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用案例談教育,句句觸人心底,家長不得不警醒

李玫瑾,心理學教授,1977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中國警察協會學術委員,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領域: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畫像;公安社會心理調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預防;有組織犯罪問題等。

李玫瑾:用案例談教育,句句觸人心底,家長不得不警醒

李玫瑾教授在以下幾點給家長敲響了警鐘:

觀點一:陪伴孩子成長,是最大的恩情

絕大多數家庭是和諧溫馨的,而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明白事理的。我們每個父母也特別愛自己的孩子。

關於家庭教育,我想說的是,有很多實例告訴我們,家庭健全不等於健全的家庭教育。很多社會的問題都可歸結於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歸結於人的早年。

觀點二: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首先我講的第一個問題是人的心理發展有順序性,表現的問題有滯後性,很多案件表現在成年,但他的問題不在成年。

任何生命都是一個過程,生命發展的有其自己的人生軌跡,人的命運取決於早期。很多人為了生存,或者為了生活得更好,等他奮鬥了一生,在生命彌留之際發現:自己什麼都帶不走,一無所有,兩手空空離開人世。

李玫瑾:用案例談教育,句句觸人心底,家長不得不警醒

我們講心理的問題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孩子很好地發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動的弱者,所有的問題是身邊成年人造成的,很多人不太贊同這個觀點。我記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國家庭教育會上,當時有個領導說,怎麼能這樣說呢?我說對不起,你讓我說,我就要這樣說,而且要說到所有的地方。撫養人對被撫養者,首先你有他生命的決定權,第二你有他物質發展的提供權利,第三你對他照顧的程度也是你決定的,第四他的個性完全是你造就的,所以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身邊大人的問題。

李玫瑾:用案例談教育,句句觸人心底,家長不得不警醒

我又用了另外一段話,我的胃口是喂出來的,我的脾氣是帶出來的,我的觀念是嘮叨來的,我的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我的無恥是百般遷就溺出來的。

我經常遇到一些案件,有記者給我打電話說,“李老師怎麼樣來教育這些孩子們?”我說你錯了,現在不是教育孩子們,而是教育身邊的大人。有一個老總,咱們國內品牌的一個老總,通過《今日說法》的記者找到我說,“李老師,我這兒子老偷錢,我想領他來見見你。”我跟他電話裡講,你兒子不用來,你來就行。什麼意思?問題在你的身上,不在孩子的身上。

觀點三:不被尊重的孩子怎麼尊重別人

保護孩子的前提是尊重,要給孩子自主的選擇權。

李玫瑾:用案例談教育,句句觸人心底,家長不得不警醒

我經常遇到很多諮詢,問,我這孩子現在馬上要考大學了,你說他考什麼專業?我說我不是神仙,我離你孩子八竿子遠,我怎麼能告訴你他考什麼專業?他又問你認為哪個專業更有發展?我說哪個專業更有發展不見得適合他,你得問孩子自己想幹什麼?

天津有個案子,殺奶奶,殺媽媽,為什麼?他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上了大學後學得很痛苦,一個學期下來好幾門不及格,跟家裡要錢補課,要了錢他又上網了,回去沒法交代,最後就殺親。所以我認為很多家長問我,這個孩子現在怎麼怎麼樣,我一聽這個話,不對勁,你的孩子多大了?21歲了,大四了,按理說應該怎麼怎麼樣。我說你累不累呀,不知道法律規定嗎?18歲就是成人了,成人什麼概念?他有所有的權利了,民事權利,刑事權利,政治權利,所有權利都有了,爸爸媽媽只有聽他的份了,沒有管他的份了。

我有大量實例,父母很愛孩子,愛你不商量,不商量得很慘烈,最簡單的,你到人家那兒吃飯,你不喜歡吃肉,可對方給你夾了一盤子的肉,你說那是什麼感覺?你咽又咽不下去,不咽你盤子裡全滿了,這就叫愛你不商量。所以在現代生活中,我們要去體會孩子的心理,這特別重要。

李玫瑾:用案例談教育,句句觸人心底,家長不得不警醒

觀點四:停下來陪他,或許孩子還有救

家庭撫養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親子陪伴。

在珠海曾經有一個父親很有本事,通過幾年打拼,存了家財百萬。但當他回到家時發現兒子已經長大,逃學,惹是生非,最後怎麼辦呢?父親開始管,但根本管不了,聽說湖北有個專家叫何華彪,曾經把一個網癮孩子給治好了,於是馬上領著孩子到

那兒去,啪,10萬塊錢拍出來,這孩子交給你了,你負責把他教育好。這個父親的行為當時被報道出來,我看到後還寫了一篇博客,我說,可憐的父親應該把10萬塊錢當做自己的工資,你把所有的事停下來,你這兒子沒準還有救,你得親自陪他,不能把他交給別人。

概括三句話,一,給孩子掙錢的時間不如陪伴孩子的時間。第二,給孩子存錢的努力,不如教給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從小事做起,比如6歲的孩子掃地,收拾屋子,10歲的孩子洗菜、摘菜。現在有多少家庭讓孩子做這個?沒了。你就好好學習,別的你都不用管了。結果發現他學好了,卻變成了一個自私鬼。第三,找奶媽帶孩子不如自己帶孩子。

李玫瑾:用案例談教育,句句觸人心底,家長不得不警醒

觀點五:沒有人性的教育殺人不眨眼

家庭教育的理念,人性的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大家肯定會說,什麼叫人性?人性這詞太大,太複雜,其實我講人性的東西最基本的就是情感,是人性中最基礎的。我們有很多的高材生,做的一些行為讓大家真的搖腦袋。比如說北大曾經有一個化學系的女孩,不明原因中毒,送到醫院,查不出來,最後通過別國的科學家知道這種症狀叫鉈中毒,但她已經錯過了治療的關鍵期,終身殘廢,到現在兇手是誰不知道。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就是她的同學乾的。你看,學了知識殺人不眨眼,這就叫沒有人性的教育。

李玫瑾:用案例談教育,句句觸人心底,家長不得不警醒

人性先是從小的相依,你給孩子哺乳,在他成年後告訴他你對他的眷念。然後人的情感,任何人彼此之間的支撐。馬加爵曾經說過一句話,讓我真的很感慨,真的為他惋惜。他極其聰明,悟性很好。在逃亡期間,他在海邊錄了一些話,其中有一段是講給大姐的,他說大姐你一直這麼關心我,但我從來不跟你說太多,不願跟你說真心話,我這人就這點不好,心裡想的總不說出來,但現在我告訴你,我有一個問題想不通,那就是人活著究竟為什麼?一百年前沒有你,沒有我,一百年之後,你不是你,我不是我。現在我明白了,人活著在於人生有真情,人生的意義在於人間有真情,我知道我錯了。馬加爵的話讓我感慨什麼?想想人這一輩子,首先生命是有愛才有的,對吧?然後你一出生,吃喝拉撒全靠別人,能活下來是因為有人沒有白天黑夜地照顧你,那是恩情。你長大的每一天,有多少人給你提供支撐啊?你吃的,用的都是爸媽做的嗎?不是,那是全社會很多人努力才有的,是一個社會支撐的。整個社會的支撐就是一份情,包括友情,成年以後愛別人,愛自己的孩子。人的一生沒有情的話,不就成為一個純吃純拉的動物嗎?馬加爵這番話,是到了絕境體會到的領悟。

二戰後有位中學校長,僥倖從集中營裡逃了出來,他給所有老師寫了一封信,說我親眼見到了人類不應該見到的事情,毒氣室由專業的工程師建造,兒童由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婦女和嬰兒被高中生大學生槍殺焚燒,看到這些令我懷疑教育是為了什麼?請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可以製造出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心理變態狂,讀、寫、算只有在能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時候才具有重要性。

李玫瑾:用案例談教育,句句觸人心底,家長不得不警醒

觀點六:善良既救別人也是自己的福分

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

性格這個東西,現在越來越被忽略,所有家長一問我問題就是我這孩子學習分數怎麼樣,我孩子上什麼學校怎麼怎麼樣,同事之間只要誰家孩子高考,就問考上沒有?考哪個學校?我從來不問人家這樣的問題,這讓人很難受。因為智力是天生的,不是教出來的。所有偉大的科學家,你看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好長時間找不到工作,愛迪生從上小學、中學就開始被老師排斥,說這孩子根本就不適合教育。這是天賦的。什麼是後天可為的呢?那就是性格。一個人成年後,在廚房裡做廚師和在實驗室裡做科學研究,本質上沒有差別,都可以養活自己,都可以活得很有尊嚴。差別是什麼?是這個人可愛不可愛,能不能幫助別人,對別人是否有愛心,而不是說他所到之處大家很痛苦。

李玫瑾:用案例談教育,句句觸人心底,家長不得不警醒

很多犯罪的人,他之所以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性格是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雖然我們需要聰明,需要分數,需要學歷,但那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可以沒有很高的學歷,但是他很善良,這種善良既救別人,也是他自己的一個福分。有些人很傻,傻得大家都可以佔他便宜,但正因為大家都佔他的便宜,大家發現你不用躲他,結果這個傻人身邊也有很多的人。相反,很多人很精,所有便宜都讓他搶先,周圍的人跟他在一塊都吃虧,所以大家都離他遠遠的,這個人身邊最後沒有什麼朋友。

李玫瑾:用案例談教育,句句觸人心底,家長不得不警醒

孩子行為應先改變大人的行為。北京的中學老師關成華在書上寫了一句名言,我也非常贊同,他說大人們好好學習,孩子們才能天天向上。原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送給孩子們的,現在變了。

小編髮布的視頻中有很多是李玫瑾老師的講座全集!轉發、點贊和關注是對小編的最大支持和鼓勵,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