,使得中小股東利益受到影響的風險”。

2014年7月30日,利源精製董事會曾提出“規範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行為的專項工作方案”,目的是為了貫徹落實證監會的要求,進一步規範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行為,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同一天,公司的幾個獨立董事還在公告中確認,公司與大股東之間,在擔保、非正常佔款、關聯交易等方面不存在異常。

但悲劇的是,最終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2018年8月份,利源精製的銀行借款餘額達到28.19億元,其中大股東借款4.68億元,1個月後公司又進一步披露,公司還欠有鉅額的民間借貸,金額達到9.2億元。

2017年,王民、張永俠夫婦與利源精製之間總計發生了20筆擔保,金額達到13.6億元;2018年上半年,兩人與上市公司發生了19筆擔保,金額總計13.9億元。

截至2018年9月底,公司各項有息負債總計規模達到77.38億元。

恰是這些債務,將利源精製和王民拉入了深淵。危機逐一爆發。

7月27日,利源精製確認,實際控制人王民夫婦持有公司的全部股份都已經遭到司法凍結;7月31日,利源精製業績變臉,在半年報業績預告中,公司把半年報淨利潤從此前的預計盈利3億元左右,修改為虧損7500萬–1億元。其解釋的原因為,負債大增帶來財務費用上漲,以及收入降低。

2018年半年報中,公司財務費用飆升到2.8億元,超過2017年全年的2.3億元水平,也為公司有史以來最高。

同一天,利源精製發佈公告,證實公司銀行賬戶被凍結,原因是拖欠債主的錢沒能歸還。

9月11日,公司確認,公司全部土地房產已經被法院查封。這些資產賬面淨值為12億元,被查封的原因自然也是因為無法還錢。

在這份公告中,利源精製稱,為了應對償債壓力,“公司和控股股東,正積極尋求股權重組等方式,引入具有國有背景或者具備更強資金實力的股東為公司提供有力支持”。

大躍進引惡果

轉折點發生在2016年前後。

從業績上看,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方面,在2008年、2010年、2011年均處於較高水平,分別為77%、31%、20%。2016–2018年上半年,該指標分別為11%、19%、-40.08%。

公司的淨利潤增速也是如此。2010–2012年為74%、52%、42%。直到2016年開始出現下降,2016–2017年分別為15%、-4.93%,2018年半年報時更暴跌至-128.43%。

根據萬德數據,利源精製的帶息債務與股權價值的比例,在2016年之前都相對穩定,2010年為9%,2012年前後為25%左右,2014年由於股價上漲的原因,降低為10%,2015年恢復到26%左右;但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卻突然飆升,超過36%,2017年進一步上升到51%,2018年半年報更超過68%。

不過,這是截至6月30日的數字,而隨著此後股價的持續下跌,股權價值繼續減少,另一方面卻繼續暴露出更多的債務,公司目前的帶息債務與股權價值比例更加慘不忍睹。

2014年下半年,利源精製發行了公司債券,募集資金10億元,其中5.35億元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剩餘資金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當年12月3日,14利源債在深交所上市,證券代碼112227。這為2018年9月25日的公司債務危機徹底爆發埋下了伏筆。當天,利源精製宣佈這筆債券不僅沒辦法還本,甚至無法按時歸還利息,構成實質性違約,引發市場關注。

根據利源精製2018年半年報,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雖然達到9.07億元,但同比下滑40.0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由此轉盈為虧,同比下降128.43%,虧損8901.94萬元。

對於公司上半年出現業績虧損的原因,利源精製方面解釋,主要原因仍來自於瀋陽利源項目,因其投入大量的資金,且未預期達產併產生效益,使公司流動資金不足,從而產品不能及時交貨。

2016年3月,公司發佈定增預案,計劃定增募集資金,大手筆投入“軌道車輛製造”項目。根據定增預案,該項目總投資54.99億元,實施主體是全資子公司瀋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項目建成後,要實現1000輛軌道車輛、1000輛貨車的生產能力。

“此前,公司只是給長春客車供貨,角色是鋁製件的零部件供應商,但2016年的這個時候,公司已經要翻身做主機廠,要砸錢自己生產軌道車輛。這確實有點冒進。”李建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據報道,此項目被列為瀋陽市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中的重要項目,也是沈北新區2017年五大重點項目之一。為了這個項目,利源精製不惜放棄在其他城市已經投入的700萬元左右的項目,投資規模也從55億元上調到100億元左右。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