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吊爐燒餅扁又圓,

這油炸的麻花是脆又甜。

粳米粥賤賣倆子兒一碗,

煎餅大小您來看看,

賤賣三天,不為是把錢賺,

只為是傳名啊,我的名字是劉保全。這耳熟能祥的吆喝聲,是侯寶林先生的相聲《改行》裡的段子,那可真說的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但我要問你吃過燒餅嗎?你準說:燒餅誰沒吃過呀,不錯,現在燒餅各地都有,又酥又香,但真正的吊爐燒餅你未必真吃過。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在聊吊爐燒餅之前,先讓我們瞭解一下燒餅和火燒的區別,其實很簡單,火燒沒芝麻,而燒餅是帶芝麻的。據史書考證,燒餅是漢代班超時從西域傳來的。《續漢書》記載說:“靈帝好胡餅。”胡餅就是最早的燒餅,早在唐代就盛行了。安史之亂,唐玄宗與楊貴妃出逃至咸陽集賢宮,無所果腹,宰相的楊國忠去市場買來了胡餅呈獻。當時長安做胡麻餅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輔興坊的店鋪。為此詩人白居易賦詩一首稱:“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於飢讒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白居易說胡麻餅就是燒餅。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燒餅的品種頗多,有芝麻燒餅、油酥燒餅、黃橋燒餅、驢蹄燒餅、起酥燒餅、掉渣燒餅、糖麻醬燒餅、羅絲轉燒餅、油酥肉燒餅等100多個花樣,吊爐燒餅是其中的一品種,烙燒餅的爐子各式各樣,所以有又有缸爐燒餅、平爐燒餅、燜爐燒餅、吊爐燒餅等諸多名堂,當然還有不用爐的,如仿膳的空心燒餅。據說清宮裡烙空心燒餅用的是大銅鼎,後來那鼎讓八國聯軍順走了,估計這是編的,現在仿膳烤燒餅用的銅鼎是後來仿製的。忙不過來就用大鍋中間放炭,上面用鐵板把燒餅粘上明火烤,這樣烤出的燒餅,圓圓鼓鼓的,色澤金黃、中間夾上肉未,咬上一口肉末燒餅,香裡帶著淡淡的甜味兒,味道鮮美,香酥可口,而且還絕不膩人。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吊爐燒餅是根椐燒餅爐子得名而來,這爐是吊起來的,故名吊爐,有人說吃過,這種吊爐燒餅在山東、河北、河南一帶都很流行,製作燒餅所用的烤爐比較奇特,爐高一米有餘,寬約三尺,兩口鍋合扣,遠處看就像個雞窩,上面的鍋面朝下,底朝上,上面鍋底爐頂是黃泥和稻草和白灰的混合物糊上厚厚的一層,是為保持爐內所需溫度,在鍋的一邊開一個十五公分左右的口,使爐底上下不透氣,下層為熱源製成馬蹄燒餅最理想的燃料是木炭和穀糠,也可用鋸末代替。這樣上層寬敞,四壁熾熱。制燒餅者以面坯蘸水後貼於爐頂爐壁上,烤熟後用鐵鏟將其鏟入小鐵勺內取出。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這種燒餅北京也有了,有的店還現場製作,一般在邊上立個旗子上寫武大郎燒餅,廚師傅揉麵上勁,再擀成圓溜溜的餅,然後邊緣要用刀砍出13道細細的花紋,餅上抹一層糖稀水,沾綴上密密的白芝麻,好似向日葵的花盤。兩口鐵鍋反扣成一爐子爐火微微,燒餅師傅將餅胚置於手背,啪一下就貼在爐子上沿,動作乾淨利落麻利快,燒餅在爐火煨烤下,慢慢膨大,逐漸變大變黃,一會黃燦燦的燒餅就烤成了,酥脆可口,而且還搭配上潘金蓮鹹菜和王婆南瓜粥,論套賣,創意不錯,挺受歡迎,酥嫩鮮香,口感極佳,您別說吃了都稱好吃。但有一節這不是吊爐燒餅,準確的說應叫高爐燒餅,因烙時是將餅胚置於手背,貼在爐子上的,當地還叫它“反手燒餅”,而烙燒餅的爐子被形象的叫雞窩爐或雞窩灶。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那正確的吊爐是什麼樣的呢?這種吊爐還有沒有呢?巧了,我有幸在艾廣富艾老家看到了真正的吊爐的實物。艾老是國寶級烹飪大師,清真烤鴨傳人,國家高級烹飪技師,中國烹飪大師,我們都是西飲出來的,怹老人家是我最崇敬老前輩之一,有時間就去拜訪聊聊天聽教誨,艾老學識瀾淵博,每次去都能得到新的知識,這不兩節放假,有時間去艾老家看望,見艾老又新得一物件,吊爐。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這吊爐可是個稀罕物件了,因為吊爐幾近失傳,在市面上很難見到了,這是艾老的一個徒弟在石家莊舊貨市場看到的,當時不知何物,發了張照片,艾老一看,吊爐,趕快叫徒弟買下,徒弟買下後,送到艾老家中。這個吊爐是從一大戶人家倉庫裡發現的,比老北京燒餅鋪的小,估計是過去有錢人家用的,使的在意,品像不錯,夠年頭,都稱得上是文物了。。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一般製作燒餅的工具是燒餅在上面,火在下面烤,而吊爐則是燒餅在下面,火在上面,先用火將爐烤熱,然後利用扛杆將火爐吊起放入燒餅,上燒下烘而成。烤爐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上體為火罩,有槓桿可以吊起,以石灰岩土粉製成穹爐(圓丘)狀,頂端開一圓孔,用來觀察火候和添放果木柴,也可坐水壺燒水。中間是烤制餅鏜,用厚鐵板作的,下部是放烤鍋的鐵灶,前面開一方形口。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做吊爐燒餅方法是:將和好的面擀成片加油卷山子,然後掐桃下劑子,捏成扁平圓形,上面蘸精選去皮白芝麻,下面蘸少許油;用果木柴先將鐵板和烤鍋烤熱,吊起爐罩,挪開鐵板,將捏好的燒餅均勻擺入鍋內,蓋上鐵板,放下火罩,繼續加火,同時往最下邊的灶堂裡放紅炭灰,上烤下烘,使上下受熱均勻。廚師傅隨時可拿起的長撬杆,將火爐抬起、烤爐拉出,操作便捷,更容易掌握火候。吊爐燒餅成品圓而美觀,外焦而脆,內香而酥。吃時從邊縫半圓狀切開,裹以驢肉、豬頭肉、肉糕等,味道極其鮮美,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食品。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在老北京也有吊爐燒餅,老北京有句俗語:“東一夥子,西一夥子,早點就吃馬蹄燒餅夾果子”。馬蹄燒餅夾果子,說的就是吊爐燒餅夾上焦圈兒或其他炸貨,要麼劉保全也不會唱吊爐燒餅扁又圓,這油炸的麻花是脆又甜,傳統做法吊爐烤制而成,不翻要反覆轉動,其形狀如馬蹄,故名馬蹄火燒或馬蹄燒餅。順便說一下,為寫此文,我特地上網,還真查到 清代民間藝人繪畫稿《北京生活彩圖》有一幅“賞吊爐燒餅圖”,還真和這實物一模一樣,原件的釋畫文字稱:“其人用泥爐一個,內燒劈柴,鐵鏈掛在梁間,以白麵做成燒餅,上沾芝麻,放在泥爐的鐵盤內少刻即熟,名曰吊爐燒餅。”,說明此種吊爐燒餅至少在清朝時就有出售了,不盡由衷的感謝,艾老慧眼識珍,又保留往一件烹飪老物件。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吊爐燒餅,你吃過嗎

說起老物件,這些年我們遺失的太多太多了,不說大的,就小吃而言,南城有個陳連生陳伯伯被稱為小吃專家,在一次座談會上講,老年間南城的小吃,有人統計過叫的上名的小吃大約有360多種,這些年通過我們不斷的努力和時代變遷,現在能說上來的也就一百六七十種就很不錯了,於是就想,如要真有個地方,把這些失傳的老物件都放在一起,甚至用這些老物件做點美食嚐嚐,那該多美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