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頻頻誤解了的文化,一文讀懂「娘炮」的前世今生,你怎麼看?

如今“娘炮”詞語頻頻出現,男扮女裝的形象被人大肆娛樂,這種形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李玉剛,金星的藝術表現行為被各大媒體廣泛傳播,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娛樂圈文化,長期佔據各大搜索排名,影響了很多人。

被頻頻誤解了的文化,一文讀懂“娘炮”的前世今生,你怎麼看?

演繹貴妃醉酒的李玉剛

李玉剛,1978年出生于吉林省,近些年他在舞臺上的精緻演出,獲得了觀眾的認可,李玉剛融合中國傳統戲曲,民族藝術等藝術元素結合一起,形成特自己特有的一種文化。

被頻頻誤解了的文化,一文讀懂“娘炮”的前世今生,你怎麼看?

中國傳統戲曲中,有一種表現形式是“反串”,反串的藝術並不是現在我們認為的單純的“男扮女裝”才是反串,舉例來說,梅蘭芳在中國戲曲中因飾演旦角而名垂天下,演女性角色是為正常的藝術行為。但是,梅蘭芳曾在《轅門折戟》中出演生角呂布,則是所謂的反串。

被頻頻誤解了的文化,一文讀懂“娘炮”的前世今生,你怎麼看?

除了歷史中梅蘭芳的旦角串生角之外,還有生角串旦角,生角串丑角,生角串淨角等等的表現形式都很常見。而現在反串一詞這樣的意思卻成了通常理解的男扮女裝的表演,或者女扮男裝的形式。在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在各大屏幕。

被頻頻誤解了的文化,一文讀懂“娘炮”的前世今生,你怎麼看?

隨著各類的男扮女裝在藝術圈裡的演繹,吸引社會大眾眼球的同時,也給各個出品公司賺足了眼球的關注,賺足了大把的鈔票。

更為嚴重的是有更多的普通人開始嘗試,這種行為在前一篇文章中有過論述,德國的科學家曾經對同性戀和熱衷於男扮女的男性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就指出,大多數人的這種行為是小時候的環境或者周圍人的影響從而改變影響形成的一種現象,嚴重的可稱為一種心理疾病。

而現在充斥網絡的這種“娘炮”,現實中的男性女人化,比比皆是。

被頻頻誤解了的文化,一文讀懂“娘炮”的前世今生,你怎麼看?

偽孃的演繹形式不敢說是一種藝術,但在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中梅蘭芳,李玉剛的這種形式個人認為這是一種藝術表演形式,藝術的使用以表現出民俗文化的經典,而不是僅僅男扮女裝的博眼球,一味地模仿和宣揚帶來的危害可想而知。

被頻頻誤解了的文化,一文讀懂“娘炮”的前世今生,你怎麼看?

藝術與譁眾取寵,相信群眾的眼光,真正的喜歡還是當做樂子哈哈一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這種風氣不可長,哈哈一下無疑當做了樂子,而真正的藝術往往就會被曲解當中。迎合人性的同時,更多的是發現人的美,而不是迎合人的貪嗔痴。你說呢?歡迎留言討論,批評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