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1、本文轉自公號:廈門海普諾斯催眠治療法研究中心
樂嘉做為一個培訓師,走到了娛樂媒體上,算是難得。自己弄出了個色彩學,出了兩本書,更是處處以專家自居。小編素來對他無甚好感,近日又無意中看到他前些年在電視節目中的演講,大談人際關係的《鑽石法則》,於是小編有些內心翻騰,按捺不住自己了。
演講大致講他有一個控制性極強的媽媽,經常來打擾他,讓他感覺很痛苦,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我們看一下他演講的後半:
“後來我發現,在人際關係的交往當中,有一個至高無上的鑽石法則——不要用你喜歡的方式去對待別人,而要用別人喜歡的方法來對待別人。於是我就換了個方法。我下班回到家以後第一件事情打電話給我媽,我說媽,你可以過來幫我一個忙嗎?我這裡好需要你啊。
我老媽一聽到這個話,很激動。來了之後我告訴她,我天天在外面吃,吃的菜沒有你燒得新鮮,我覺得還是你燒的飯菜味道最好。
我老媽激動地去燒菜。我怕她燒到一半,又要來打斷我的工作。這回我換了一個方法,我走到廚房裡,看了一下我媽燒的菜,說怎麼這麼香!我故意拿了一塊肉,塞在嘴巴里,對媽媽說,這些東西都給我保留好,你不要偷吃,等會兒我全部把它吃光。我說我很快就做完你不要吵我啊,然後就進去做自己的事了。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我媽媽根本就沒有打擾過我。
我的問題解決了。”
他的這番話,咋聽起來,似乎也是蠻有道理的。但總覺得不是那麼一回事兒,卻又說不出什麼。
他強調的《鑽石法則》就是“不要用你喜歡的方法對待別人,要用別人喜歡的方法對待別人。”這聽起來也是蠻有道理的,不是嗎?
問題一:訓練“假我”形成
其實,這裡有一個巨大的陷井,就是“假我”形成。
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提出:人格結構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過程就是真實自體和虛假自體的形成。在人際關係當中,不能表達真實的自我,而用虛偽的服從、假意的欣賞來避免人際關係當中的衝突,從而保護真實自我的狀態,就是“虛假自我”。
“虛假自我”可以讓人一段時間裡比其他人更容易被人接受,服從命令聽指揮,是個聽話的“乖孩子”,而時間一長,則會真正的忘掉自己真實想要的東西是什麼,真實的感受是什麼,表現為“為了父母而活”。
問題二:壓抑真實感受,導致感受缺失或抑鬱
以“虛假自我”為生的人,目標性、事業心極強,以實現事業的目標,被別人所接受,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成功,為其人生的主要基調。
他們傾向於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久而久之,對於自己的情緒感受能力下降,有時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情緒控制能力強”。
而當他們想要的成功到來時,他們卻感覺不到成功的快樂,因為感受性已經受到壓制。所以,這時他們會開始抑鬱。這就是很多企業家、明星在成功到來之後,開始飽受抑鬱症的困擾的原因。
樂嘉不喜歡老媽經常到他家裡打掃衛生,或者做飯,卻故意裝做喜歡的樣子,騙他老媽說喜歡這樣,然後“問題解決了!”。真的解決了嗎?老媽的問題似乎是解決了,真正的問題卻產生了。
問題三:親密關係產生問題
對於同事、朋友,“虛假自我”還比較容易被接受,但在親密關係當中,對方就會察覺到他的說話言不由衷。
情感的交流最忌諱虛假,有一點的虛假在親密關係當中都會暴露無疑。所以,擁有“虛假自我”的人是別人看起來都很不錯,甚至很優秀的人卻是單身或離婚的狀態,而且不著急建立親密關係。或者說,他們也很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因為一旦進入親密關係,他們就無法用“虛假自我”進行自我保護。
所以,他們可以經常有很多性伴侶,但沒有真正的親密關係。或者只上床不戀愛,或者可以談戀愛,但不能結婚。
總之,這是一種看起來很美,實際很空洞、很虛偽、很苦逼的生活。
問題四:失控難免
這種看起來很美的狀態,在平時衣冠楚楚的清醒狀態下,“虛假自我”工作良好。但在壓力狀態下,比如酒後,“虛假自我”外衣下所隱藏的那部分就會開始顯露。
在安徽衛視《超級演說家》的總決賽錄製時,樂嘉為激勵學員拿出白酒“二鍋頭”與學員對飲,結果酒後“虛假自我”的外衣掉落了,開始口出不遜,讓金星、魯豫和竇文濤憤然離席。
這裡“老子”不斷,就是平時被壓抑的太厲害,連對自己的老媽都要裝成一個孝子賢孫,虛假不已的人,內心的憤怒之強烈可想而知,而酒精剛好點燃了憤怒之火,樂嘉的情緒完全失控。
這就是《鑽石法則》害人之處。樂嘉已經把自己壓抑的沒了人樣,還四處去演講,讓別人向他學習,只是用教育別人來釋放自己壓抑的情緒而已。他不斷用嘴表達,去演講,就是那個被壓抑的內心的火山在不斷的噴發。
看一看他在微博上對這個事件的表述:
最後談到的,還是要“成為一個好人”,最後被“理解和接納”,還是一個自我閹割的表述,要人去做“虛假自我”。
上面所說的虛假的自我也是一種防禦的方式。人的生存是有快樂原則的,如果內心真實的我不能得到快樂甚至感覺不能很好的生存,我們就會發展出一個適應生存環境的“假我”,把真實的自我深深的包裹在裡面,越來越深,藏在潛意識中。而意識層面,只留下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虛假自我”。
而因為真實的我一直都被壓抑著,所以我們仍然難以快樂。
有人問,如果形成了“虛假自我”還有救嗎?
我說有救!
中醫師說吃他的中藥就行;健身教練說去做身體訓練就行;心理學家說做精神分析就行;催眠師說做催眠就行!
怎麼救呢?
1、學習,成長。通過了解自己的模式分清那部分是偽裝的,哪些是被深深珍藏著的本來的我。
當我們慢慢勇敢的卸掉偽裝,也許前行的路就會輕鬆一些。但這個很難,難在於自己拿著一把手術刀給自己做手術,需要足夠的強大和勇氣。難點更在於一個人很難獨自了解自己的潛意識。
2、精神分析取向的諮詢。也就是一名諮詢師陪伴你做第一種方式的成長,有一個專業人士陪伴你探索那個未知的自己。可以幫你澄清他看到你卻不知道的模式,可以解釋他了解你還暫時不懂的自己。
精神分析是被廣泛認可的流派,缺點是需要較長的過程,金錢方面的壓力也不容忽視。
3、催眠。動力催眠是用科學的方式連接意識和潛意識,讓潛意識中“真實的自我”越來越活躍,慢慢的,我們變的知行合一,能達到我們想要達成的目標;慢慢的我們變得更加成熟、強大,真實的自我不在需要虛假自我的層層包裹。
活的更真實,才會活的更快樂
催眠的缺點是社會上魚目混雜,又經常被人妖魔化,讓大眾得不到正規渠道的瞭解。催眠的特點是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改變,也會讓人懷疑改變並不是催眠幫助的
==end==
編輯整理改編:渡心(心理諮詢師、動力催眠師)
動力催眠,起源於美國,廣泛應用於成人失眠、焦慮、抑鬱和青少年注意力改善、學業提升、自信心增強等方面,對厭學、提高成績有顯著效果
閱讀更多 渡心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