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帶縣,縣帶鄉,天台人醫「沉」下來的幸福感!

在2017年度浙江省“雙下沉、兩提升”工作考核中,天台縣人民醫院名列前茅。

記者|戚向坤(整理)

來源|中國縣域衛生綜合整理 浙江日報 天台縣人民醫院官網 等內容

對於天台縣人民醫院來說,這是一張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在2017年度浙江省“雙下沉、兩提升”工作考核中,該院名列前茅。

長期以來,天台縣面臨著醫學人才留不住、當地群眾看病難的困境。2012年底,為讓基層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浙江做出“雙下沉、兩提升”重大決策——推動“醫學人才、城市醫院”“雙下沉”,促進“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群眾滿意率”“兩提升”。浙江省人民醫院就是天台縣人民醫院的幫扶單位。

專家跑出來的就醫路

天台縣人民醫院老員工袁英健記得,上世紀70年代,在醫院大廳裡很容易就能認出鄉下來看病的患者。因為缺醫少藥,老鄉生了病,只能搭三輪車到縣裡,顛簸一路,他們的身上、頭髮上全是白花花的灰塵。但現在,曾經的“病人跑醫院”變少了,“專家跑山區”成了常態。

2015年,180多公里之外的省人民醫院全面託管天台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原主任屈百鳴、醫師丁亞輝作為第一批下沉專家來到天台,這裡給他們的第一印象並不樂觀——沒有獨立心臟內科、沒有基礎設備、缺乏專科醫生……

哪裡薄弱,就從哪裡幫起。兩位省級醫院醫生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擴充人才、設備和病區,他們犧牲無數個休息日,一心“沉”在天台縣人民醫院,設立獨立的心臟內科,讓醫院有了主心骨;他們利用下班時間製作課件,將最新的治療理念和藥物用法帶到基層;通過“雙下沉、兩提升”的政策便利,他們讓最先進的DSA血管造影設備落戶天台,造福當地醫患。

數百位省級醫院專家往返兩地,帶動了醫療資源上下聯動。每週,省人民醫院有50人次專家在天台坐診。對比幫扶前,至2017年,門診人次增長21.77%,出院人次增長27.69%,外科手術例次增長26.2%,微創手術例次增長83.2%。

在浙江,全省39家市級醫院和15家省級醫院共與122家縣級醫院開展合作辦醫,每家縣級醫院平均有10名左右城市醫院的醫務人員常年坐診。

幾年前,一場緊張的公立醫院等級複評會在天台縣召開,曾通過三乙考核的天台縣人民醫院差點沒通過。和許多省內的縣級公立醫院一樣,在經過一定程度的發展後,醫療技術深陷瓶頸,縣域內的醫療資源已經無法滿足基層百姓日益增長的就醫需求。

“雙下沉、兩提升”工作的最終指向是什麼?省人民醫院下沉專家、天台縣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張雅萍的答案是,促進分級診療,讓更多的患者願意留下來。

技術,成為留住患者的“金鑰匙”。泌尿外科曾經是天台縣人民醫院最薄弱的科室,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徐智慧兼任該院泌尿中心主任後,多個亞專科在這裡開展,一條解決疑難雜症的快速路就此鋪設。

心內科醫生裘晟、蔡磊經過三年多的帶教學習,已經能夠熟練完成突發性心梗手術,讓當地突發心梗病人足不出縣;急診科護士長裴君霞利用休息時間到省人民醫院參與臨床實踐,標準化的急救流程被搬到了天台……全面託管以來,省人民醫院先後幫學科達23個。

如今,再看到這塊三乙醫院的牌子時,天台縣人民醫院院長陳昕昳終於覺得心裡踏實了。浙江的“雙下沉、兩提升”工作也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

患者的獲得感是最好的禮物

“雙下沉、兩提升”工作就像一條紐帶,聯結起醫患之間的真情誼。

一箱紅蘋果,至今仍令省人民醫院下沉專家洪軍心懷暖意。2017年3月15日中午,15歲的小姑娘小康因暴發性心肌炎被送往天台縣人民醫院急診室,室顫、瞳孔散大、心跳停止……危急時刻,醫院向省人民醫院ICU副主任醫師洪軍發出支援申請,洪軍隨即帶著整個團隊趕往天台。“不能放棄!”一路上,洪軍用這樣的信念支撐著前方急救團隊,按壓堅持了整整兩個多小時。抵達後,洪軍與當地團隊運用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挽救了這一年輕的生命。

一個月後,小康的父母帶著一箱沉甸甸的紅蘋果出現在洪軍和急救團隊面前:“一直以來,我們以為只有自己是孩子的父母,現在,她有了這麼多位爸爸媽媽。”

患者的獲得感,成為“雙下沉、兩提升”工作建立長效機制的驅動力。三年幫扶結束後,省人民醫院又將帶著新的“任務書”,將人才、技術送往天台。“‘雙下沉、兩提升’工作,不僅讓老百姓有了就醫獲得感,也讓下沉專家、基層醫生收穫了幸福。”省人民醫院院長黃東勝介紹。

兩千多個日夜交替,成千上萬醫生不辭辛勞的奔波,在這豐收時節,浙江的“雙下沉、兩提升”工作也結下碩果——實現對全省89個縣(市、區)的全覆蓋,群眾看病就診滿意率達90%以上。

代煎中藥,還免費送到家!

陳爺爺每次來天台縣人民醫院中藥房,總會感慨:“醫院想的噶周到,醫生那裡看完病,付完費,到你們中藥房寫個地址、電話,第二天中藥就給我煎好送到家了。”

一旁的盧大姐填著快遞地址,滿面笑容地附和:“是啊,平時上班沒有時間煎藥,醫院真好,把藥給我煎好,還免費給我送到單位。”

……

是的,自從2016年浙江省政府提出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天台縣人民醫院積極響應,中藥房也不例外,為了方便患者,首先從縮短代煎中藥等候時間入手,2016年就開始開展代煎中藥免費快遞送到家服務。

一來代煎中藥,二來免費快遞到家,這大大減少了患者在醫院裡的等候時間,也免去了來回取藥的麻煩,這一“最多跑一次”改革刷新了患者來院就診的體驗,得到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

中藥代煎的好處不言而喻。

首先,解決了患者煎藥難的問題。中藥常需要先煎、後下、另煎等,煎好一劑中藥往往要花上大半個上午時間,這讓許多想服用中藥治病、調理而又沒有時間精力煎藥的病友望而卻步,進而錯失了治病、調理的機會。

其次,代煎中藥藥效更好、更穩定。據瞭解,天台縣人民醫院的代煎中藥嚴格按照《浙江省中藥飲片代煎服務工作質量管理規範》的標準進行煎制,做到強管理、嚴核查、高要求。代煎中藥從審方、調配、複合、煎煮、包裝、核發、運輸等方面進行全程監督和管理,確保藥品安全,按時抵達。

家門口的慢病專家

“人民醫院的專家過來坐診,我們放心,在家門口看病不但節省了時間,還減輕了經濟負擔,要豎大拇指!”市民王女士在縣城關醫院剛開設的慢病專家門診就診後,滿臉笑容地說道。

據瞭解,為響應國家分級診療號召,深入推進醫療衛生系統“最多跑一次”改革,減少慢性病患者在大醫院的排隊等待時間,今年9月8日起,天台縣人民醫院在縣城關醫院開設慢病專家門診,並派遣相關科室專家坐診。

“對於老百姓來說,讓他們能在家門口就買到慢性病的藥,而且報銷比例比在縣人民醫院還要高出15%,更加方便、實惠了;對人民醫院來說,可以緩解醫院就診的壓力,讓醫生能騰出時間專心診治疑難重症患者,保證醫療質量和服務的質量。”天台縣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軍偉說,今後慢病專家門診將會在全縣各個鄉鎮衛生院開設,希望通過專家、藥物、患者的“下沉”,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水平。

縣城關醫院副院長梁宇新表示,天台縣人民醫院專家“下沉”以後,城關醫院也將在藥品採購、人手安排、工作流程等方面積極配合,滿足更多基層百姓的就醫需求,為他們帶來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精選閱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