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上海10㎡「小店王」:老闆說目前最大的煩惱是排隊

老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在從來不缺乏網紅店的魔都,有這麼一家咖啡館。

10㎡,3個座位,老闆近天命之年開店,連續6個月在大眾點評多個指標中排行第一。

把星巴克和日本國民咖啡Doutor都比了下去,這家小店憑什麼?


◎ 咖門

1

咖啡店老闆的煩惱:天天排隊


最近,上海嘿咖啡的老闆厚軍很煩惱。

因為店裡天天排隊。

細問之下,這個9個月前開業的小店,已經培養了一批穩定的、天天來的客群,保持在每天平均80的出杯量,老闆厚軍和大部分顧客都混熟了,知道每個人咖啡和牛奶的比例,甚至,也瞭解他們的一些故事。

按照一開始預想的“服務好區域客戶”的目標,厚軍很滿意,自己已經小範圍內試驗成功,但是突如其來的排隊打破了他的計劃。

揭秘上海10㎡“小店王”:老闆說目前最大的煩惱是排隊


△ 店裡經常人滿為患


“從上個月開始逐漸有排隊的趨勢,進入9月排隊成了常態,排隊表面上看起來是好事,但實際上傷害了區域內的老顧客,天天來喝咖啡聊天的老顧客,看到店裡排隊就不來了,而這些“遠道而來打卡”的新顧客,基本就是嚐鮮,不會持續的來,暫時不是我的目標客群。”厚軍分析的透徹。

因為排隊忙不過來,厚軍經常需要關掉外賣,或者只能分時段限量的開放外賣,這也違背了“服務好區域客戶”的初衷。

一個10㎡的小店和喜茶有了一樣的煩惱:如何消滅排隊。在上海是這個特別擅長排隊的城市,這個問題還挺難的,目前厚軍還沒有想到好辦法。

“等風口過了,看看沉澱下來的客戶,再做下一步的打算。”厚軍這樣說。

2

10㎡小店目標:咖啡界優衣庫


厚軍是60後,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系畢業,做過上市公司董事。如此精英的人設也逃不過“想開間咖啡館”的夢想,2017年12月1日,嘿咖啡低調的開業了。

“好咖啡本應日常,基數這麼大的市場,中國人也能做出像Doutor一樣平價質優的咖啡品牌,讓白領們能夠喜歡喝、喝的起、天天喝,我的目標就是‘咖啡界的優衣庫’。”厚軍表示。

讓他也有些意外的是,嘿咖啡開業一個多月,就爬到了大眾點評上海黃浦區咖啡館排行榜第一名,到了三個月又相繼攀升到了上海市咖啡館服務排行榜第一名、評價排行榜第一名、口味排行榜第一名。

揭秘上海10㎡“小店王”:老闆說目前最大的煩惱是排隊


△ 這家店在咖啡廳評價排名第一


“中間也有幾次被擠掉的,但是不超過一天就恢復了。 ”厚軍告訴我。

01

運營:大店的格局,小店的做法

“開獨立小館必須認清自己的社會角色。”厚軍這樣總結自己開店的思路,“大店的格局,小店的做法。”

這並不容易,除了在頂層設計上定位清晰:做中國的Doutor、咖啡界的優衣庫,產品品控和服務標準按照大品牌要求自己。

一個細節是,外帶杯蓋子,嘿咖啡就有自己的標準,會在在十二點、三點、六點、九點四個方向,每個方向三次按壓,以避免外送中的灑漏。

揭秘上海10㎡“小店王”:老闆說目前最大的煩惱是排隊


△ 外賣包裝採用瓦楞紙,最外邊加上一層透明帶


曾有一位外賣顧客留言,自己的咖啡漏了,可能是外賣小哥運送途中不慎造成的,厚軍直接回復:不要怪小哥,是我的錯,你來找我,我賠你兩杯不行,賠你十杯。

面對客訴,承認錯誤,態度真誠,給出解決方案。做了一個企業危機公關的示範案例。

關於“小店的做法”有很多,拿出其中的四個細節舉例:

全能型老闆:小店就是老闆什麼事情都得幹,減少人工的成本,萬事做到親力親為,才能萬無一失保證滿意度。“我做了26年銷售和管理,我很清楚怎麼和人溝通,如何讓別人滿意,而找一個小年輕來就不一定了。”

一流商圈的“垃圾角”:嘿咖啡的選址,位於上海人民廣場附近的亞龍國際廣場, 周圍做外賣的店很多,商業氛圍差一點,按照厚軍的說法就是“一流商圈的‘垃圾角’”,但只要按照“服務好區域客戶”的理念,找到客群並服務好他們,盈利並不難。

揭秘上海10㎡“小店王”:老闆說目前最大的煩惱是排隊


△ 亞龍灣國際廣場中的指示海報


裝修樸素:厚軍表示,做小店一開始很忌諱在裝修上重金投入,為了追求氣質調性,要去請人設計,花五萬十萬做裝修,完全沒必要。“小店就是小店的風格,我們的設計全部是我自己來的,門頭就是一塊布簾子,花了幾十塊錢。”

物料精簡:嘿咖啡外帶杯就是最乾淨的不帶LOGO的光杯。看上去似乎少了一個品牌露出的機會。但厚軍認為,小店一開門就開印自己的LOGO杯容易出問題,首先,起印量很高,印的少了不划算;而一旦量大了,大中小不同的杯型就是好幾萬的資金佔壓,杯子送來後就傻眼了。小店沒倉庫你放哪裡?

02

產品:獨創做法的“冰澳白”

今年夏天的時候,有個顧客問了句,為什麼沒有冰的澳白?厚軍上心了。

由於冰塊的融化會稀釋濃度,所以從來都只能喝到熱的澳白,厚軍採用了類似於港式凍奶茶的方式,直接把咖啡凍成冰塊,按比例加入牛奶,打入奶泡,第一杯冰澳白就誕生了。喝前還很有儀式感,需要像搖晃紅酒一樣晃一下咖啡杯,讓咖啡和牛奶充分融合。

揭秘上海10㎡“小店王”:老闆說目前最大的煩惱是排隊


△ 喝前“搖一搖”


在大眾點評裡,衝著這杯冰澳白去的人還真不少。

03

營銷:產品少見,“規矩”一堆


嘿咖啡幾乎沒有做過營銷,而是讓產品發聲代言了。

1

獨創的酸奶紫米咖啡,酸奶還得自己帶。這個產品一聽名字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想去嘗試的渴望,酒釀的紫米味、酸奶味、咖啡味合併到一起會是一種什麼神奇的味道?自己帶酸奶又是充滿了網感的槽點。

2

隱藏菜單:鹽汽水shot,只能兩杯一起賣。厚軍介紹開一瓶鹽汽水剛好是兩杯咖啡的量,所以只能兩杯一起買,很多客戶評價是對單身狗的暴擊。

3

第一次來不賣的可塔朵,價格看老闆心情。菜單上還有一款私人訂製的飲品,叫可塔朵。有意思的是,第一次來的客人,不賣,價格還要看心情。“我要get到客人對於咖啡和牛奶比例的平衡點,才能做出他滿意的可塔朵。”厚軍告訴我,當然,高興了他也經常請客人喝。

揭秘上海10㎡“小店王”:老闆說目前最大的煩惱是排隊


△ 菜單中標註可塔朵為心情價


04

服務:主業聊天,副業做咖啡


店裡從高中生到古稀之年的老翁,都和厚軍有不錯的交情,能談人生和理想,也能說說雞毛蒜皮的瑣事。

厚軍想做的服務就是: “客人感覺不到我的存在,但是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我能第一時間滿足他們的需求。”而排隊現狀卻讓他無法兼顧到服務,這是他目前苦惱的地方。

3

“後星巴克時代”的

獨立小館生存法則


有人稱2018年的咖啡市場已經進入“後星巴克時代”,咖啡館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變化:

01

咖啡館真的可以賣咖啡了

為了一杯好咖啡去咖啡館的人越來越多了,全家和羅森的便利店咖啡、麥肯系咖啡銷量的上升,就是咖啡需求旺盛的明證。

“第三空間”將不再是咖啡館的核心賣點,類似於Manner這樣的不帶空間或者僅有幾個座位的小館子,因為裝修、租金的輕投入,能把重點放在質優價廉上,開店成功率相對較高。

揭秘上海10㎡“小店王”:老闆說目前最大的煩惱是排隊


△ 嘿咖啡中簡單的裝飾


02

找到100個一年喝100杯咖啡的人

很多在三四線城市開獨立小館子的人,都在抱怨喝咖啡的人少,市場教育成本高,不少館子因此開不下去。

在厚軍看來三四線城市用他的“服務好區域客戶”的理論做就可以,以一個四線小城為例,幾十萬的人口,只要能找到100個一年喝100杯咖啡的人口,然後服務好他們,你的生意就成了。

“就像特斯拉的營銷一樣,先打入精英階層,做好細分市場,然後再引領其他的消費者跟隨。”厚軍這樣總結。

03

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不是什麼都準備好了才能開業,不是說一定要拉花拉的完美了,才可以賣錢。

在經營中保持敏銳,產品、服務、物料一點點的改進,和顧客及時溝通,顧客也是人,他們會理解你一顆想做的越來越好的心,如果你真的做的越來越好,也給了他們參與感,對咖啡館的忠誠度就會更高。


揭秘上海10㎡“小店王”:老闆說目前最大的煩惱是排隊

△ 用心製作才會更好留住顧客


結語

很多咖啡獨立小館產品和服務很厲害,但往往逃不過“店不過三”的魔咒,嘿咖啡同樣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

當野心逐漸變大,一旦開了新店,後端支持不足與管理乏力,還如何做到品質和服務的“無損複製”?而對老闆的人設依賴過高,新店咖啡師的人格魅力不可量化,“人的不可複製性”同樣會是一個瓶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