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三產業占比,看中國城市距離已開發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山川網:我們在討論城市的經濟發展時,時常會提到一個概念,叫做產業結構。如果說經濟總量代表是城市發展的數量維度,那麼產業結構大致可以理解為代表城市發展的質量維度。產業結構這詞兒我總說,不過印象中並未有專門的篇幅和大家講講產業結構為什麼重要,如何通過產業結構數據更好地理解一座城市。今天,正好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話題。

產業結構定義很好理解,就是指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在一國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產業結構的進階概念是產業結構高度化,也稱產業結構高級化。指一國一地經濟發展重點或產業結構重心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逐次轉移的過程,標誌著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和發展階段、方向。產業結構高度化往往具體反映在各產業部門之間產值、就業人員、國民收入比例變動的過程上。

1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具體提來看,三大產業即——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業,製造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

一產、二產是很好理解的,這裡我們重點講一下覆蓋範圍最廣的三產。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物流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農、林、牧、漁服務業,交通運輸輔助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以及軍隊、警察等。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雖然我們總是說行業本身無高低貴賤之分,各行各業都有其存在價值。但是我們也要清楚意識到,按照人類的進化和經濟本身的邏輯,從一產到二產再到三產的發展,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集中表現。

為什麼我們總在說要提高三產佔比?原因也很好理解:其一是從一產到三產,能夠解決就業人數是有明顯提升的;其二是從一產到三產,從業者的工作環境是越來越好的;其三是從一產到三產,從業者的收入是越來越高的;其四是從一產到三產,對於其可持續發展情況逐漸提高。

其實,這點從我們中國近幾十年來的發展途徑也可以看得很清楚。比如在座的很多朋友,可能家中祖輩就是在農村從事農業勞作,到了父輩則是在城鎮從事工業生產。而到了你這一代,則多數在大中城市辦公室做白領。那麼相比你的祖輩和父輩,你的生活條件是否提升了,這點是不言而喻的。而這,就是典型的從一產到二產再到三產的演進。

2

我們先來從世界範圍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各自的第三產業佔比情況如何。這份數據是2014年的,不過這些國家早已進入經濟的緩行期,所以歷年產業結構的變化是很小的,所以依舊有較高的參考性。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上圖中我用紅框重點標註了幾個國家,有北美洲的美國,有歐洲的英法德,也有亞洲的日本,應該說覆蓋了全球各地各類型發達國家的樣本。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這些國家三產佔比主要集中在70%~80%區間。

其中即使是眾所周知的工業超級強國德國,三產的比例也超過68%;而最高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英法,三產的比例更是基本接近80%。綜合國力最強,各行業均衡性極強的美國,是三產的佔比也高達78%。

有經濟發展的參考樣本在前,大家對於中國自上而下,從中央到地方天天喊著產業轉型,提高三產佔比的行為,就不難理解了。

3

瞭解了世界,我們再來看中國,先來看整體——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2017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

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為什麼坊間對於中國的真實發展階段和經濟水平的認知始終是割裂的呢?一方面從總體上來看,中國經濟體量的確巨大,大家都知道早就世界第二了。而且如果眼睛只盯著北上廣深高收入人群,很容易產生我們已經超英趕美,眼看著就要重歸天朝上國的榮譽了。

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目前很多方面都不能細看,關於此我有一個比喻,叫做乍看全球購,細看拼多多。各項人均數據都全世界靠後我們先不說,就拿現在我們龐大經濟體量的產業結構來看,依舊稱不上是多先進發達。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截止2017年,中國的第三產業佔比在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後,也還僅僅是剛過半的水平,51.6%。按照這個數據,說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沒有任何問題。參考同期世界發達國家數據,我們即使把“發達國家”的門檻設定的再低些,三產佔比起碼也到到65%~70%的水平。

4

那麼要想達到這樣的水平,中國還需要多久時間呢?我們可以從過去十年的數據變化中,找尋相關依據——

2006~2016年 十年中國各省市第一產業佔比數據圖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2006~2016年 十年中國各省市第二產業佔比數據圖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2006~2016年 十年中國各省市第三產業佔比數據圖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十年間,第一產業佔比下降3.24%,第二產業佔比下降8.9%,第三產業佔比則上升12.14%。具體來看即第一產業:11.8%→8.56%;第二產業:48.71%→39.81%;第三產業:39.49%→51.63%。

這裡由於時間和篇幅原因,不再逐一對上圖各省變化情況進行詳解,這個話題完全夠單獨開篇了,日後有時間再說。

5

和經濟總量的發展一樣,伴隨著基量的提升勢必增速會越來越慢。過去十年第三產業提升了12.14%,未來十年必然無法繼續按照如此的高增速繼續發展。那麼第三產業佔比51.6%,距離70%的發達國家三產佔比門檻,甚至我們降低到65%,十年的時間大概率上都依舊難以達到。

但是我們也經常說一句話,中國社會是高度割裂的。並不是說中國整體未來十年、二十年達不到發達國家三產水平,中國的部分地區就達不到。事實上,站在當下這個時間點,中國部分經濟發達地區三產佔比已經超過了65%、70%甚至更高。我們不妨以2018年上半年GDP排名前20的城市來看——

從第三產業佔比,看中國城市距離發達國家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上半年GDP二十強城市中,共有五座城市三產佔比超過60%。由低到高分別是:深圳60.3%、杭州62.4%、上海69.2%、廣州70.6%、北京82.4%。分下區間的話,深圳杭州同處60%的區間,上海廣州同處70%的區間,而北京則力壓群雄站上80%區間。

換而言之,如果單獨從三產佔比數據來看,當下的北京,的確已經達到了“超英趕美”的狀態。但是毫無疑問,和英美等發達國家整體三產比例接近80%不同,北京的情況完全是孤立個案,和北京地方政府掌握的資源和實行的政策關係過於緊密,並不具備很強的代表性。

由於中國社會的高度割裂,我們距離全國整體三產佔比70%還太過遙遠。但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十個超級城市三產佔比超過70%的話,那麼未來十年能夠實現的幾率還是非常大的。

如果你想要更好環境、更高收入、更多選擇的工作機會,想體驗更多種多樣的文化、娛樂、生活方式。那麼毫無疑問,三產佔比越高的城市,能夠滿足你這一需求的可能性越高。而且從長期來看,中國將逐漸從物質消費轉向精神消費,對應的自然就是從工業製造轉向文化輸出的轉變。

什麼叫文化輸出?就像二十年前的香港電影,就像十年前的日流韓流,就像近些年的好萊塢大片。但是毫無疑問,作為文明古國,成為文化大國是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那麼未來十年二十年哪些城市才有能力向全球輸出文化,自然也就站在了下一個時代的風口浪尖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