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月街探蹤(2)

大理三月街探蹤(2)

大理古城南門

如果沒有異牟尋定都大理,三月街是否還會演變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千年古集、現代盛會呢?產生這樣的追問似乎有點離奇,但當我看到眼前歡騰而又喜慶的景象時,還是忍不住要去繼續探尋三月街的歷史蹤跡。

萬古不息的洱海,像一位慈祥的母親,傾聽著西岸山野的悠長傾訴。站在三月街上放眼眺望,我依舊能聽見當年此起彼伏的政治喧囂聲和戰爭的廝殺聲。 公元902年到937年,在短短的35年間,這裡出現了數次政權更迭。 “屢覆眾,國耗虛”是當時南詔政權的真實寫照。由於連年用兵導致民不聊生,沸騰的民怨經過長久的積累,最終演變成一場廣大奴隸和百姓的起義,處在社會變革中的南詔政權已經無可奈何地走向末路。 一陣喊殺聲打破了大地的沉靜,段思平正率領著大隊兵馬殺一路來,他的軍隊所向皆克。

大理三月街探蹤(2)

段思平(893年—944年)大理國的締造者、開國皇帝

隨著楊幹貞的被擒,短命的大義寧國宣佈滅亡。大明七年(937年),一個新的國度在這裡產生------大理國。 寒冷的屠刀向已是風燭殘年的南詔砍去,被摧毀的政權在傾刻之間化作滿地殘暴的碎片?本來是一方清淨之地,卻被一場場因權力爭端引發的戰爭而遭受無數次地血腥洗禮。南詔,在歷經一番顛沛流離之後化作了一抹雲煙,從此定格成歷史的嘆息。

大理三月街探蹤(2)

大理古城

三月街靜靜地臥在這裡,光滑的石板路面映襯著它古舊的面容,任由路人的足跡從它的身軀上掠過。面對一場場狂風暴雨,來往的商人和附近的百姓已是司空見慣,他們沒有停下生活的腳步,每個人都在肅穆和虔誠地延續著生命的未來。他們中沒有人更多地注意到這條滿身瘡痍的集市,每天他們依舊走在這條街街上,去耕種、去放牧、去貿易、去尋覓他們的愛情。

作為大理國第一任國君,段思平的政治頭腦是今後歷代大理國王都無法超越的。他決定繼續定都在此,而後勵精圖治,發展生產,由他著手建立的新的封建秩序從此開始。在此後的300多年裡,大理國雖然也有過動盪和變幻,但這片土地的文化經濟一直處於比較平穩的局勢,隨著經濟不斷髮展,三月街已經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馬匹、藥材交易市場。

大理三月街探蹤(2)

大理三塔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佛教的傳入,古代南詔、大理兩國信佛者眾多,作為上層建築核心的統治政權更是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因二者互為利用,互為依存,相輔相成的融合關係也使大理形成了較為特殊的政教組合形式。也正是因為這獨特的融合關係,讓大理變得更具魅力。(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