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vs微信:做生態到底有多難?夢Sir:你們格局太小!

華為vs微信:做生態到底有多難?夢Sir:你們格局太小!

互聯網創業,培育一個生態體系有多難?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從手機操作系統談起。

眾所周知,目前主流的手機操作系統有兩個:安卓和IOS。根據2017年的統計,國內84.6%手機用的是安卓,IOS只佔13.2%;而微軟開發的WP系統,竟然不到0.2%,“PC端操作系統之王”的表現,真不是一般的差。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要知道,國內消費者其實一直在呼籲,要開發屬於我們自己的、國產的手機操作系統。但很可惜,我們也從來沒開發出來過。

是因為開發一款操作系統很難麼?其實不難。早在2016年,華為消費業務CEO餘承東就曾一語道破:“做操作系統對華為來說完全沒難度,但做生態體系卻十分地不容易,WP系統死掉就是生態體系出了問題。”

華為是誰?國內手機市場佔有率四年保持第一的巨頭,連它都對生態體系沒有信心,可見真的很難。

華為vs微信:做生態到底有多難?夢Sir:你們格局太小!

而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社交起步的微信,在逐步構建起自己的生態體系之後,反而有了成為一個操作系統的可能。張小龍在操作系統上的佈局,從2017年1月9日發佈小程序那天起,開始變得異常清晰——正是在十年前的同一天,喬布斯在舊金山發佈了首款iPhone——耐人尋味的遙相呼應。

一個成功的生態體系,首先必須是“多元”的。操作系統想要形成生態體系,就必須要有足夠多的、有用的、有趣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到用戶,留住用戶。在這一點上,小程序的重要地位就凸顯出來了。

2018年微信公開課的數據表明,小程序日活已經達到1.7億,已上線58萬個小程序,企業和個人開發者超過100萬。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國內IOS應用的開發者數量也不過180萬,況且小程序其實才剛剛開始發力,隨著它的變現能力逐漸明朗,這個生態很有可能形成“開發—獲利—加大開發投入”的良性閉環,進而引來更多的開發者。

華為vs微信:做生態到底有多難?夢Sir:你們格局太小!

至此,微信的野心已經很清晰,“社交—生態體系—操作系統—更強大的生態體系”的發展路徑,不可謂不高明。但在這樣的野心之下,張小龍經常提及的“去中心化”和“用完即走”,卻也常常被人詬病。

換個角度來看,所謂“去中心化”,其實是除了微信本身之外,不允許有第二個流量中心,被消滅的只是其他的“小中心”;至於“用完即走”,則可以理解為微信上的流量和用戶都只屬於微信,不允許帶到其他地方。

於是,去中心化=一家獨大;用完即走=唯我獨尊。

這是我們理想中的互聯網生態嗎?當然不是。夢Sir在很多場合都提過,互聯網發展的早期,先驅們高舉的是平等、自由、分享的大旗;但非常令人痛惜的是,今天互聯網的壟斷程度,卻早已遠勝傳統工業時代。

華為vs微信:做生態到底有多難?夢Sir:你們格局太小!

夢Sir理想中的超級平臺、超級生態,應該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的平臺、去中心化的生態體系。讀過《道德經》的朋友可能會更容易理解這一點,所謂“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說的是作為世間萬物之源的“道”,雖然生養了萬物,卻從不試圖將萬物據為己有,從不居功自傲,更不會自我標榜誇耀。

在這個生態體系裡,每一個人都將得到成長、進化。平臺只是個體的舞臺,負責為個體輸送足夠豐富多樣的養分,讓每一個人的價值在其中得到發現、挖掘、放大、變現。未來,這一價值觀將成為互聯網的主流價值觀;互聯網也將擺脫技術驅動,轉而進入下半場——人文互聯網。

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超級生態體系,至高的境界,理當如此。當然,這是極為艱鉅的事業,但正因為其極為艱鉅,才更值得期待併為之努力。

去中心化,我們的征程不止是星辰大海。

------

夢想未來,我就是未來。

夢Sir說,和你一起聊聊未來,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