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啓功和歐陽中石的字從《書論》角度看都只是鋼筆字用毛筆書寫而已?

清樂堂


關於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有人說啟功和歐陽中石的字從《書論》角度看,都只是鋼筆字用毛筆書寫而已,這個說法我不敢苟同。

王羲之《書論》重點講的是什麼,難道啟功和歐陽中石兩位大師就不知道?據瞭解,啟功和歐陽中石對王羲之《書論》研究得是相當透徹的,而且還能巧妙的在書法創作中得以應用。

(上圖為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

王羲之《書論》既承衛鑠,又繼蔡邕。《書論》最重要的是“字居心後”,“意在筆先” 之 “心”、“意” 之說。關於這些,我認為啟功和歐陽中石兩位書法大師是熟記在心的。

細觀啟功和歐陽中石的書法,既有“心”的存在,又有“意”含其中,無不透露著 “意會”,“意趣”,“情韻”和“情致”,這個正迎合了王羲之《書論》的要點啊!怎麼說他們是用鋼筆寫毛筆字呢?

(上圖為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作品)

但是,要說啟功和歐陽中石兩位書法大師的書法缺少點韻味,這個倒是有點靠譜。

還有,就是啟功和歐陽中石的書法,用筆比較簡單,提,按,頓,挫不夠明顯,我想,可能是他們熟練程度之高,且書寫速度快的緣故吧。



(上圖為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討論!


中州耕牛堂主


我完全不同意這種觀點。

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和啟功先生的書法都是當代書法中數一數二的,是人人都承認的書法大師。他們的書法有問題嗎?不可否認的是,當然存在一些問題。

但是在當代書法家中,我想沒有任何一位書法家可以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對他們的書法進行批評當然無可厚非,但是,這個問題找的指責的理由並不高明。

首先關於鋼筆字,我認為在這裡,這個提問者的觀點是:

鋼筆字的藝術性不如毛筆字的藝術性高,而歐陽中石和啟功先生的書法又在某種程度上和鋼筆字是類似的。

基於以上兩點,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

歐陽中石和啟功先生的書法沒有藝術性和美感可言。

首先我認為,這個結論的立論觀點就是有問題的。

鋼筆字當然是有藝術性可言的,它和毛筆書法的地位應該是一樣的,他們倆只不過是中國漢字的書寫用兩種不同的工具來表達而已,並沒有誰高誰低的一個問題。

如果說非得有高低成就的大小的話,我認為,硬筆書法的發展史比較短,只有接近100年的歷史,而軟筆書法的發展歷史比較長,有幾千年的歷史,就歷史跨度上來說,當然是軟筆書法在這樣長達千年的跨度上取得的成就更高,因而顯得更高端一點,但這僅僅是時間上的不平等造成的。

在這個觀點的背後,其實隱含著這樣的一個觀點,這也是很多人認同的觀點:

書法筆畫應該是變化多端的,因此粗細大小應該時刻變化,而不應該一樣粗細。如果一樣,那麼就沒有藝術性。

這當然是不對的觀點。假如這個觀點是對的,那麼篆書難道就毫無藝術可言的了嗎?

另外,在書法的書寫過程中,要想保持書法家書寫的粗細度一樣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對毛筆有很強的控制能力,另外對於手臂的平穩性、掌控力的考驗也很關鍵。而某些書法書體的特殊要求以及書法家自己獨有的某些特色不應該成為指責他們書法成就的理由。

另外,書法是講求文化修養和文化內涵的藝術,我們不應該,也不能只看書法家書寫的我外表字形、筆畫姿態這些淺顯的、表層的東西,而應該透過這些內容看到書法家在這篇書法作品裡面熔鑄的文化內涵與文化修養。

就這一點而論我認為啟功先生是當之無愧的書法大師。啟功先生自幼學習琴棋書畫和詩詞曲賦,對於國學等文化有著深入的研究和探尋,這就為他的身份增添了更多文化氣息和歷史積澱感。

初次見到先生的書法作品,猶如春風夏荷一般素淨淡雅,美妙高潔。字形流暢而富有韻味,筆墨省淨、老道自如。聯想先生為人之謙謙君子之風,更是書如其人。

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也是如此,在婀娜多變的黑白線條藝術之間構築起了中國文化最為深層次的意蘊內涵,將時代精神和傳統書法藝術完美結合,是古今熔鑄創新的好書法。

因此,基於以上觀點,我認為啟功先生和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是沒有問題的。即便是有,也不是“他們的書法寫的像鋼筆字一樣”這個問題。面對這樣的書法前輩,我們的確是應該看到他們的不足之處,但是我們仍然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不能為了否定而否定,否則我們的否定就是毫無意義的。


松風閣書法日講


錯誤。這個問題的提問者犯了眼高手低的錯誤。書法是國粹,是幾千年漢字文化的精華體現。

大致情況,凡書法要成家一定要有二十年以上功底,而且是紮實的功底(當然那些玩醜書搞怪出位的除外)。要成為大家,至少要三十年四十年以上專業積累,外加天份。大師就更難,百年才出一個,而且得有國際影響力。

啟功和歐陽中石都是當代書法大家,二人都是教授學養很高。

中國人從小到大都看的是方塊字,欣賞了很多碑帖和書法作品,所以中國人的欣賞水平(書法欣賞)是沒問題的,你把鍾繇的書法和當代某醜書書法家的字一筆肯定知道是鍾繇的好,但看管看,真要拿毛筆來寫個字就不是說那麼簡單了。

建議大家有練毛筆字十年以上的來回答。

圖片源自網絡








手機用戶52099700724


個人不贊成這種觀點,有三個原因。

第一,歐陽中石和啟功先生不僅是書法家,而且是著名的書法教育家。他們對書法有自己的理解和見解,對於《書論》他們自然很瞭解。個人看不出他們的書法跟《書論》面有明顯不一致的地方。也沒有記錄顯示啟功和歐陽中石先生對《書論》提出了很多質疑。

第二,<>面主要講的兩個內容,最主要的內容是在講用筆的重要性,以及在學習書法的時候應該注意用筆裡面的哪些內容。書法講求意在筆先和枯溼濃淡的用筆變化。難道啟功先生和歐陽中石先生書法作品裡面沒有體現出來嗎?

第三,啟功先生在很多公開場合裡面強調結構的重要性,而對用筆的重要性說的比較少。我個人也認為結構的重要性要高於用筆的重要性。就像造一棟樓,首先把架構打好,然後才能一步一步的去完成整棟大樓的建設。現在很多人學書法,一上來就練習這一筆,應該怎樣寫,殊不知用筆最能體現功力的地方,非一朝一日,真正能夠領會的,不是說用筆不重要,而是一上來就研究用筆,那是捨本逐末的做法,得不償失。

總結起來一句話,學習書法易從結構入手,而不是從用筆入手。


書法講堂



《書論》,誰的《書論》,王羲之的《書論》嗎?那可是數千年前的理論。書法和書法理論是需要創新和與時俱進的,如果我們還停留在數千年前的書風上,書法的時代意義就沒有了,書法也就危險了。

那麼,啟功先生和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是不是沒有遵守《書論》的理論原則呢?顯然,回答是否定。他們的書法,不僅有深厚的傳統書法理論基礎,還有深厚的國學文化內涵,只不過,書法是由點畫線條和空間構成的情感與氣韻形質的藝術,具象或抽象並存,傳統理論和思想觀念、情感的的寄託是非常含蓄內斂的,往往存與質內,而只可意會難於言傳的,古人為解讀書法的豐富內涵,因其複雜性,往往採取以謎解謎的做法。

再說,啟功和歐陽中石的書法沒有傳統書法的點畫嗎?有的 他們的書法的確有許多硬筆那樣的線條痕跡,但並沒有脫離傳統書法的點畫線條造型、結構和章法規律。只不過傳統書法的特徵不是特別鮮明而已。實際上這正是他們的高明之處和人書具老的創新之處。


翰墨書道


向題主報告:

本人翻箱倒櫃後,終於找到已沉睡了幾十年的鋼筆。然後,認認真真的照著啟功與歐陽中石的字進行了臨摹……

經過實驗得出:鋼筆字的線條單一,線條的粗細變化很小,根本書寫不出類似二位先生的字體效果。

結論:鋼筆字不等於毛筆字,純屬謬論。



呂永亮


這是一種悖論!也是一些無事亂翻嘴皮子的人扯蛋之論!但凡是用毛筆蘸墨書寫就是書法的基本原素,至於書寫造詣高低是另一個概念。拍名人板磚也拈拈好再拍!長點心吧!


沙潁堰北散淡人


沒有筆法就是這樣的表現。筆法是什麼?就是毛筆字特有的用筆方法。如果還不明白,請注意看看頭條上經常發表的古人墨跡,稍微看多一點就明白了。現在中國的書法名人,不光是啟功和歐陽中石,幾乎全是這個德行——用寫鋼筆字的基礎來寫毛筆字。


東望長安1


只要按書法的法寫漢字,硬筆也能寫書法,用毛筆寫字不按書法的法寫也不是書法。啟功和歐陽中石,兩位當代書法大家,用毛筆寫硬筆體,也是一種技法和技能,也是書法。


李行子


個人觀點:我們練字無非就是優化間架結構和強化用筆筆法而已。喜歡誰字結構筆法就去練習誰的。完全沒必要糾結於他是啟功的還是歐陽中石的,更沒有必要研究他們是怎麼寫出來的字。我們練某一個字體,至多能學到形狀極其相似筆法近乎一致的地步,和原版終究會有一些差異。這是為什麼?因為我們畢竟不是歐陽中石也不是啟功,更不是二王、楷書四大家,我們是一個獨立個體,我們有我們自己的精氣神,把我們自己的精氣神融入到自己的字中才是我們的練字的追求。研究別人怎麼寫用什麼筆用什麼紙簡直是毫無意義的浪費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