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Q?它真的適用於加密世界的估值嗎?(一)

編者按:本文來自藍狐筆記,作者:Anshuan Mehta、Brian Koralewski,翻譯:藍狐筆記社群“李熙和”,星球日報經授權發佈。

前言:在目前的加密世界,最流行的估值模型是MV=PQ,它源於傳統的貨幣理論。不過作者認為直接套用MV=PQ會有問題。因為在加密網絡中用法幣計價有天然缺陷。目前整個加密世界估值模型跟區塊鏈一樣都處於非常早期的摸索階段,但一定會有更好的估值模型。

對通貨緊縮的過度迷戀充斥著整個加密貨幣世界。

數字黃金是稀缺資源,創建它的最終目標是讓持有者變得富有,儘管它並無內在價值。就像物理世界的黃金一樣,其內在也沒有價值,但通過社會共識賦予其價值。

由此,加密貨幣的設計者們選擇了有限的,或者固定的貨幣供應量計劃。當有限的供應量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時,貨幣持有者們便會變得富有。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來剖析一下這個觀點的核心論據:

· 通貨緊縮是有益的->通貨膨脹是邪惡的->因此供應量有限導致的升值是最有力的證據,並終將取代法幣;

· M*V = P*Q 是很好的加密貨幣估值工具。

MV = PQ 與黃金準則簡史

M*V = P*Q,或貨幣數量理論(又名費雪交換方程式),最早由經濟學家費雪在20世紀初提出。

這個方程式給出了下述變量的關係

· M ——貨幣供給總量;

· V ——貨幣流通速度(或者一個單位的貨幣一年之內被使用了幾次)

· P * Q ——經濟體的輸出

· P——物價水平

· Q——商品和服務的總量

MV=PQ?它真的適用於加密世界的估值嗎?(一)

圖 1. M*V = P*Q (來源: Austere Capital)

費雪當初提出這一理論構想時,美聯儲還沒誕生,同時紙幣還在錨定黃金。

這個“黃金準則”使經濟體保持著一個較低的增長模式,因為資本的流動(如對新業務進行投資,借貸等)被有限的貨幣供應量所抑制,而貨幣供應量受制於黃金的儲量和開採速度。由於黃金儲量只能夠以它們被開採的速度增長,供應的總量也大體變化不大。紙幣名義上是安全的,但同時也很稀缺。

與黃金掛鉤的貨幣也容易收到銀行擠兌影響——在不穩定的時期,紙幣持有者們會湧向銀行把他們的紙幣換成等量的黃金。確實,當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拋棄與黃金掛鉤這一標準的時候,也正是因為這些貴金屬的儲量在當時實在是少得可憐。這是英國拋棄錨定黃金的眾多時刻之一,從此不再是一個標準。

MV=PQ?它真的適用於加密世界的估值嗎?(一)

圖2. Montagu Norman 指出“黃金準則” 應該走向何方

在美國,美聯儲在1971年正式的永久廢除黃金準則,導致了二戰後的佈雷頓森林體系轟然倒塌。之後轉向自由浮動的“法幣”系統,由主權國家的“信用”支撐,主權國家發起新型的貨幣政策。

美聯儲獲得新的法定授權,這其中包括維持物價穩定、低失業率和較為溫和的長期利率。

這一轉換加快了資本流動,如投資,借貸等經濟活動。同時它也為央行政策制定者們提供更多的工具來應對週期性的經濟衰退和蕭條。當GDP轉向負值超過兩個季度時(符合衰退的定義),央行通過暫時提升貨幣供應量來緩解流動性陷阱對安全資產的需求,這在之前的錨定黃金的體系下,顯然是不可能。因為要想提高貨幣供應量,就必須增加相應的黃金儲備。

MV=PQ?它真的適用於加密世界的估值嗎?(一)

圖 3. “可按需求贖回黃金” (來源: Wikipedia)

從貨幣主義到利率調整,再到貨幣主義

貨幣政策的缺點之一是央行無法直接影響貨幣的流通速度V。

自從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倒塌,央行政策制定者們意識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OMO,Open Market Operation,即在公開市場買賣政府債券來提升或降低市場的實際利率)調整利率目標比單純的操縱貨幣供應量更有效。

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之後,即使OMO也無法阻止市場的衰敗。面對就業率和結構性償還能力的喪失,消費者和投資者們紛紛湧向他們所知道的最好的避風港——現金。

美聯儲和其他國家的央行開始了一系列被稱作“量化寬鬆”的實驗,即激進地購買政府向一級和二級市場發行的債券,這相當於增加貨幣供應量M以抵消合約貨幣的流動速度V。

曾經有一段時間,美聯儲每個月都會購買價值800億美元的資產。這也被稱作央行印鈔,這一行為被自由主義者和財政鷹派們厭惡。然而諷刺的是,他們更喜歡保持貨幣供應量M不變。

MV = PQ,物價穩定和通貨膨脹

讓我們暫時回到MV=PQ。

這個公式仍然有它的用處,即幫助央行政策制定者確定一個最優的貨幣總量,從而使GDP,也就是P*Q維持在一個穩定和增長的水平,這個計算在黃金掛鉤被廢除之後顯得尤其重要。

另一方面,速度V幾乎是最後得到的結果,由P*Q除以M計算得來。

一旦計算得出V之後,我們可以假設V在短期內是常數。比如,在V恆定情況下,貨幣總量M就直接與P*Q成正比了。在短期內,只要提升M,GDP就會提升。作為給經濟和市場信心的強心劑還不算太壞,就像給一個衰弱的病人插上氧氣管。

但是Q,也就是市場內商品和服務的總量則是一個結構性的約束,並且增長速度十分緩慢。除了這些限制之外,提升M僅僅只是提升了物價水平P——也就是通貨膨脹,甚至惡性通貨膨脹。

MV=PQ?它真的適用於加密世界的估值嗎?(一)

圖4. 保持V不變, M跟P * Q成正比 (來源: Austere Capital)

因此,貨幣總量M可以用來控制通貨膨脹,通過增加或減少以維持物價穩定。以這種方式,央行決策者們給予投資者和消費者們對未來經濟的信心,刺激投資和消費,從而維持經濟引擎的運轉。

MV = PQ 與對通貨緊縮錯誤的渴望

一個支撐加密貨幣至上理論的主要論據是固定的貨幣供應量,或者通貨緊縮的本質。貨幣的稀缺導致的是貨幣升值,而與美元為代表的法幣(貶值的本質)恰好相反。

就是這樣,現在我們都是比特幣支持者了,不是嗎?

並非如此。通貨緊縮的貨幣在現實世界中十分糟糕——從本質上講,也就是黃金準則再現了。一個通縮的環境鼓勵囤積現金,因為它們會升值。這種囤積行為會在經濟衰退中放大,而反過來又進一步鼓勵囤積行為,如此往復,陷入惡性循環。

MV=PQ?它真的適用於加密世界的估值嗎?(一)

圖 5. 通縮的惡性循環對大家都沒有好處(來源: Innovative Advisory Group)

你甚至可以假設,在一個只有加密貨幣的世界,沒有央行,也就沒有人會在資本流動受限時,提供流動性注入。這樣貨幣流動速度V可能會快速下滑至0,加密貨幣的世界會快速的進入到一個漫長而又絕望的大蕭條中。

所以,雖然從法幣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拋物線式增長的加密貨幣價格很棒,但對加密貨幣真正的使用者們來說卻是十分糟糕的。除了那百分之一的貨幣持有者們,他們能夠享受這購買力幾何級增長所帶來的快感。

也許這很好地解釋了早期擁有者們對加密貨幣通縮本質的鐘愛?

MV=PQ?它真的適用於加密世界的估值嗎?(一)

圖6. 這傢伙喜歡通縮 (來源:Remy and Reason TC)

MV = PQ 可以循環

MV=PQ方程是一個恆等式,也就是說無論何時都成立。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經濟體內所有的購買總價值應與銷售總價值相等。MV代表前者,也就是錢被使用的次數。PQ則代表後者,或者所有被賣出的產品(包含服務)的總和。

在脫離最初背景和約束的情況下,我們應該謹慎使用MV=PQ。這個等式是會循環的,因為這幾個變量並不是完全獨立於彼此的。

比如,St Louis Fed的數據顯示V = (P*Q) / M 在上一次金融危機中劇烈下降。我們知道,在這期間GDP嚴重下滑,也就是分子下降了。但同時我們也知道M在這期間上升了(貨幣貶值),也就是分母增加了。

MV=PQ?它真的適用於加密世界的估值嗎?(一)

圖7. 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來源: St. Louis Fed)

所以V下降的原因是消費者囤積現金以及企業延遲投資決策嗎?或者是因為央行明知道PQ下降還繼續提升M?

又或者,更離譜的推測,只要M下降的比PQ的更快,V至少在數字上可以得到提升?按這樣說,央行豈不是要通過提高利率和撤銷刺激措施來緊縮貨幣總量M?

我們再次重申——在沒有原始背景和約束條件情況下,使用這個公式可能會得到荒謬的結果。(譯者注:言下之意,這個雖然有用,但不能教條地使用)

MV=PQ在現實世界中如何運作

讓我們看看尼日利亞。尼日利亞的貨幣總量是NGN 11萬億,而其一年的GDP是NGN 18萬億,這樣就能得出,速度V=1.7。

現在我們來假設尼日利亞經濟放緩。企業和個人破產違約增加,銀行放貸能力受損。電視上播放的是負面新聞,整體社會情緒惡化,人們開始談論經濟崩盤而不是經濟泡沫。家庭與投資者開始存錢,減少開銷,延後購置各種商品。速度V降低了,因為投資人和消費者們變得謹慎了。

經濟放緩會導致惡性循環。由於對未來缺乏信心,投資者和消費者們會將原本的購買和投資計劃延後。工廠倒閉,工人們因失業無事可幹,而進一步抑制了需求。最終經濟體收縮,變得奄奄一息。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央行會有維持物價穩定的使命——大多數發達經濟體通貨膨脹穩定保持在2%左右。

在我們的假設案例中,當尼日利亞的經濟放緩,央行可以採取如下兩個措施之一。

措施一,它可以降低存款利率,施加財政刺激,減稅或者出臺公共投資項目來刺激經濟。尼日利亞央行存款利率維持在14%左右。通過降低利率,尼日利亞央行鼓勵儲蓄者消費,因為存錢收益不大。同時,這麼做也鼓勵投資者接受風險,因為相應的代價降低了。這個方法有它的侷限性。那就是存款利率最低只能降到0。(不過在金融危機之後也出現了一些“溫和”的負利率。)

措施二,也就是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計劃。QE具有降低政府存款利率曲線的雙重效應,所有資產定價的基石松動,同時,還將政府債券從經濟體內的可投資資產供給中移除(譯者注:央行買了債券投資者就買不了了)。

但是為什麼要做這些?適當的調整難道不是好事嗎?

是的——過熱的經濟體需要一定的冷卻,這也叫通過有序的去槓桿實現經濟軟著陸。

但是如果一旦沒有調整好,經濟就可能陷入通縮的惡性循環。讓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內羅畢一臺新冰箱的價格每週都在下降。理性的消費者會延後他們購買冰箱的計劃,因為他們認為價格還會進一步下跌。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會引起對冰箱的需求下降。冰箱的製造商的庫存過剩,並降低產能。而這會引起裁員,提高失業率,製造冰箱的工人們會失業。冰箱工人反過來降低購買意願,比如買車。而這又會進一步抑制總體需求,這又會衝擊到汽車製造商和它們的僱員。

企業失敗越來越多,它會導致盈利和還債都變得困難,然後進一步導致經濟緊縮,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通縮引起的惡性循環必須盡一切代價避免。

所以,當尼日利亞面臨著放緩的經濟時,他們試圖通過暫時提高貨幣總量來維持物價穩定。至少從短期來講,這應該能夠一定程度上抵消貨幣流通速度V的下降,並維持物價的穩定。

如果足夠幸運,他們能夠減輕經濟放緩所帶來的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