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試卷猶如印刷體,民族氣節更令人欽佩

科舉制度被髮明出來後,就迅速成為了封建社會的主要選官制度,為封建社會的統治選拔了大量的人才,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公元1904年7月,清朝照例舉行了殿試,直隸肅寧人劉春霖高中狀元之位。由於第二年科舉制度就被廢除了,所以劉春霖也就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試卷猶如印刷體,民族氣節更令人欽佩

劉春霖的家庭出身並不好,家裡世代為農,生活比較貧困。不過,由於他的父親曾經在濟南、保定府衙當差,母親也在知府家中做女僕,所以增進了不少見識。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家裡才會如此的器重他,花了不少力氣培養他,想讓其將來能夠出人頭地。

劉春霖在蓮池書院讀書的十年期間,受到院長吳汝綸的賞識,認為此人將來必定出人頭地。後果不其然,劉春霖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高中狀元之位,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派到日本法政大學留學。

提及劉春霖的狀元之位,那就不得不提一段趣事了!公元1904年7月,內外交困的清朝朝廷照例舉行了一次殿試,主考官將精心挑選的試卷按名次排列好,呈給慈禧太后“欽定”。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試卷猶如印刷體,民族氣節更令人欽佩

既有內憂外患,又恰逢自己正在籌備70大壽,所以慈禧太后想在科舉考試當中討一點彩頭。當她翻開頭名的試卷時,寫得十分流麗清秀、文采也非常好,內心感到非常的歡喜,但旋即看到試子朱汝珍是廣東人,臉立刻就黑了下來。在慈禧太后看來,太平天國洪秀全,維新派康有為,高舉反清大旗的孫中山等人都出自廣東,所以認為廣東人是她的禍星,自己怎麼可能會將廣東人列為試子頭名呢?於是將朱汝珍的試卷丟在一旁。

當慈禧翻開第二份試卷時,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因為第二份試卷是直隸肅寧人(今河北)劉春霖的。首先“春霖”二字含有祥瑞之意,慈禧希望能夠給這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來一場春雨,而劉春霖的試卷字跡十分的工整、文采十分的華麗,於是大筆一圈,將他列為榜首。

另外,為了照顧社會的輿論,經過主考官的伴奏,廣東考生朱汝珍的名字並沒有抹去,而是排在劉春霖之後。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試卷猶如印刷體,民族氣節更令人欽佩

清朝滅亡後,劉春霖先後歷任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等總統府內史,併兼任中央農場試驗場和直隸高等學堂學監等職務。在此期間,劉春霖對當時政治的腐敗深為不滿,於是在1928年選擇退隱北平。

日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後,先後拉攏劉春霖出任“滿洲國教育部長”、“北平市市長”等偽職,他都能夠堅守晚節,嚴詞拒絕了。日偽當局惱羞成怒,於是將他多年珍藏的書畫都洗劫一空了,對劉春霖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1944年,劉春林因心臟病突發離世,時年72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