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畫報》老照片|1972年瀋陽雜技團的一場演出


中國雜技是深受廣大群眾熱愛的一種藝術。豐富多彩的節目,悠久的歷史傳統,構成了中國雜技獨樹一幟、絢麗多彩而又古樸大方的藝術特色。這是本刊記者1972年拍攝的瀋陽雜技團的一場演出,圖為演員們正在表演的“車技”。

當年,瀋陽雜技團培養造就了一批優秀雜技人才,主要有飛車世家創始人蔡少武,表演藝術家白小影,大型雜技晚會《天幻》策劃人韓明,《騰空飛槓》開創人祝安寶等。這是演員在表演“傘上車技”。

轉碟也叫“耍花盤”。女演員雙手各持若干根細竹竿,每根竹竿各頂碟子1個,演員們借臂部動作和腕力使竿頂碟子急速旋轉而不跌落,同時表演高難度動作。

這是演員在表演“頭頂單手倒立轉碟”的高難度技巧。

“轉碟”表演時,演員晃動旋轉的碟子,或看似迎風而立的荷葉,又若飛舞的彩蝶,優美而抒情。這是“轉碟咬花”表演。

“蹬技”是中國雜技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的魅力來自演員高超的腿腳功夫。當年,瀋陽雜技團演員表演的蹬技,技藝精湛,贏得了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抖空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原是民間一種兒童遊戲,後來人們將抖空竹搬上舞臺,成為有聲音的雜技節目,它也被人們贊為雜技中的“音樂詩”。

雜技是對人自身技巧和平衡等方面的一種突破和超越。“晃板打蛋”就是表現平衡技巧的節目。演員站在晃動的木板上靈巧地進行多種動作的表演。

雜技“椅子頂”以身體柔韌性和驚險動作見長。演員把椅子或桌子一個個、一層層地往上疊加,他們在傾斜向外的椅子上進行多種倒立表演。

瀋陽雜技團成立於1951年9月11日。是中國雜技外交的重要文化使者,1972年中美尚未建交時,雜技團就走進了美國白宮,受到美國總統尼克松的接見。

雜技團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聲譽和良好的市場信譽,曾先後赴60多個國家及地區訪問演出,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頂碗”節目就曾獲得古巴國際雜技比賽頭獎和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