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吉安的古村落,大都喜用青磚黑瓦馬頭牆風格。無論是興橋鎮的釣源古村,還是泰和縣的江畔古村,村口,都以巨型古樟把道,植入古典磁場,江畔古村的入口,古樟直徑達1. 6米,是難得一見的古樟王。彷彿一個古村,要是缺了古樟,似乎就少了大隱隱的襯托與安泰。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該村始建於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100餘年的歷史。村民概括為“村隱太極八卦形,戶朝南北東西向,路盡歪門斜道連”。釣源古村由渭溪和莊山兩個自然村組成,村形八卦,以“∽ ”形的長安嶺為依託,位於八卦圖“太陽”位的是渭溪村,位於“太陰”位是莊山村。長安嶺原本只高出古村約9米,村民們在嶺上植下18000株樟樹,長安嶺頓時升高了20米,波浪形的樟樹林,與八卦圖的∽曲線,極為契合,成了古村擋風遮雨,避禍衝災的靠山。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村子中央,串連著7口大小不一,東高西低的水塘,東頭有溪水源流入,西頭有閘門排洩,形成一江春水向西流的格局。西邊,在五行中為主金位,風水學認為“水往西,人財兩旺不愁地”。這裡的池水穿流,口口相通,這些較為乾淨的活水,也為當地人的洗滌和排水,提供了便利。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池塘把村子分成南北兩半,成北斗七星狀排列,池塘旁有一口宋代的古井,寓意圓月,從而構成一幅完整的“七星伴月”圖,從而讓古村氣象,具有了綿延不休、上掛下連、富貴長久的效應。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這裡的巷路、村道和塘岸,流行小曲,宋元明時期用鵝卵石鋪道,清代則用青條石鋪砌。它們,呈迂迴曲折,峰迴路轉之面貌,捎帶神秘莫測的氣氛。這些伸向各幢老宅的道路,有梯形、楔形或嗽叭形等各種道路。雖然它們與外界的聯絡不多,但卻是古村的心腦血管,跳動不頻繁,但也不平凡,這裡的路面,大雨不積水,小雨不溼鞋。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斜道和東南西北各種戶朝,使得大門兩側的房屋或傾斜、或偏向、或牆角折角,在參照物的對比下,成明顯歪斜的態勢。村落東南北三面環靠長安嶺,只有西面一個坳口,這種地形被認為是極利於“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據說:釣源村冬暖夏涼,與附近其他村落相比,常年溫差可達2度以上。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民居的排列,也依八卦成形。如莊山村“忠節第”西側的9幢清代民居,每3幢橫排,連成一列,三列屋即組成八卦圖中大陽的“乾卦”, 乾卦的卦象是天,特性為強健,在風水學中,帶有“補、破”的含意,能夠擋住惡風外邪向村落的“直衝”,促使當地“人丁興旺”。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西面,是釣源村命理運勢的流失方位,籍此釣源村的祖先進行了風水改造。他們在村西南端南北向的進村古道上,從三里開外起,沿途築有三道人工堤,豎起三座大牌坊,人工堤後建有一座“定安寺”,一座“浮圖塔”,這就是被稱為釣源“三門兩鎖”的風水景觀,這樣的組合阻擋了風水財氣的外洩,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惜的是如今的釣源古村牌坊和寶塔已毀,但是江畔古村的寶塔依然保存完好。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風水玄機”建制處

釣源古村,那山那水,山是域的源遠,水是域的流長。藏風聚氣,讓其隱形於世外,千年不敗,讓其顯眼於塵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