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演職員信息:小雷:孔維一,小雷父親:張晨,小雷母親:郭燕芸,

藝術電影雖然難懂,但國產藝術電影很容易看透。它們和商業大片一樣有慣例和套路,有時甚至不如商業片來的有創意。先來看幾個例子。

《長江圖》裡秦昊飾演的高淳送貨路上不斷尋找豔遇,結果魔幻的發現所有的豔遇都是同一個女人。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黑處有什麼》裡小鎮破獲了一起強姦殺人案,但常與小混混來往的張雪卻開始叛逆、割腕、消失了。

《藍色骨頭》裡地下搖滾歌手兼黑客的鐘華無意間勾搭上了老闆的情人,在糾結中窺探到了父母的秘密——母親愛上了一個同性戀,還開槍打掉了父親的一個睪丸。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還有一部文藝得不行的電影叫《後會無期》,講述三個無所事事的小青年決定送其中一個去學校報到,一路上三個人找小姐、找女網友,還被人坑蒙拐騙,最後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她們都是你漫漫長路上,只配錯過的好姑娘。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仔細一比就能發現,這些國產藝術電影都有一個相通之處:無處不在的性、死亡的沉重打擊和無所事事的失意人生。

《八月》用極其懷舊的風格致敬了90年代,比如少女跳皮筋、街頭的檯球桌、桌上的鐵風扇,畫面完美再現當年。但故事卻依然遵循著藝術電影的套路,最明顯的就是小雷做的春夢:一隻死去的動物、街頭小混混三兒和對門小姐姐的香吻。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好像在說,少年的成長就是通過對死亡的懵懂認知、對小混混的原始崇拜以及對異性的性本能。

而《八月》最令人遺憾的地方就是這裡,它嚴格遵循著藝術電影的儀式,卻沒有表達。兩次圍觀殺羊,是小雷對死亡的接觸,回到現實中是太姥姥的離世,但這一層不論是和主題還是和小雷的人物都沒有什麼關係。只是感慨親人離去罷了。

三兒的進去和出來,給小雷的最直接影響大概就是檯球桌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完成了街頭權力的更迭。更別說小姐姐,就只是春夢走個過場而已。很快電影就忘記了小姐姐,把故事集中到了父親身上。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套路成了只是套路。

除了套路之外,電影還將懷舊致敬也變成了割裂的符號。比如配音版的《出租車司機》作為迷影符號,卻和父親的生活之間沒有聯繫,僅是將“自說自話”與“自打空拳”形成了對照,於主題上沒有推動作用,對小雷的成長轉變更是沒有——小雷的偶像可是李小龍。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八月》最多的是情懷,但除了情懷故事就只剩浮在表層的麵包屑,聞起來有味道,吃起來卻不過癮。

致敬或者懷舊,是國內導演近來最喜歡把玩的手段,刻畫一個令人感慨和懷念的空間如《路邊野餐》和《八月》,或者描畫幾個少女從叛逆到成長比如《少女哪吒》和《黑處有什麼》。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在故事裡嵌入死亡、叛逆、性衝動,讓故事看起來粗暴又原始,帶著一股生猛的勁。結果再仔細一看,卻發現只是不說常規故事的故事片而已。

沒有人敢像郭敬明一樣,用時下的手段去直面當下的青春亂象,敢惡搞粉絲經濟、敢揭露金錢崇拜。(呵呵)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電影歸根結底還是表達,《八月》的90年代情結太濃,現實感太淡。太姥姥臥病在床終於離世,姥爺義正言辭地說黨和國家的政策要支持,父親被裹挾在下崗潮裡外出務工,三哥出了事,對門小姐姐換成了阿姨。所以呢?

終於穿上了三中校服的小雷懵懂地感知到了什麼嗎?在混亂中成長了嗎?在性、死亡和小混混的春夢裡有什麼力量在破土而出嗎?電影卻不再說了。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小雷懷念父親,電影致敬父輩,但那段時光就只是一張老照片,照片裡的人走過一段歲月,任誰都可以。

金馬獎將《八月》同《一 一》和《童年往事》做比較,實在是抬舉了。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兩部電影都不算藝術片,故事性很強,觀感並不生澀。《一 一》故事圓滑有趣,不乏狗血世俗和幽默滑稽,每一個人的煩惱都和一一的不諳世事形成對比,結尾卻又讓人意味深長。

中國實在是沒有藝術電影,有的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商業電影,用另一種套路而已。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演職員信息:小雷:孔維一,小雷父親:張晨,小雷母親:郭燕芸,

藝術電影雖然難懂,但國產藝術電影很容易看透。它們和商業大片一樣有慣例和套路,有時甚至不如商業片來的有創意。先來看幾個例子。

《長江圖》裡秦昊飾演的高淳送貨路上不斷尋找豔遇,結果魔幻的發現所有的豔遇都是同一個女人。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黑處有什麼》裡小鎮破獲了一起強姦殺人案,但常與小混混來往的張雪卻開始叛逆、割腕、消失了。

《藍色骨頭》裡地下搖滾歌手兼黑客的鐘華無意間勾搭上了老闆的情人,在糾結中窺探到了父母的秘密——母親愛上了一個同性戀,還開槍打掉了父親的一個睪丸。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還有一部文藝得不行的電影叫《後會無期》,講述三個無所事事的小青年決定送其中一個去學校報到,一路上三個人找小姐、找女網友,還被人坑蒙拐騙,最後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她們都是你漫漫長路上,只配錯過的好姑娘。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仔細一比就能發現,這些國產藝術電影都有一個相通之處:無處不在的性、死亡的沉重打擊和無所事事的失意人生。

《八月》用極其懷舊的風格致敬了90年代,比如少女跳皮筋、街頭的檯球桌、桌上的鐵風扇,畫面完美再現當年。但故事卻依然遵循著藝術電影的套路,最明顯的就是小雷做的春夢:一隻死去的動物、街頭小混混三兒和對門小姐姐的香吻。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好像在說,少年的成長就是通過對死亡的懵懂認知、對小混混的原始崇拜以及對異性的性本能。

而《八月》最令人遺憾的地方就是這裡,它嚴格遵循著藝術電影的儀式,卻沒有表達。兩次圍觀殺羊,是小雷對死亡的接觸,回到現實中是太姥姥的離世,但這一層不論是和主題還是和小雷的人物都沒有什麼關係。只是感慨親人離去罷了。

三兒的進去和出來,給小雷的最直接影響大概就是檯球桌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完成了街頭權力的更迭。更別說小姐姐,就只是春夢走個過場而已。很快電影就忘記了小姐姐,把故事集中到了父親身上。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套路成了只是套路。

除了套路之外,電影還將懷舊致敬也變成了割裂的符號。比如配音版的《出租車司機》作為迷影符號,卻和父親的生活之間沒有聯繫,僅是將“自說自話”與“自打空拳”形成了對照,於主題上沒有推動作用,對小雷的成長轉變更是沒有——小雷的偶像可是李小龍。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八月》最多的是情懷,但除了情懷故事就只剩浮在表層的麵包屑,聞起來有味道,吃起來卻不過癮。

致敬或者懷舊,是國內導演近來最喜歡把玩的手段,刻畫一個令人感慨和懷念的空間如《路邊野餐》和《八月》,或者描畫幾個少女從叛逆到成長比如《少女哪吒》和《黑處有什麼》。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在故事裡嵌入死亡、叛逆、性衝動,讓故事看起來粗暴又原始,帶著一股生猛的勁。結果再仔細一看,卻發現只是不說常規故事的故事片而已。

沒有人敢像郭敬明一樣,用時下的手段去直面當下的青春亂象,敢惡搞粉絲經濟、敢揭露金錢崇拜。(呵呵)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電影歸根結底還是表達,《八月》的90年代情結太濃,現實感太淡。太姥姥臥病在床終於離世,姥爺義正言辭地說黨和國家的政策要支持,父親被裹挾在下崗潮裡外出務工,三哥出了事,對門小姐姐換成了阿姨。

所以呢?

終於穿上了三中校服的小雷懵懂地感知到了什麼嗎?在混亂中成長了嗎?在性、死亡和小混混的春夢裡有什麼力量在破土而出嗎?電影卻不再說了。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小雷懷念父親,電影致敬父輩,但那段時光就只是一張老照片,照片裡的人走過一段歲月,任誰都可以。

金馬獎將《八月》同《一 一》和《童年往事》做比較,實在是抬舉了。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兩部電影都不算藝術片,故事性很強,觀感並不生澀。《一 一》故事圓滑有趣,不乏狗血世俗和幽默滑稽,每一個人的煩惱都和一一的不諳世事形成對比,結尾卻又讓人意味深長。

中國實在是沒有藝術電影,有的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商業電影,用另一種套路而已。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微信後臺回覆“250部”可獲取250部經典電影

給電影起名,是個技術活,又含金十足。

甚至可以說,片名就是全部

片名好壞,能決定一個電影的票房,以及世俗功名。

比如,最近上映的《八月》,導演原名《曇花》。

但片方覺得曇花太具體了,沒有想象空間,遂決定改名《八月》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八月》因“八月”而一步登天,當然片子也棒)

這一改,後面的事大夥都知道了,一部成本幾十萬的作品獲得了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譬如說,《無間道》的名字,就取自《涅盤經》第十九卷“佛曰:受身無間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也就是說地獄不壞,在地獄受報就不會完結)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無間比十八層,阿鼻要好聽)

說白了就是十八層地獄中最底層。

但你要叫十八層地獄,或者阿鼻地獄,是不是就有點low,且沒內涵。

“無間”

呢,一聽就高大上,文化氣也足。

比如一些殺手類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殺手沒有假期》,這些名字聽了之後,容易有感,進而願意去看。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這個殺手不太冷》是意譯,直譯是《殺手萊昂》,中文的高水平翻譯成全了本片在華語市場的流行)

但有些電影,起名就像開玩笑一樣。

這部《施耐德對決巴克斯》,英文原名叫“Schneider vs. Bax”

中譯直接音譯過來,特麼省事。

《施耐德對決巴克斯》

Schneider vs. Bax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這麼沒有特色的名字,很容易被人認為是爛片,被漏過去。

如果不是番叔看到了導演是荷蘭人亞歷斯·馮·華麥丹,就極可能和這個片子失之交臂了。

此人的標準照,長著一張藝術範的鬼才臉。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導演亞歷斯·馮·華麥丹)

電影如其人,向來語不驚人死不休,總讓觀眾抓狂燒腦。

2013年戛納電影節上,有一部很奇葩的影片《博格曼》(人名就是片名,就是這麼個性,就是這麼不功利),就是他的作品。

影片中的主人公博格曼是一個住在地下洞穴的流浪漢,被人追殺。

他跑到了一對夫妻的別墅裡,一系列奇葩怪異驚悚的事情陸續發生了……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晚上,博格曼趁夫妻二人睡著時,全裸地趴在瑪麗娜身上……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他在理查德家砍樹,挖池塘,控制保姆,給孩子們灌藥,紋身,讓瑪麗娜做怪夢……

影片朝著越來越奇葩的方向前進,結尾更是讓人目瞪口呆

影片在當年沒有獲獎,卻讓全世界對這位才華橫溢的荷蘭導演印象深刻。

在中國,網易娛樂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樹立了一個完全獨立於好萊塢電影世界的電影空間,這是屬於歐洲電影的貴族氣質和原創精神。

豆瓣的評價則是一片凌亂: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之所以說上部電影的評論,是為了給讀者一個心理準備,下面我們將坐上心靈過山車。

番叔開扒。

施耐德一名公司職員,但真實身份是殺手。

老闆梅爾斯滕是個殺手中間人,他讓施耐德去殺一個叫巴克斯的作家。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每個人都有家庭。

施耐德有個幸福的家庭,漂亮的妻子,兩個可愛的女兒,寬敞的公寓。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在眾人眼中,他就是個很成功的中產階級。

他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如果不是一個殺手的話,他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人。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再看作家巴克斯(飾演者是導演本人,真正的自編自導自演)。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巴克斯年過六旬,是一個癮君子,每天沉浸在酒精、毒品,濫用藥品。

也少不了女人。情人娜丁和他女兒弗蘭西斯卡的年齡相仿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弗蘭西斯卡成人多年,卻一事無成,有嚴重的自卑心理和精神抑鬱。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巴克斯的女兒弗蘭西斯卡)

巴克斯卻向她推薦印度大麻,各種治療睡眠的精神類藥物,讓她睡覺。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導演怪咖,不按常理出牌。他把重點,放在了“人性”上。

哪怕是殺手,也不是從石頭縫裡面蹦出來的,也會有家庭,也會因為家庭的瑣事而苦惱。

而家庭戲,就代表著居家過日子的寫實風格。

因此,本片的風格,真是——

迥異靚麗的風格。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閱片過千的老司機,提起警匪題材,或者殺手電影的類型片,一定會湧出很多畫面。

譬如說

《槍火》,夜色中五個人擺出的pose。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無間道》天台上的對峙。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殺手形象或者是《這個殺手不太冷》這樣憨厚霸氣的大叔。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或者是《機械師2》這樣的冷酷硬漢。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如果你用這種經驗看這部電影,就大錯特錯了。

不光殺手形象不同,連畫面風格上,都是迥異的。

你看,施耐德整潔的,充滿了溫馨的家,整個中產階級的既視感。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白色基調,配上淺色的傢俱,好像進錯了宜家商場。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梅爾斯滕的辦公室,米黃色的牆色,還種著仙人掌。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再看外景,水天一色,巴克斯的湖邊度假屋。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芳草萋萋,茂密的湖邊蘆葦。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每一幀畫面,都沒有類型片那種陰鬱,而是天人合一的環保畫風

看這些劇照,告訴你這是一部愛情電影,你也會信。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博格曼》中,導演不用音效,不用特效,靠寫實的手法,創造了寓言體的魔幻故事。

這次,依然是沒有特效,

用大量的風景畫般質感的畫面,來反襯出殺手的血腥故事。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而故事的複雜程度,超乎了你的想象,讓你被迫不斷說髒話。

奇葩錯落的關係。

作家巴克斯是個兒童殺手。

施耐德到了湖邊,撞見了巴克斯的女兒弗蘭西斯卡,開始面對一系列的難題。

難題1:殺手“心地好”,怎麼讓弗蘭西斯卡離開。

難題2:這裡是保護地區,護林員出現了,把施耐德趕走了。施耐德因為被發現,只能再回去易容。

難題3:皮條客帶著老妓女吉娜到了這個城市。因糾紛,吉娜逃跑到施耐德易容的地方。施耐德救了她,打昏了皮條客,又易容成皮條客的樣子,還借用了他們的車。麻煩事是得帶著這兩個倒黴蛋去執行任務。

難題4:弗蘭西斯卡出走,又回家,巴克斯家陸陸續續又來了很多人。

難題5:老闆把他賣了,原來這次任務是要殺他……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在劇情進行到三分之一的時候,會發現,巴克斯也是殺手,作家是掩飾的身份。

原本的計劃是這樣的,梅爾斯滕把施耐德調到度假屋附近,然後通知巴克斯狙殺對方。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巴克斯潛伏在蘆葦叢裡)

理由是,施耐德是個罪大惡極的兒童殺手

可巴克斯被酒精、毒品給燒壞了腦袋,卻忘記了這項工作。

女兒的事情夠他操心了。女兒抑鬱,自卑,快發展到精神病狀態了,他卻只能給她推薦毒品。

他接到梅爾斯滕的電話,結果,他也有了一堆難題。

難題1:女兒處於危險之中。

難題2:他的爸爸老巴克斯帶著小蜜來了。

難題3:女兒一生氣,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難題4:他早晨趕走的情人,帶著個小白臉回來報仇。

難題5:傻老闆把發給他的短信發給了對方,已經不存在“伏擊”的可能性了。

難題6:他的腦子被酒精,毒品,藥品燒出了問題。

和施耐德的難題一樣,巴克斯也需要一個個的解決。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這麼多人物碰撞在一起,卻毫不讓人眼花繚亂,每一個都是自然而然的加入,又集體性的攪局。

每一個人物,都有各自的作用,像蝴蝶效應一樣,用無意中的小概率事件來改變劇情。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突然出現在巴克斯家裡的兩位來客)

這樣類型的電影番叔順嘴清點一下,像蓋·裡奇1988年的《兩杆大煙槍》、科恩兄弟2008年的《閱後即焚》、羅伯·明可夫2011年的《捕蠅紙》、以及甯浩的《瘋狂的石頭》、《無人區》都是此類。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兩杆大煙槍》(1988年)

此類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跌沓起伏的反轉。

像前面介紹的這些,每一個出場角色,都在推動著影片的逆轉

劇情不是常規性的用主人公的行動來推動,而是給主人公加上了一系列的枷鎖性難題,讓這個局越來越難。

一些突如其來的細節,既很搞笑,又讓劇情逆轉。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梅爾斯滕用電話指揮著雙方,

無意中把本來發給巴克斯的短信,發給了施耐德,讓施耐德知道自己被騙了。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在這緊要關頭,巴克斯崩潰了。

每一處的逆轉,都把劇情帶到了不可思議的方向。

如果你覺得《驚天大逆轉》這樣的電影已經是很逆轉的話,那本片就是N倍的逆轉。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與那種燒腦劇不同的是,本片一點也不燒腦,都是合情合理,又完全在意料之外的轉折。

這就好像是一個人在講一個很驚悚的故事,在故事的千折百轉中又加了一堆糗百的段子。

可在這密集的段子中,又有著人文氣息和情感戲。

因為責任,因為愛。

施耐德急於完成任務,想早點回家和妻子女兒一起慶祝生日。

同時,他也是一個有節操,有道德的殺手。他不想殺害無辜的弗蘭西斯卡。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巴克斯也是有家庭責任感的人,這可以從影片中的一些留白處理看出來。

巴克斯的老爹,年過80了還酗酒,吸毒,泡小女孩。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甚至對自己的親孫女下手。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這個爺爺真TMD不是人,對自己的親孫女下手)

巴克斯想要從頹廢和絕望中醒過來。

他不能讓女兒死在這裡,所以他要絕地反擊。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兩個有“道德”的殺手,湊一塊相殺是啥結果?

他們拿起槍,僅僅是為了“工作”

,或者涉及自身安全的人。

影片就是在這種賦予了“殺手”多面性和道德感上,徐徐展開。

應該說,這是一部充滿了黑色幽默的“反殺手”電影。

黑色幽默,反殺手類型,反氛圍,這些本來不搭邊的元素,構成了這部精彩紛呈,難以歸類的電影。

《八月》:性、死亡、小混混,國產藝術電影的套路

但不管怎麼說,在這個倒黴的下午,兩個殺手只能活一個。

被捲進事件的其他人,弗蘭西斯卡、妓女吉娜和皮條客、老巴克斯和小蜜、娜丁和小白臉、以及老闆梅爾斯滕,大家都性命堪憂。

你來猜猜,在這一鍋粥的亂局之下,最後誰死了,誰活了下來?

電影爛番茄公號後臺直接,回覆“對決”就有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flytigerman

需要電影的盆友可加番茄君微信號:gudajun666

歡迎你在下面評論留言,老司機番茄君帶你擼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