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躍亭毀約,撕開了地產商轉型的「痛點」

贾跃亭毁约,撕开了地产商转型的“痛点”

贾跃亭毁约,撕开了地产商转型的“痛点”

年7月,賈躍亭與許家印在美國相見,流傳於中國網絡的照片中身穿黑帽衫的賈躍亭笑的很開心,不過,僅從圖片上難以看出,當時他與其掌舵的FF已經花光了金主恆大提供的第一筆8億美元資金,並已經向後者申請提前支付第二筆資金。

第二筆未到的資金令雙方劍拔弩張。一場在幾個月前看似美好的商業聯姻在這個秋天撕毀合約。在賈躍亭造車耗資巨大,當房企資金湧入撐著再走一程之後,雙方對於這輛車的控制權心思已經擺在明處。

賈躍亭毀約之謎尚待解開。喧囂過後,地產行業的“中年危機”破局經驗更應被行業謹記,畢竟,對於任何行業來說,轉型帶來的,有可能是皮肉之疼,更有可能是筋骨之痛。

贾跃亭毁约,撕开了地产商转型的“痛点”

賈躍亭毀約之謎

2018年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個“瓜”來自於賈躍亭。

先是恆大健康在10月7日下午發佈一則公告突然曝光賈躍亭方面毀約。恆大稱FF原股東(FF Top Holding Ltd.實際控制人為賈躍亭)利用其在雙方合資公司多數董事席位的權利,操控合資公司Smart King。此外,Smart King還於10月3日向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要求剝奪恆大健康全資持有的時穎公司作為股東享有的有關融資的同意權,以及解除所有協議、剝奪時穎在相關協議下的權利。

隨後在10月8日,FF方面做出回應稱其“解除所有協議”緣於恆大未能兌現向FF支付任何額外資金的承諾,反而試圖獲得對FF中國和FF所有IP的控制權及所有權,在這期間,恆大也阻止FF接受任何來自其他來源的直接融資。

從相見歡到撕破臉,FF資方與創始人之間的蜜月期十分短暫。

僅僅在3個多月前的6月25日,FF宣佈獲得總金額20億美元的首輪融資,投資方恆大健康(00708.HK)將持有FF合資公司45%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而賈躍亭則以FF集團擁有的技術資產及業務入股,持有合資公司33%的股權。

此後的幾個月內,在中國的媒體報端,可以明顯看到的是,在恆大入局FF後賈躍亭的身影似乎開始被“弱化”,比如在網絡傳播的眾多FF的正面宣傳稿件中,標題中已經鮮有提及賈躍亭。而被媒體廣泛宣傳的是,在8月14日,恆大於廣州恆大中心宣佈成立了FF中國總部,恆大諸多高層到場站臺,而FF相關方面並未有高管出席。

雙方刺刀見紅源於第一筆8億美元投資已經燒完,但後續資金何時續上並未談攏。按照恆大的說法,恆大在三年內投資20億美元,分別在2018年底前支付8億美元、2019年支付6億美元、2020年支付6億美元。其中在2018年5月25日已提前支付完畢2018年底前應支付的8億美元。

不過在今年7月,在第一筆8億美元基本用完後,賈躍亭方面要求恆大再提前支付7億美元。在當時,雙方簽訂了一份補充協議,約定在達到“條件”的情況下,恆大方面提前支付第二筆投資款。

問題就在於,第二筆投資的支付條件在雙方看來出現偏差。恆大健康直指,在沒達到合約付款條件下,FF原股東操縱合資公司,要求時穎提前支付第二筆7億美元投資。而FF則稱,其已經如期完成了2018年7月投資方提出簽署的三方協議中要求的全部支付條件。

那麼,在雙方各執一詞的情況下,7月這份補充協議的細節究竟是什麼?是否是賈躍亭方面撕毀合作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贾跃亭毁约,撕开了地产商转型的“痛点”

造車究竟有多燒錢?

賈躍亭不能不急。一方面,在8月28日,FF 91首輛預產車下線,一切似乎順風順水,當然,前提是錢要夠用。另一方面,則是坊間盛傳的恆大入主FF時的對賭條件——2019年春節前實現FF91的量產。

按照媒體報道,FF91如果不能按期量產,賈躍亭的投票權就將轉給恆大,從而失去對FF的控制權。對其中一方來說,著急燒錢保證量產,對另一方來說,如果不能量產則會拿到控制權:微妙關係之下隱藏的控制權之爭成為矛盾產生的隱形導火索。

賈躍亭不能失去FF控制權。對於遠走他國、失去國內樂視上市體系的他來說,曾經投入巨大的FF已經是翻身的最後一根稻草。

想要把FF從PPT上開下來,一路燒的不是電,而是黃金。造車被認為是樂視資金危機引爆的一大導火索。在2016年11月那封扯掉樂視資金遮羞布的內部信中,賈躍亭指出“樂視汽車前期投入巨大,陸續花掉100多億的自有資金,直接導致我個人對LeEco的資金支持不足。”

隨後賈躍亭的引資求救行動開始,在引入恆大之前,他找的上一個援手是山西老鄉孫宏斌。不過,在2017年初,用了僅僅三十餘天就敲定投資樂視後,孫宏斌也帶領了調查團隊前往美國考察樂視汽車項目。但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想要突破地產行業的開發商孫宏斌十分謹慎,他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風險比較大。孫也公開表示稱樂視汽車“讓我投是不可能的”。

樂視汽車看似是個瘋狂吸金的無底洞,賈躍亭還需要多少錢以實現成功量產並維持隨後的運營?在他矇眼狂奔賽道上的造車者們已經給出了答案。

以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為例,平均每分鐘消耗6500美元、連虧15年、債務超90億美元——儘管截止到2017年Q3其總交付量已超25萬量,但造血速度似乎杯水車薪、仍被媒體稱為是“燒錢機器”。而其在今年第一季度淨虧損7.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擴大了近一倍。

被稱為中國版特斯拉的蔚來汽車也備受燒錢質疑。今年9月,蔚來在美國上市,其招股書顯示,在2016年和2017年,蔚來的淨虧損分別約25.7億元和人民幣50.2億元。而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六個月中,蔚來淨虧損為5.03億美元。也就是說,兩年半累計虧損超人民幣109億元。同為造車新勢力的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就曾發出感嘆:“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現在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

贾跃亭毁约,撕开了地产商转型的“痛点”

造車、改名、找路子

面對新能源造車這種動輒數百億投資的大項目,在中國眾多行業巨頭中,還有哪些能比資金充裕的地產商更“無畏”?

除了入股FF與廣彙集團的恆大外,在去年12月寶能以超66億元拿下觀致汽車51%控制權,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更是宣佈從2018年開始每年將為觀致汽車投入100億人民幣,連續投入5年,用於觀致汽車新車研發。

不止是恆大與寶能,在涉水汽車產業鏈方面,從華夏幸福、冠城大通、再到萬通地產,這份房企“開車”名單正在不斷拉長。

與大動靜搗鼓造車同時出現的一個現象是,從2018年以來,中國的開發商們正風行改名 “去地產化”。比如龍湖地產有限公司更名為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更名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保利地產更名為保利發展,如此等等。

看來,對於地產大佬來說,中年危機似乎來的尤為猛烈,轉型不再是一句空談。畢竟隨著樓市調控不斷升級,行業已經走到轉折點。日前,萬科鬱亮就在內部講話中提出“行業轉折點實實在在到來”,並強調萬科未來三年的目標是“活下去”。

問題是,在轉型的岔路口上,除了地產之外,什麼才是新的風口?

孫宏斌的一個探索是對大文娛的投資,樂視就是其操刀融創轉型的經典案例。對於2017年初衝動投資樂視,孫宏斌當時給出的理由是,傳統房地產行業紅利已經結束,融創要開始尋找增量市場投資,樂視網和電視影視業務屬於大文娛板塊,可以為融創分攤風險。不過,儘管他隨後在今年年初公開承認“樂視是一個失敗的投資,165億都虧損了。”但卻依舊強調稱,投資樂視的邏輯是對的,是投資消費升級板塊。

對於恆大、寶能等試圖“拉開車門”的房企來說,汽車產業則是另一列試圖搭上的高速列車,畢竟在中國,汽車及其產業鏈是僅次於房地產的影響國民經濟的第二大支柱產業,僅僅是新能源汽車就被認為市場空間將達萬億級別。

不管是對於樂視這樣的互聯網行業,還是像汽車這樣的傳統行業,巨量資金湧入能解決發展道路上的資金難題自是不必說。但對於財大氣粗的開發商來說,進入新的領域僅憑腰纏萬貫與一腔熱血顯然不夠,砸下資金一步步謀得話語權後,即便是高薪網絡全球人才,想要成事也是一路荊棘。萬達此前對互聯網領域的試水就是一個個案。

地產商轉型不易。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行業中就已有轉型聲音,在隨後的十年時間內,大大小小的房地產巨頭多元化佈局紛繁複雜,但一場場聲勢浩大的轉型運動看起來卻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在多元化試水中,地照拿、房照賣,地產老本行仍是業務的大頭。

當然,轉型之難,並不只是針對房企而言。只不過在行業不再花團錦簇時,老闆們的試錯耐心已經有限。按照鬱亮的內部講話,萬科3年都沒做成的業務不要在做。不知道,其他的房企大佬們,是不是心中也有一個時間線?賈躍亭毀約,撕開了地產商轉型的“痛點”

贾跃亭毁约,撕开了地产商转型的“痛点”贾跃亭毁约,撕开了地产商转型的“痛点”
贾跃亭毁约,撕开了地产商转型的“痛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