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變得小心翼翼,當明日的太陽成爲奢望……

當生命變得小心翼翼,當明日的太陽成為奢望……

還記得去年這個時間,那篇刷爆朋友圈的《告母書》嗎?

“對不起,媽,我生病了!”

李真的這封“告母書”刷爆了朋友圈,數不清的人為這封信中所傳遞出的種種真情感動,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主人公的樂觀超然、母親的堅強偉大、家人的不離不棄,都讓人感同身受,淚灑衣襟。

“我不曾強撐,也不曾真的強大,只是捨不得你們,想多看看你們而已!我想多聽聽你們的嘮叨,多看看你們笑的樣子,多待在有你們的世界裡……”

暖暖的“告母書”還在傳播,但這封信的作者最終還是沒能戰勝病魔,已於7月7日在河北燕達醫院去世。

《見字如面》第二季第一期節目以“生死”為題,演員黃志忠朗讀了一封由身患白血病的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李真寫給母親的信,令全場為之落淚動容。

那一年,只有28歲的李真已經跟白血病抗爭了三年。

李真,一個出身於農村的孩子,經過十年苦讀,於2014年,畢業於湖南城市學院地理信息系的李真,考上了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的研究生。

“但拿到錄取通知書第3天,突然開始持續發燒,脊椎骨疼,眼睛出血。”隨後,李真被確診為白血病。

一時間,家人成了最大的依靠。

當生命變得小心翼翼,當明日的太陽成為奢望……

“生病之初,大哥說一定要救我,義無反顧地拿出所有的積蓄、為我揹負一身債、供骨髓做移植,甚至怕嫂子反對而提出了離婚;二嫂曾一度心疼得不敢聽見我的聲音;七歲的侄女哭著說自己再也不吃零食了,把錢留給叔叔治病;怕你們照顧不好我,大哥毅然辭掉了工作,專心照顧我直至出院。”

2015年,在接受骨髓移植後,李真出院了。這一年9月,他開始了在華南農業大學的學習。

但病魔並未放過李真。

2016年9月,由於肺部感染和排異反應,他不得不停止校園生活,來到燕郊的燕達陸道培醫院接受治療,父親在家操持農活,母親一人陪伴在李真身邊。

這期間,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無從放棄自己”。

他對母親說:“無母不成家,為了這個家您得保重好自己;關於我,咱們努力就好,我不會遺憾和抱怨,您也不必自責;要樂觀堅強地去享受生活,不糾結沉溺於過往。”

當生命變得小心翼翼,當明日的太陽成為奢望……

2018年2月,李真又給母親寫了一封信。

“媽,我又要跟您說聲對不起了!我真的有努力,沒有輕易放棄自己,可是我真的很不中用,最後病情還是越來越重,越來越無助。即便得到這麼多人的關心和支持,還是在不停的走下坡路!”

在這封信裡,李真向家人、女友、老師同學交待了很多。其中有一條尤為引人注目——跟家裡其他人都說聲對不起,但欠下的債“不可以不還,誠信為本”

7月2日,李真發微信叮囑朋友好好生活,“這次沒有求生意志了,打算放棄了,你好好的哈。”

7月6日,李真突然不發燒了,當時家人覺得好轉一點,沒想到7日晚李真就離開了。

8日,女友向華通過李真的微信在朋友圈公佈了李真去世的消息。

“謝謝大家四年的相幫互扶,李真已經於昨日去到一個沒有白血病的世界,不知道該用什麼語言來表達,跪謝大家,四年了,他盡力了,我們也盡力了,跪謝,願大家安好!”

對於女友,兩人也曾很認真地討論過該何去何從。並約定,等到李真29歲,向華就開始新的生活。他在信件的最後寫道,“你在為生活奔波,我在和生命作賭,我們的路已經分道揚鑣。那些曾經一起的努力和規劃我已經沒精力、更沒能力陪你一起了。也許我們也曾擁有一份恰到好處的愛情,可是如今卻不再是我所能給你的了。餘生未成回憶,謝謝你還願意愛我。”

當生命變得小心翼翼,當明日的太陽成為奢望,死亡卻在咫尺的地方,這是疾病帶給人們的,殘酷的事實。

據悉,目前中國每10萬人中就有4-6人患有白血病,每年新增約4萬名白血病患者。其中40%是兒童,並以2-7歲居多。隨著醫學的發展,白血病已經不是不治之症,尤其是兒童白血病:通過化療、造血幹細胞移植等治療措施,80%-90%的兒童白血病可以緩解,60%-70%的可以治癒。然而,白血病需要2-3年的治療,所需治療費用為10-30萬,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費用為30-100萬......

如果,在疾病和意外來臨之前,為自己或家人準備一份重疾險,一份身故金,一份對未來生活的財富規劃......

即使疾病來臨時,保險能給自己和家人一份保障和尊嚴。

給家人留一份愛而不是留一份債!

在那封信的最後,李真跟母親說:“生活各有際遇,命運也自有其軌跡。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為,希望您能理解,那也只是一種自然法則而已。願您能收住淚水,笑看過往!因為我只是換個方式,守在您身旁。

當生命變得小心翼翼,當明日的太陽成為奢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