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走廊 智慧產業……廣州的新機遇在哪裡?


改革開放40週年 / 科技走廊 智慧產業……廣州的新機遇在哪裡?


改革開放40週年 / 科技走廊 智慧產業……廣州的新機遇在哪裡?


不論是人物故事、還是成交案例,亦或獨家評論,最終都將成為地產圈的事兒。在這裡,你能瞭解頂尖業內人士的精彩經歷和寶貴經驗,獲取深度有趣的行業熱點解析,精選地產圈優質內容,讓你迅速成為行家。

引言

改革開放40年,也是中國房地產行業飛躍發展的40年。機遇與挑戰並存,地產行業響應政策和市場,正通過轉型和變革迸發出新的光芒與活力。


劉小華

戴德梁行華中區董事總經理劉小華在大中華區和澳洲擁有逾30年豐富的房地產行業經驗,見證了中國房地產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的成長,她將以前行者的姿態回顧40年改革開放並展望廣州地產行業的發展機遇。

改革開放40週年 / 科技走廊 智慧產業……廣州的新機遇在哪裡?



推進變革轉型

創造多樣性


改革開放40年,房地產市場經歷了蛻變,政策、佈局和行業都在發生著變化。在改革深化和政策調控中,房地產市場越來越規範化,門檻和標準都在不斷提高。開發商粗獷型開拓市場的套路已經過時,新經濟下的房地產行業需要從業者勇敢地推進變革。

市場參與者需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區域功能性,發揮資源共享並結合高科技智慧產業的優勢來凝聚人才,搭建產業集群效應,帶來更多商機。

“人人都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的想法已根深蒂固,國家及市場順應民心推動變革,保障房、長租公寓等多樣化的福利及運營項目紛紛亮相,從實際上解決民生問題。

改革開放40週年 / 科技走廊 智慧產業……廣州的新機遇在哪裡?



房地產已從增量市場轉型為存量市場,與過去不同的是,開發商在拿地建樓後還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做市場推廣及商業運營,盤活存量;另一方面,風頭正勁的城市更新項目,通過對舊址投資改造或重建,可使原有物業煥發新風貌及創造更多可能性。

預見新機遇

科技驅動發展


眼下粵港澳大灣區是大家翹首期盼的規劃,大灣區將與其周邊11個城市一起給整個區域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處於灣區核心發展軸上的廣州、深圳將聯手打造一條超百公里“科技創新走廊”,深度融合各種科技創新要素。


改革開放40週年 / 科技走廊 智慧產業……廣州的新機遇在哪裡?


科技創新走廊“一廊十核多節點”空間佈局圖(點擊查看大圖)

這條走廊聯通了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廣州中新知識城、廣州科學城、東莞松山湖、東莞濱海灣新區、深圳空港新城、深圳高新區、深圳坂雪崗科技城、深圳國際生物谷等十大核心創新平臺,為全面佈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廣州、深圳、東莞等城市正趨同發展,科技走廊是資源整合、產業差異發展的戰略樞紐。科技走廊不僅能加強廣深產業資源整合,更能擴大城市輻射能力。對於創新創業來說,科技走廊有政策、融資、服務、交通等方面的優勢,將為廣州、深圳和東莞在“人才爭奪戰”中帶來幫助,增強城市創新實力。

聚焦智慧產業發展

琶洲成互聯網創新集聚區

另一方面,新經濟浪潮襲來,廣州當聚焦智慧產業發展,發揮區域創新體系核心引擎作用。智慧產業以科技創新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的聚集,打造綜合產業生態區域,引導廣州發展功能逐步升級。

從傳統三大支柱產業到IAB、NEM計劃,重點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改革開放40週年 / 科技走廊 智慧產業……廣州的新機遇在哪裡?


廣州智慧產業主要分佈於琶洲,如智慧城、知識城、科學城。琶洲是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發展“互聯網+”產業集群。科學城著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產業;知識城更注重國家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和科學城有一定交叉;智慧城的核心則是智能製造雲產業。

這些產業在發展的內容和方向上各有特色和交叉,通過廣州科技走廊的串聯,相互依託、共同發展,強化廣州科技創新發展優勢。


改革開放40週年 / 科技走廊 智慧產業……廣州的新機遇在哪裡?


有了智慧產業的帶動,廣州的城市競爭力不僅得到顯著提升,其周邊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亦受益匪淺。人才跟隨產業遷移、集聚,智慧產業和人才的關聯度非常大,這樣的新城在發展過程中,辦公、商業和住宅物業市場都會在片區中形成突出的新的增長點,對其周邊房地產市場也有帶動和輻射作用。

鞏固多中心共融下的

樞紐城市地位

改革開放40年,歷經風雲變幻,新格局下的廣州房地產市場將朝著升級轉型的變革之路邁進。把握機遇,乘上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風,鞏固廣州多中心共融下的樞紐城市地位,同時發揮人才集聚優勢,讓智慧產業火力全開,廣州必將綻放出不一樣的光芒和色彩!

改革開放40週年 / 科技走廊 智慧產業……廣州的新機遇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