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水兵都吃些什麼?

鄧繼敏


“我們這些新來的水兵吃到的第一頓就是玉米麵包配白豆,白豆用金屬託盤裝著,一大勺熱氣騰騰,令人垂涎欲滴……”這是二戰時期服役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第5師第26陸戰團第2營的醫護兵理查德•E•奧弗頓(Richard E.Overton)在《神不佑此》(God Isn't Here)一書中,對他入伍初期在法拉格特海軍訓練基地(Farragut Naval Training Station)第一天伙食的回憶。 作為奧弗頓念念不忘的基地頭頓伙食,其中的白豆即白扁豆,是美洲的一種原產豆類,比其他同類豌豆略小,呈橢圓、微扁平狀。這種豆類與玉米、南瓜採用印美洲第安人時代便使用的傳統種植方式——立體間種來栽培,產量高,主要用作焗豆、西式餡餅和各種湯類(如“參議院”扁豆湯)的料理。



另外,乾燥後的白豆重量減輕,更便於保存,而且在製作罐裝食品時還能保存其營養價值,因此自19世紀中期以來,美國海軍便將其作為水兵的主食之一,白豆又有了“海軍豆”的稱號。 奧弗頓所吃的白豆就是焗豆,這是歐洲傳統美食,也是美軍食堂中的主打菜譜之一,這是以白豆為原料製作的最常見的料理。從字面上理解,“焗豆”可能會被誤認為是放入烤箱中“烘烤”。實際上,“焗”是用醬汁和豆一起煮。在以前,需要用水將乾燥過的白豆泡過後才能煮,花費時間較長,後來隨著罐頭技術的發展,做法就變得簡單得多,只需將番茄泥罐頭加入水煮的白豆罐頭,然後再加入切成方便食用的培根或斯帕姆午餐肉,以白糖、蜂蜜調味,有時還會用楓糖漿等增添一些獨特的味道。


對於需要在短時間裡給多數人提供用餐的軍隊伙房來說,沒有比這更合適的做法了。另外,也有制好的焗豆罐頭,也是軍隊口糧之一。 焗豆不僅在美軍中有食用,在其他國家的軍隊裡也是常見口糧。二戰時期,澳大利亞為了尋找一種營養的口糧供應盟軍部隊(特別是美軍),在昆士蘭州(Queensland)也開啟了“海軍豆”的生產線,因為美軍在昆士蘭州的金格羅伊(Kingaroy)有一個大型軍事基地,在該州東南部還有許多基地和軍營,來自美軍的鉅額訂單也讓金格羅伊獲得了澳大利亞“焗豆之都”的稱號,很多澳大利亞人也將這種豆類也稱之為“揚基豆”。 至於與焗豆配食的玉米麵包,也是美國水兵的常用口糧。美洲就是玉米原產地,以玉米粉製成的麵包,有時也會混入小麥粉來提高口感度。 題外話:海軍豆雖然好吃,但在空軍卻是惡評如潮,二戰時期,英國皇家空軍為飛行員們提供的食譜中也有過一段時間的焗豆。不過,白豆中所含的多糖被腸道細菌發酵後容易產生大量的氣體,於是,在當時沒有增壓功能的機艙內,飛行員飛到氣壓低的高空時,腹部會有異樣的膨脹感,並帶來連環崩屁的“喜劇效果”,這使得飛行員和機組成員對焗豆的評價極為惡劣,此後英國皇家空軍再沒有為飛行員提供焗豆。



李三萬的三萬裡


關於二戰水手吃些什麼,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潛艇上的食物基本是相等的。 水手跟軍官吃的基本一樣。 但是軍官們有他們自己的專用餐廳。 一般會運載酒精飲料,因為水手們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亞歷山大,如果他們不被允許喝一些酒的話,會很艱難, 不知道船上醫生和工業酒精的75 %酒精溶液將被洗劫一空。


潛艇餐比飛機餐更難吃,因為柴油的香味和人體的氣味遍佈每個角落,有些東西或多或少會有柴油的味道。你不知道有多少人擦過你的麵包。


廚房在潛艇的右舷,每艘潛艇都將配備一名全職廚師(除了做飯什麼也不做)。廚師的責任也很重要。他將把上面列出的高能原料烹製成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飯菜(必須24小時待命,否則夜班會讓廚師大吃一驚)。


主要的廚房設施包括三個熱板和兩個電爐。此外,還有食物儲藏櫃和電湯鍋,以及一個提供冷、熱、鹹淡水的水箱。其中,冰箱和儲藏櫃是整個潛艇上最酷的地方,所以它們通常用來儲存肉和其他新鮮食物。


德國潛艇的空間確實有限,所以所有可用空間都將用於食物(廁所更適合其他用途),所以潛艇士兵將使用吊床在船艙頂部放麵包和掛培根。當然,如果重量幾噸的食物放置不當,潛艇可能會傾斜45度。因此,放置和取出食物的任務被交給了領航員,領航員希望確保食物堆放合理,足以平衡潛艇。醃肉通常掛在船首和船尾魚雷艙和指揮室 早餐、通常包括咖啡、牛奶、餅乾、硬麵包和黃油(有時是蜂蜜)以及雞蛋。 午餐、需要全餐,所以水手通常吃土豆、肉(有時是罐頭肉)、湯和各種蔬菜和水果。 晚餐、是關於這些東西的:香腸或鹹魚、麵包、奶酪;咖啡、茶或巧克力。

此外,在擊沉敵人的船隻後,潛艇船員通常會安全慶祝,此時,船員們會喝點酒(當然不會喝醉),吃點好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