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2018

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

過去的幾十年裡

中國砥礪奮進、滄桑鉅變

西寧的街頭巷尾也發生了

翻天覆地的變化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西寧有數不清的街巷

每一條都有不同的故事和傳說

你瞭解它們背後的故事嗎?

今天就和小愛一起

走進這35條街巷

細數它們的前世今生

……

西寧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從明代起,部分街巷就已逐漸成形。清乾隆年間的《西寧府新志》記載,當時的西寧街道有:

西門大街(今西大街):左右旁通街道:水眼洞街(今水井巷)、石巷子街(今互助巷)、官井爾街(今民主街)、新教場街(今教場街)、北斗宮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東門大街(今東大街)左右旁通街道:石坡街、觀門街、驛街(今生產巷)、莫家街、飲馬街、黌學街(今勤學巷)、舊倉門街(今倉門街)、小教場街(後營街)、后街(今新民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南門大街(今南大街)左右旁通街道:宏覺寺街、雷鳴寺街、舊府街(人民街)、兵部街(今解放巷)。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北門大街(今北大街)左右旁通街道:葆寧寺街(今法院街)、城隍廟街(今解放路)、府門街(今文化街)、驛軍巷街(今南玉井巷)、右營營房街(今新華巷)。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東關通衢大街(今東關大街)左右旁通街道:南古城街(今南小街)、北古城街(今北小街)、北關廂街(今北關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水井巷

千年“水眼頭”,百年水井巷。建立三十餘年,是古城西寧最熱鬧的商業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翻開西寧的歷史,許多老人可能不會忘記,舊西寧城內都是土巷,條條街巷都有水溝,俗稱陽溝,每日流水潺潺。據說,有人在城垣南端處開鑿一洞並引水入城,因此當地人俗稱此處為“水眼頭”。上世紀50年代,“水眼頭”一帶被政府正式命名為“水井巷”。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1962年,水井巷小學正式成立。1963年,巷口零星出現了一些經營小攤點。從上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學校、機關、住宅區、生產企業和國營蔬菜商店、國營糧店應運而生,逐漸形成了一個混合型街市。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水井巷的南北乾貨、風俗小吃、民族用品、琳琅滿目,商品進銷量極大,是號稱西寧市"日進斗金"的寸金之地。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迄今已經有六百年的歷史了。現今,原莫家街市場搬遷到了莫家街綜合農貿市場,屬於莫家街的歷史再次被刷新,但是關於莫家街的傳說並沒有消失,依然留在人們的心中。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後因軍功封為西寧衛世襲指揮僉事,坐鎮西寧。據現存《古湟莫氏宗譜》中由晚清西寧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張思憲所撰寫的序來看,西寧築城時,莫得曾在長興侯耿秉文的指派下,負責這一工程,因忠於職守,所築牆體堅固而受到嘉獎,後其子莫雲繼任此職,因功又被加封指揮同知,並恩准在城內選址建造莫氏府第。莫氏後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卜地築屋,建起私邸,並在私邸附近建起莫氏宗祠,人們以“莫家寺”稱之。寺前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無論歷史是怎樣的,莫家街依然在那裡。走過多年靜默不語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在西寧人和遊客眼中,莫家街就是一個青海美食集中區。青海小吃釀皮、炒涼粉、酸奶、油炸糕、面片、抓面等這裡應有盡有。

民主街

民主街即官井兒街,是一古老的街道。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西寧雖處湟水南岸臺地,常年乾旱少雨,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據考古發現,這兒就有兩千多年前挖掘的深達十餘米的水井,屬公眾所有,所以稱“官井兒”。有人在此終生以打水、送水為業,許多老年人對此尚記憶猶新。解放後,街名改為“民主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如今的民主街也成為一條熱鬧的小街,美食、百貨應有皆有。

飲馬街

飲馬街得名於左營軍馬飲水一事。舊時西寧城區雖地處湟水南岸臺地,但地下水卻比較豐富,先民們早就掘地成井,汲水使用。

明初改建西寧城後,不久將防守西寧衛的左營遊擊(明清兩代武職官員級別名)署設在這裡。此外,還建有兵卒營房和能圈養800多匹戰馬的馬廄和料場。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當年今飲馬街地區就有一眼水井,井旁設有一長溜石槽,作為軍馬飲水之用。汲水兵卒輪流搖動轆轤,清澈的井水不斷被倒進槽裡,溼漉漉的街道漸漸被叫作“飲馬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飲馬街緊鄰夜市,晚上也是異常熱鬧。

玉井巷

玉井巷得名於原西寧縣監獄。明初,長興侯耿秉文率兵修築西寧城後,在今玉井巷南修建長興侯府第,後改為西寧衛衙門。清雍正三年,新設西寧縣,七年後,知縣沈子績建縣獄於驛軍駐地,後西寧府府獄亦在此建成,並明令此巷禁止百姓通行,驛軍巷被改稱“獄禁巷”。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清乾隆二十六年兩獄合併,直到1929年才遷往他處,原地皮賣給一鹽商。鹽商嫌其名不雅,改“獄”為“玉”,改“禁”為“井”,並書招牌為“玉井巷鹽棧”,從此有了“玉井巷”的街名。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如今的玉井巷,跟過去一比,儼然是一條寬闊大道。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文化街

文化街即府門街。清雍正三年(1725)改西寧衛為西寧府後,西寧府衙門即設在原明代隆慶元年修建的通判署內。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十八年後(1743),西寧府知府申夢璽對公署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整修,它右靠西寧縣署(後遷往今人民街),左接文廟和儒學,高堂朱戶,莊嚴威儀,一直是當時西寧府最高行政當局所在地。因西寧府衙門在此,府前街道被稱作“府門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直至現在,文化街承載了很多人的高中夢,大學夢。街上的美食和小吃也深受廣大市民和遊客的喜愛。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南、北小街

據史料記載,早在千餘年前,東關已是各族商賈交易之地,稱為“關廂”。明代“海寇”之患起,為了保護關廂商賈,嘉靖二十一年(1542),兵備副使王昺在修補西寧衛城的同時,在東門外繞關廂修成了子城,開三門(東門即保良門,老百姓俗稱“東稍門”,北門即水城門)。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之後,連接東門和東稍門的街道,更為繁華;沿著子城南、北兩門一線,逐漸也形成了街衢,即今之南小街和北小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如今的南小街、北小街,街道兩旁美食眾多,商戶如雲。

解放路

解放路,也稱隍廟街,得名自明洪武十九年始建的西寧城隍廟。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據考證,西寧城隍廟供奉的是管轄地方得力、深得羌人擁戴的東漢護羌校尉鄧訓,佔地曾達40餘畝,建有牌樓、山門、鐘鼓樓、戲樓、東西廂房、鑑心殿和後寢宮等。1988年被列為青海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僅保留有鑑心殿、東西廂房、後寢宮等遺存。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解放路)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倉門街

倉門街得名於西寧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當局在這裡構築糧倉,定名西寧倉,並派西寧倉監收判官一名,以負責管理倉糧入庫、調撥和監守工作。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海寇”之患中,由於西寧周邊軍事形勢嚴峻,大軍齊集,糧糈需求量大,明都御史石茂華曾上書,要求在西寧增設通判,以提高西寧倉場的管理級別。西寧倉的設立,使“廣糴徵貯,以備不虞,水旱有備,地方大幸。”因此,糧倉前形成的街道稱為“倉門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倉門街)

花園南、北街

花園南北街即過去的“宮門街”。西寧東門外當年稱之為“關廂”,說“東門連關廂,商賈市肆皆集焉”。

明嘉靖年間,為了保護關廂商賈,兵備副使王昺在修補西寧衛城的同時,在東門外繞關廂一週修成子城,開三門。子城無西牆,與衛城東牆共用。人們以東門為限,南側稱南街,北側稱北街。後因南街北端靠城牆建有一座藥王宮,因而人稱南街為“南宮門街”,北街為“北宮門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民國元年(1912)9月,馬麒被北洋政府任命為西寧鎮總兵,一年後,又升任蒙番宣慰使,其後馬麒就在關廂購地建屋,作為私宅,時稱“白玉公館”。馬麒去世後,1937年馬步芳整修白玉公館,“重新油飾,備極華麗”,並在白玉巷北側修建私邸花園,人稱“白玉花園”。因這裡有白玉花園的緣故,北宮門街漸漸改稱為“花園北街”,南宮門街隨之也改稱為“花園南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花園北街)

法院街

法院街得名於這裡曾設過的寧互地方法院。清初,一名叫旭止的江寧(今南京)和尚來西寧化緣建寺,後經西寧府、縣官員的允許,在城內北城牆根建起寺院,定名“葆寧寺(今玉井巷小學校址)”。葆寧寺因處城中,加之旭止和尚的聲望,一直香火興盛。但到上世紀初,寺院佛徒沾染吸食鴉片的惡習,只十餘年功夫,寺產即被變賣殆盡。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1929年青海建省,機構初創,困難重重,只得在破敗的寺院中籌建西互地方法院,以審理西寧、互助兩縣的民、刑案件。由此緣故,寺前通道逐漸被人稱作“法院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法院街)

石坡街

清乾隆年間形成,稱為南新巷子。1919年用河中的光滑石頭鋪設路面,是當時西寧第一條石頭鋪設的路面,因為坡度較大故名石坡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如今,石坡街與莫家街相連屬於西寧老城區繁華地段。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興隆巷

興隆巷,也稱會館街,得名于山西、陝西籍駐青商人籌資興建的山陝會館,清光緒二十六年遷建於此處,山陝會館歷史上得到較好修繕。如今建有山門、戲樓、關帝殿、三義樓等數重建築,整體保護程度良好。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2008年被公佈為青海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正門“山陝會館”四字匾額為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所題寫。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雷鳴寺街

雷鳴寺街因曾建有雷鳴寺而得名。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雷鳴寺創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寺南向,正殿為二層。據說當年正殿落成時,忽然烏雲四合,電閃雷鳴,大雨如注。寺主認為上天感應,遂將寺定名為“雷鳴寺”。 雷鳴寺今已片瓦無存。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雷鳴寺街)

商業巷

那個年代的商業巷也算是西寧大型的集市了,那時候的東西有著那個時代的時尚潮流。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如今的商業巷繁華依舊它的變遷也見證著西寧一步步的發展。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北斗宮街

北斗宮街與官井兒街、水眼洞街是西寧西大街南側的三條古老街道,清朝初年就有。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北斗宮街以這兒建有一所道觀—北斗宮而得名。北斗宮宮址在街東,官井兒街西側,只有一個院落。它的右側還建有修道院,當年護送班禪的專使曾一度住在這裡。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80年代中期闢為商業街,兩側攤點密佈,是市區最大的小百貨批發市場,日平均客流量4~5萬人次,1994年營業成交額3538萬元。

勤學巷

勤學巷又稱黌(hong)學街,黌學街亦簡稱為“學街”。即今城中文化娛樂城。明宣德三年(1428),都督史昭在西寧建文廟,並在其側修起了儒學,供生員讀書。因此儒學前通往東大街的街道被稱為“學街”。清雍正三年,改衛儒學為府學,至乾隆時,街名已改為“黌學街”。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又改為“勤學巷”。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九十年代,整個勤學巷被拆除,改建為現如今的城中文化娛樂城。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觀門街

觀門街得名於當時建於西寧城東北隅的廣福觀。明宣德九年(1434),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壯觀的道教廟觀。廟觀佔地約二千多平方米,成為當時西寧最大的道教廟觀。觀內有呂祖閣、玉隍殿、觀音殿、三霄聖母殿、關帝殿等十多座殿閣,取名為廣福觀。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為了方便信徒修南北街道一條,街道北頭直對廣福觀大門,故此街稱觀門街。每年農曆三月三,舉行盛大廟會,前來敬神焚香的信徒,絡繹不絕,香火旺盛,熱鬧非凡。至清朝末年,廣福觀逐年衰落。惟留有一觀門街名,叫到如今。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六十年代觀門街小學與西寧市第一中學互換校址,現西寧一中校址東半部就是原來的廣福觀舊址。廣福觀已不復存在,但以它命名的觀門街名稱卻依然沿用至今。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鬥行街

鬥行街為南北走向,南起觀門街,北至七一路,北下坡約四十度,原為廣福觀旁邊的一條巷道,名為觀巷子。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一九三七年為防日空襲,疏散居民,開通北城牆直通城外,遂形成一條有坡度的小街,以後因此街設糧面市場,糧面交易當時用斗升計算,故得名鬥行街沿用至今。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鬥行街)

前營街、後營街

清朝西寧鎮設前、後、左、右、中五營,後營設在城牆東南角,前營設在後營與宏覺寺街中間,並相連接,南端和後營街相連,故稱前營街、後營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前、后街設跑馬射箭練兵箭道(俗稱小校場),民國初年兵營裁撤,鄉民購地建宅逐漸形成街道,仍稱前營街、後營街。前營街為“丁”字形街道。一九四一年為防日軍空襲,疏散市民,後營街將城牆東南角挖開,與城外花園南街接通。前營街曾用名:共和街、新民巷;後營街曾用名:新民巷、民享街。現今用名是根據兵營而沿用至今。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前營街)

興海路

興海路即莫家路。莫家路的形成與北山鐵佛寺是分不開的。鐵佛寺建寺歷史悠久,建築華麗,有明代詩人夏瓚稱讚鐵佛寺的詩為證。它與北山洞窟一起,成了西寧城內士民和四鄉老百姓禮佛和遊覽的勝地。每逢寺院舉行佛事,人們扶老攜幼,進獻麵食、奶茶供喇嘛食用,稱為供“芒嘉”。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當年,今黨校後的湟水上搭架有便橋,莫家路一帶田埂便成了去鐵佛寺必經之路,人稱其路為“芒嘉路”。起初有人在此做買香表、蠟燭等朝佛用品的生意,後更有人擺茶園、開飯館,成了街道,因諧音,把“芒嘉路”叫成“莫家路”,一直沿用到一九六六年改為興海路,但老西寧人通常仍叫莫家路。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興海路)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小橋

西寧解放前稱小橋爾,系靠近城市的農戶村落,街道初具規模有低矮的土房、小商店,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佔地260畝修建洗毛廠、火柴廠等八個工廠於此。北至毛勝寺、南臨湟水。解放後拓寬道路,二十年前小橋大街路面與街兩邊房屋頂平行,如在街上快速起跳,可躍上房頂,其間有代表性建築是小橋旅社、小橋俱樂部等。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小橋以小橋商場(今小橋寧食連鎖店)為中心,現為城北區管轄。是城北區一個繁華商業區,是通往北川以至大通縣和青藏公線的孔道,進入新寧橋(惠寧橋)北端便是小橋地區,青藏鐵路在小橋南端東西貫穿而過。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近幾年高樓林立,商店繁營。柴達木賓館、小橋市場、一毛廠新區、市供電中心、沈那遺址等構成了美麗的小橋大街。

朝陽

很早年間,朝陽地區住著幾戶人家,沒有村的名字,當地村民們商量著起個村名,一天早晨,一位老漢站在村口遙望土樓觀,發現眼前的北山山勢很像鳳凰展翅飛舞的樣子,於是,村民們就給住的地方起了個雅名叫“鳳翼莊”。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明末清初,隨著大量的遷移村民增加數倍,村莊不斷擴大,根據住宅分為“上朝陽”和“下朝陽”這一地區統稱為朝陽,沿用至今。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九十年代以前,大型廠礦在朝陽地區不下二十餘家。如今青藏鐵路、蘭西、寧大、西湟高速貫穿而行。省內較大的物流給朝陽地區帶來了“朝陽”。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大新街

明弘治初年,專設撫治西寧兵備道官員一名駐西寧,作為“寧郡大員”,官署分兩處,在今大新街一帶的一處叫“東察院”。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1586年,留任西寧兵備道副使的萬世德將舊道署東察院進行了擴改,作為撫治西寧兵備道的辦事衙門,南察院後作他用。清承明制,這裡又成了清分巡西寧道的辦事衙門。清王朝滅亡後,1914年衙門終於失修而坍塌。1916年,廢道署地皮由十家買定,中間留出一條南北向的街道,人稱此街為“新街”。小新街開通後,為示區別,改稱“大新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如今的大新街夜市,晚上熱鬧非凡)


人民街

人民街即縣門街。清初,震驚全國的羅布藏丹津之亂後,雍正三年設西寧縣,縣署即設在今文化街原明代通判署之西,與西寧府府署相鄰。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36年後的乾隆二十六年,西寧縣署奉命遷往水眼洞街(今上人民街省財政廳家屬院址),直到上世紀的1945年,西寧縣改稱湟中縣,縣署遷往文華鎮(今魯沙爾)為止。在長達184年中,這裡是西寧縣縣署辦公的地方,所以人們漸漸改稱縣署門前的街道為“縣門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人民街)

南、北關街

南關街即過去的南城壕。明王朝建立之後,洪武二十年(1367),長興侯耿炳文率陝西諸衛所士兵修築西寧城,因南城牆所在地黃土層很厚,所以築城時用土多取自這裡,築城取土後留下了很深的壕溝,人稱“南城壕”。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當年南城壕作為一條車馬道,從漁場臺下來,沿南城壕拐向東行,到山陝臺下向北拐,即可到今花園南街。隨著人口的增加,不久就有人在水渠兩側壘牆築屋,漸成村落,1941年侵華日機轟炸西寧後,當局為了戰時便於疏散城中居民,下令在四面城牆上各開挖一個豁口,南城牆豁口即在今水井巷南口處。由於此豁口的打通,人們進出更為方便,更有人依城牆建房修院,南城壕兩側更顯繁華。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解放後,西寧市政府機關設在這裡,汽車一場、長途客運站、煤場等單位相繼建立,當年冷清的南城壕終於變成了如今的南關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紙坊街

紙坊街實際上是西關大街的一部分。過去叫“紙坊莊”,一個有田地、有耕畜的農村,近三百年前清乾隆時修成的《西寧府新志》中,就載有它的名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當年,紙坊莊裡有一處手工造紙的作坊,生產以麥草等為原料造的草紙和麻紙。 由於紙坊莊所處的地理位置東連通濟橋、大西門,西接古城臺,地處西川進城的交通線上,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的進步,紙坊莊裡沿通濟橋連接西川大道兩旁,有了幾家騾馬店和酩餾鋪,就這短短五、六十米街面,比起鄰近村子,要顯得繁華多了,不知不覺間,人們改稱為“紙坊”或“紙坊裡”。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解放後,隨著城市的擴大,新的西關橋建成,紙坊街更加繁華,它和北面的莫家路一起,成了解放初期西門外最熱鬧的兩處地方,名稱也改為紙坊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大同街

大同街地域原稱“後馬場”。西寧城作為隴右重鎮,城內一直駐有重兵,眾多的馬匹食用的草料就集中堆放在城內封閉的西北隅,即今大同街一帶。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1941年日本敵機轟炸西寧後,為了預防再次空襲時疏通方便,當局下令在城牆上再開挖四處通道,後馬場的通道就是後來人們稱為“尕西門”的出口。尕西門開通後,人們互相告知:“打通了”,後馬場頓時成了城內一處熱鬧的去處,鋪面比鄰,牌幌相招,賣煤賣柴的,多聚於此。“打通”與“大同”讀音相近,且與孫中山先生所追求的“世界大同”的社會理想意思一致,故定名為“大同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大同街)

營房巷

營房巷得名於清西寧府鎮標中營守備署。明西寧衛參將廳下轄中營在今營房巷,設中軍遊擊(軍職名,低於參將而高於都司)一員,中軍都司一員,所以曾稱“中營房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清王朝代明立國後,駐軍機構有了較大的變化,另設了城守營和前營、後營,但中營的地址和級別沒有變化。隨著清王朝的覆滅,城中鎮標五營被裁撤,只留下了營房巷名。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營房巷)

斜石巷

斜石巷,此巷本不存在,明清兩代城內設練兵校場,校場外為菜地,兵卒從校場出來,走教場街再折西大街,即可從城牆西門出城,但人們為了圖方便,乾脆從校場出來就直奔西門,慢慢在菜地中踩出一條斜斜的便道,後來隨著住戶增多,成為巷道,為防泥濘難行,又鋪墊上了石塊,與橫平豎直的教場街、西大街相比,這條巷道便被人稱作“斜石巷”。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上世紀前半葉,“西北歌王”王洛賓還曾在斜石巷住過。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斜石巷)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教場街

教場街得名於小校場。明代由於西寧“孤懸絕塞,外控番夷,中衛華夏”的特殊地理位置,設西寧衛後,就設鎮守總兵官,以管轄軍務,城中置小校場,作為“歲時校閱,護守城池”之所。當時的小校場在城東南隅。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清王朝建立後,隨著臨鞏總兵官移駐西寧,統領馬步軍達12425名,其中城內鎮標五營營兵即達4500名,隨之小校場移至今省政府所在地。小校場佔地20多畝,設東西二門。兩門外的通道逐漸被人稱作“東、西教(校)場街”。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隨著城市的發展,東教場街因被封死而消亡,西教場街獨存,人稱“教場街”。

生產巷

生產巷即驛街子。清雍正三年建西寧縣,七年後,知縣沈子績為建縣獄,將“獄禁巷”驛軍住宿地遷至今城中生產巷。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乾隆元年(1736),在驛軍新駐地建成“在城驛”,當時有驛馬44匹,驛夫32名,歸西寧縣管理。因這裡百多年間曾作為“在城驛”的住址,所以人稱其巷為“驛街子”。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生產巷)

廣濟路

廣濟路因廣濟橋而得名。明萬曆年間,以“勇冠三軍”而聞名的柴國柱任西寧衛中軍守備時,曾率兵卒駐守西寧東湟水北岸,為方便交通運輸而在東郭門外湟水上築橋一座,老百姓也深受其惠,稱其為“柴家橋”。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清乾隆年間,楊應琚在原址建起了一座更為堅固的橋,定名“廣濟橋”,連接“關廂”北門(水城門)的橋南端便有人壘牆築屋,做起小本買賣。因橋與水城門不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條斜斜的大路漸成街道,約定俗成,以橋名街,就稱“廣濟路”。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現如今的廣濟路)

因資料、由來已久,有些配圖可能會不準確,還請大家給小愛留言補充。

怎麼樣?

看完是不是特別有感觸

這些老街古巷

就像是西寧的一面面鏡子

照出這座城市舊貌換新顏的百年滄桑

如果你還知道其他的老街故事

請留言分享給小愛

來西寧這35條小巷逛逛,每條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