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的勝利

柔弱的勝利

都說人生最怕的就是柔弱,如果你柔弱,你就將被命運打倒;如果你柔弱,你就會被周圍的眼光殺死;如果你柔弱,你就會被流言飛語給遏制住手腳;如果你柔弱,你就戰勝不了自己,走不出怪圈;如果你柔弱,你將被你不喜歡的生活所吞滅。所以,一個人的心,要狠一點,心氣要硬一點,關鍵時刻,要下得了牙口,起得手、落得了刀,該走的時候就走,該放的時候就放,能夠行雲流水,絕不拖泥帶水。

但有時候我很懷疑,這樣的人,表現出來的是不是真實自我?因為一個人的真實自我,面對這個世界都比較弱小,所以如果他沒有通過理性和愛讓這個真實自我強大的話,肯定會經常受傷。正因為如此,人們不得不把這個真實的自我給藏好,或者壓抑掉,甚至扼殺掉,發展出一個假自我,來和世界周旋。那些總是說“我過得很好”的人是貌似強大,但我更喜歡偶爾露出脆弱的女子——她累了,疲憊了,脆弱了。她絲襪上有洞,她臉上有不堪,她眼裡有淚。這是真實的生活,所有的真實的生活,其實都是千瘡百孔,而絕非花紅柳綠。即使是成年人也有保持懦弱的權利,人生不是隻有革命,像樣板戲《龍江頌》裡的江水英那樣,鏗鏘地唱道:“毫不利己破私念,專門利人公在先。讀寶書耳邊如聞黨召喚,似戰鼓催徵人快馬加鞭。多少奴隸未解放,多少姐妹受迫害,多少兄弟扛起槍……”她眼神剛毅、造型如山,可那只是舞臺,只是表演型人格,並非大多數普通人的真實人生。

柔弱的勝利

生命起源於柔弱。真正的偉大的東西,一定是從弱小到強大、從幼稚到成熟、從失敗到勝利、從落寞到輝煌,這才是偉大的曲線。從個人史而言,我們都是從哇哇墜地的嬰兒開始一生的歷程,曾是如此的柔弱,如纖細的枝杆在風中搖擺著,似乎用手一碰,就會將那支離破碎的生命給抹滅,需要父母衣不解帶日夜看護,三年始免於懷,如嫩芽一般的小小生命才長成稍稍硬朗的小幼苗。從整個地球生命史而言,有個最新的科學推測認為:正是19億年前某瞬間猝現的一種可用陽光生產氧氣的細菌,激發出了植物和生命,並徹底改變了地球進化史。而這一個瞬間,偶然得不能再偶然,脆弱得不能再脆弱,堪稱一個荒唐的奇蹟。

古老經典《道德經》認為“柔弱勝剛強”,從通常上講,大欺小,強勝弱,這才是世界上的公理。但老子以其超常的思維在對人和物做了深入而普遍的觀察研究之後,得出了“弱之勝剛”的論斷。他認為,“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德在於:善下、卑弱、不爭……海納百川,其為有容乃大,洗濯塵垢,善利萬物而不爭;肯隨方就圓,不執著於一種形態,隨熱成汽,遇冷結冰,謙卑低調,處於低位,這便是善下之德,正因善下不爭,方被稱為“上善若水”。世界上最柔弱的莫過於水,沒具體的形狀,沒有兇惡的面孔,可水能夠“滴水穿石”,穿透堅硬的東西,水能“持之以恆”,不遠萬里,直奔大海——這就是“柔德”之所在,弱能勝強,柔可克剛。中國文明能夠歷劫不滅,正是承襲了“水德”忍辱負重的節制堅忍,剛柔強弱的辯證轉化,以及應時再生的能力。

柔弱的勝利

環顧四周,我看到多少“上善若水”的女子,如此柔弱而強壯,像在風中被吹得低低彎腰卻永不斷折的蘆葦。關於命運,敢於承接一切。在家庭中,是賢妻良母,在工作中,是能幹的職員。對社會勞動的貢獻不亞於男性,而與此同時,對家庭勞動的貢獻則是男性的數倍。她們弱小如蒲公英:世事如風,時而輕舞,時而掙扎,時而又墜入荊棘。卑微如塵,卻強大如宇宙,浩劫裡也不尋死,只是苦覓一切堅壁上的縫隙,生出根葉,通常都比男性活得更為長久。需要玉碎宮傾的時候,她們也可以勇烈地站出來,遠有秋瑾,近有林昭、張志新,關鍵時刻,她們化身為全民族的母親姐妹擋在前面,慘烈地犧牲。那些看似弱不禁風的軀體,卻可能蘊藏著巨大的內心能量,看起來彷彿脆弱易碎,實際卻比男人更能夠勇敢而堅強地面對生活,更懂得生活。在龐大的時代和無常的命運面前,她們呈現出一種葉嘉瑩先生所說的“弱德之美”,肩負一切,完成自己,然而這一切,亦不過是春來草青,自然發生……

柔弱的勝利

大自然中充滿了多少柔弱的事物,一株被人隨意踐踏的野草,一粒停泊在海邊的細砂,一聲在夏季裡傳來的微弱蟲鳴聲,一點斜在遙遠天際的星光……每個看似弱小的生命體背後,其實都潛藏著改寫命運的巨大潛能。

毛毛蟲柔弱嗎?記得2014年,我在西安當代美術館看過一個名為《開關》的當代藝術展,《開關》展覽邀請包括左小祖咒、何雲昌、毛同強、孟煌、景柯文在內的全國藝術家33位,共展出由繪畫、雕塑、裝置、影像、攝影、綜合材料等多樣形式所組成的作品約130餘件。在場館中走走停停,不經意地就會發現,由軟陶製作的雪白毛毛蟲,以密集恐懼症的方式,分為好幾組,密密麻麻爬滿了地板、牆壁和天花板。那是關於生命的柔弱和強大的裝置設計,每一個柔弱的肉體都要經歷痛苦,他們渴望掙脫、嚮往自由,大量的繁殖更代表的是一種軟弱發出的強烈的反抗。鋪天蓋地的毛毛蟲大爆發,似乎想描述某種人的處境,孤獨的個人和日趨複雜的社會一種永不休止的角力,節節敗退後的微弱反擊,以及成千上萬的弱者們的強大的集結。我們曾展開所有的柔軟,賦予這世界傷害我們的權利。然後,度過漆黑的夜晚,終迎來光芒萬丈。誰說普羅大眾,即賤弱大眾,除了被橫掃者予取予求,沒有任何對抗手段?正如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文學獎獲獎演講中所說:“我們都是超越國籍、種族和宗教的一個一個的人,是面對體制這堵高牆的一個一個的蛋。看上去我們毫無獲勝的希望。牆是那麼高那麼硬,那麼冰冷。假如我們有類似獲勝希望那樣的東西,那隻能來自我們相信自己和他人的靈魂的無可替代性並將其溫煦聚攏在一起。請這樣想想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以拿在手中的活的靈魂。”——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

人柔弱嗎?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人是孱弱的,生命孱弱如蘆葦,不知哪一陣風就能將它吹折,但人又是堅強的,從柔弱中煥發出無窮韌性,那種連人自己可能都意識不到的堅韌,陪伴著我們一路向前。我相信,當人類末日之鐘敲響了,並從那最後的夕暉中、從寂無潮音的巖崖中逐漸消失時,世界上還會留下一種聲音:人類那微弱卻永不耗竭的言說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