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燒便攜入耳不二之選,森海塞爾IE40Pro嘗鮮體驗

對於初燒入門的音頻玩家來說,讓推薦一款既要有品牌底蘊,音質表現方面又要有值得圈點的優勢,且價格還要在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的耳機,恐怕換作誰來篩選都相當的撓腦犯難,特別是預算還只有數百元的硬指標,這在過去還真只有讓他們放棄逼格老實買國產耳機算了。

初燒便攜入耳不二之選,森海塞爾IE40Pro嚐鮮體驗

不過最近尚若再有聽友找筆者來推薦,倒是有了新的靠譜選擇方向,那便是來自於老牌耳機國際大廠森海塞爾近期推出的一款IE系入門款新軍——IE 40 Pro。當然,從耳機的定位劃分來看,IE 40 Pro是歸屬於旗下的DJ監聽類動圈入耳式耳機。目前國外已經正式發售,美亞99.95刀,相信最近國內也會正式上線與大家見面。筆者通過特殊渠道搞來搶先試聽了一番後,便有了此文的分享衝動。

初燒便攜入耳不二之選,森海塞爾IE40Pro嚐鮮體驗

熟悉森海塞爾的音頻用戶都知道,旗下的IE系款款經典,那麼作為一款售價僅600多元的全新IE系入門動圈耳機,其綜合素質表現又如何呢?首先同大家聊聊它的設計吧,應該說IE 40 Pro的外觀設計終於脫離出了家族設計語言,採用了目前更符合人體工學趨於扁平輕巧的腔體結構,既然是偏高保真監聽用途,自然需要更加舒適穩妥的佩戴感,無疑這般眼熟的設計存在於IE 40 Pro上也就不奇怪了。而除了透明款的外觀,同時還有純黑款配色可供選擇。

初燒便攜入耳不二之選,森海塞爾IE40Pro嚐鮮體驗

而作為森海塞爾在隨身耳機領域定位於專業監聽和DJ的首款耳機,基於照顧專業用戶和大眾聽友的綜合考慮,為IE 40 Pro配備了創新設計的動圈式10毫米大單元。儘管是單一單元,由於其採用了特殊的振膜工藝,依然能夠帶來功率強勁、細節精確的監聽級高保真聲音質量。且在無失真的前提下,達到均衡通透的聽感表現,具體的主觀聽感筆者後邊會提及。

初燒便攜入耳不二之選,森海塞爾IE40Pro嚐鮮體驗

當然,除了全新調校的完整聽感外,為了達到良好可靠的監聽使用效果,森海針對IE 40 Pro的線材及接口方面的設計也有相當大的改觀。比如重新設計了內置專利技術的線纜導管,滿足於嚴苛環境下長期使用的考驗,耳掛處有類似記憶金屬的特性,可隨意調整形狀直至最為舒適的佩戴效果。值得一提的是,IE 40 Pro也採用了可換線設計,插入卡緊的連接方式,插拔鬆緊有度不易脫落且旋轉調節靈活;但線插接口卻非大家所熟知的MMCX接口,而是一種全新的處理方式,有些雷同於縮小版的蓮花頭,因此指望後期換線的朋友估計只有等專用適配的定製線才可以了。

初燒便攜入耳不二之選,森海塞爾IE40Pro嚐鮮體驗

另外,IE 40 Pro標配的線材長度為1.3米,細節做工還算不錯,L插和分頻頭上均有森海塞爾的LOGO標識。

初燒便攜入耳不二之選,森海塞爾IE40Pro嚐鮮體驗

而正式版的IE 40 Pro配件方面其實還頗為豐富,包括小、中、大三副硅膠耳套,一副中規格的海綿耳套,存儲軟包和清潔工具。無論是選用柔軟親膚的硅膠耳套亦或者搭配惰性海綿耳套來使用,配合優化處理的套管聽筒設計所獲得隔音效果都非常的出色,也符合其靜謐的監聽效果,即便是在高噪聲環境背景中來使用,也能確保聲音信號的細節接收。

初燒便攜入耳不二之選,森海塞爾IE40Pro嚐鮮體驗

最終在筆者看來,再優秀的綜合素質也需要在調音和聽感方面有所突破才能俘獲燒友的心,說白了還是需要耳朵來收貨。毫無疑問,定位於入門監聽的森海塞爾IE 40 Pro不僅擁有超高的解析力和通透自然的聲音表現,20歐阻抗也非常易於驅動,搭配不同的前端設備都不會出惡聲,凸顯了其便攜隨搭的技術優勢。

而在三頻方面整體分佈均勻,結像力穩而準,聲場方面的調音風格更像是在聆聽小場景的舞臺劇,器樂的分離度堪稱優秀。對於主流的人聲流行方面少了些溫潤厚重感,更趨於清新脫俗的明媚風格,確實不同於既往傳統的森海調音風格,相信大家會喜歡上森海在IE 40 Pro上採用的這種大膽明快的陽光之音。當然,為了保持整體的信息準確量和豐富度,其中低頻的密度有所收斂,下潛的深度也夠了,量感少了些,但整體卻給人一種更加收放自如的Q彈感。

初燒便攜入耳不二之選,森海塞爾IE40Pro嚐鮮體驗

儘管目前國產耳機的發展趨勢是儘可能的走多單元路線,但最終很難把控好大聲壓使用時出現的共振詬病,因此相對來說,森海塞爾憑藉多年來在單動圈耳機上沉澱的成熟技術經驗所全新調校的這款IE 40 Pro能夠脫穎而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無論是便攜舒適的佩戴感,還是符合大眾初燒入門的調音風格,以及系出名門的品牌血統和相對親民的價格定位都值得筆者為大家推薦,而從網上不同渠道燒友對其的期待度也可見一斑,不管你是聽慣了傳統森海古典調音的老燒亦或者是森海的新粉,總之IE 40 Pro這款全新調校的入耳真的值得一試。

(圖文:極客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