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匡衡鑿壁偷光,那他後來的結局如何?怪不得語文老師不肯說

小的時候,很多人應該學過一篇《鑿壁偷光》的課文,講的是匡衡沒有錢買蠟燭,於是在牆上鑿開一個洞,藉著鄰居家微弱的燈光看書,最後考取了功名的勵志故事。那他後來的結局如何?真怪不得語文老師不肯說。

都知道匡衡鑿壁偷光,那他後來的結局如何?怪不得語文老師不肯說

匡衡,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今棗莊市嶧城區王莊鄉匡談村)人。年少時家貧,但他很有志向,白天幫人幹活掙錢補貼家用,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電燈是近代的產物,古人還沒有那個福氣享用,他們只能花大錢去買蠟燭來照明。蠟燭又非常的貴,匡衡等普通人根本就用不起,那怎麼辦呢?

年少的匡衡想出一個法子,那就是在牆上鑿開一個小洞,將鄰居家的光線引來,就可以看書了。於是便有了鑿壁偷光的故事。

長大後,匡衡考中了丙科,被補為太原郡的文學卒史,開始入朝為官。由於匡衡非常有學問,尤其是對《詩經》理解頗深,所以為當時經學家們所推崇,當時身為太子的元帝也對其深有好感。漢元帝即位後,匡衡因此受到重用,先後擔任郎中、博士、給事中等重要官職,丞相韋玄成因病逝世後,匡衡代為丞相,顯赫一時!

都知道匡衡鑿壁偷光,那他後來的結局如何?怪不得語文老師不肯說

雖然深得皇帝的信任,但匡衡卻被自己的兒子們坑了一把,這是怎麼一回事?原來,兒子匡昌在擔任越騎校尉時,喝酒喝大了,乘著酒勁殺了人,被捕入獄。原本應該乖乖認罪,然後爭取寬大處理就完了,但越騎官員們和匡昌的弟弟竟然想劫獄,那問題就嚴重得多了。

事情洩露後,匡衡不得不脫掉帽子、光著腳到宮裡請罪。皇帝念他勞苦功高,並沒有降罪於他,反而派使者為匡衡戴好帽子、穿好鞋,讓他放心回去了。

然而,匡衡還是落得一個晚節不保的下場!原先,漢元帝封匡衡為安樂侯,封地一共是三十一萬畝,可匡衡卻利用郡圖之誤,非法侵吞食封土地四萬多畝。到了漢成帝時,這件事情被人捅了出來,匡衡因此被罷官免職,貶為庶人。

都知道匡衡鑿壁偷光,那他後來的結局如何?怪不得語文老師不肯說

縱觀匡衡的一生,其前期可以說是一個勵志的典範,所以學習他鑿壁偷光的故事時,語文老師們都是極力讚美這種奮發向上的精神。

但對於孩子們來說,更多的是需要一個榜樣,以及學習榜樣的優點,後面的事情就沒有必要講給年幼的孩子聽,於是很多語文老師都選擇性的忽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