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羅布泊永不消失的記憶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廣東番禺人,漢族。194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1979年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他先後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不幸在羅布泊失蹤。

1956年,中國科學院準備組織一個綜合科學考察委員會,分赴邊疆各地調查資源,他主動放棄出國學習的機會,積極向組織提出要求,赴新疆考察。他在給郭沫若的信中說:“我志願到邊疆去,這是夙願。……我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

1957年,身患惡性腫瘤,回到上海治療。他以頑強的意志同疾病作鬥爭,病情稍有好轉就重返邊疆。先後踏遍雲南、福建、甘肅、陝西、廣東、新疆等十多個省區,曾十五次進疆考察並幫助改建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後任該院副院長。還三次進入羅布泊地區,調查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為開創邊疆科研工作傾注心血,併為發展我國的植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0年5月,他帶領一支綜合考察隊進入新疆羅布泊考察,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揭開了羅布泊的奧秘。6月17日上午10時,考察隊在庫木庫都克附近紮營。其時,汽油和水所剩無幾。為了解決這一困難,繼續東進考察,他獨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處,不幸失蹤,之後一直未找到他的遺體。對於他的失蹤,在全國曾風傳過各種說法猜測。多年來,官方和民間曾多次發起尋找,均一無所獲。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榮稱號。

6月16日下午2時許,考察隊來到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里處。此時,車上所帶的汽油和水都幾乎耗盡,按計劃,還有400公里路程。經討論,他們決定就地找水。當天下午沒找到。晚上,開會決定,向當地駐軍發電求援。彭加木親自起草了電報稿:“我們缺水和油,剩下的水和油只能維持到明天。” 彭加木起先並不同意發電報求援,只希望自己找水。

因為當時向當地駐軍求援送水的話要用去大約7000元的資金,這在當時是一筆龐大的數目,最後在大家的壓力下才同意發出電報,但內容不是要水,而是彙報了當時他們嚴重缺水的情況。


1980年6月17日上午9時,部隊回電同意給予援助物資,並要求提供營地座標。下午1時,司機王萬軒到車裡取衣服時,在一本地圖冊裡發現一張紙條,看後不由大吃一驚:“我往東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時三十。”彭加木冒著50℃多的高溫單人找水,這在沙漠裡是極其危險的。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羅布泊湖東南方向的庫木庫都克以西4公里處意外失蹤,受到舉國關注,對他的失蹤,全國曾風傳過各種說法和猜測。多年來,官方和民間曾多次發起尋找,均一無所獲。

2010年4月14日,為紀念彭加木失蹤30年,中科院新疆分院代表、黑豹科考探險隊員以及大學生代表在彭加木墓碑前舉行紀念儀式。當日,中科院新疆分院代表與黑豹科考探險隊隊員等20餘人在位於羅布泊附近庫姆塔格沙漠的彭加木墓碑前舉行祭掃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