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藝不輸於趙州橋,不用任何粘合劑,無懼風雨堅固使用400年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到如今也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蹟。其實古代的橋就是歷史古蹟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相信大家都曾經在自己小時候的課本上學過一篇文章,叫做《趙州橋》。趙州橋,因為橋體全部用石塊建成的,被稱作大石橋,也是世界上現存第二早的,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單孔石拱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座建築工藝不輸於趙州橋,不使用任何粘合劑,無懼風雨堅固使用400年的石橋。這座橋就是葛鏡橋。

建築工藝不輸於趙州橋,不用任何粘合劑,無懼風雨堅固使用400年

葛鏡橋位於貴州的福泉市,福泉市也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福泉市是在古代的時候被稱為平越府,具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而且福泉市不光具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具有非常悠久的古城文化和民族風情。在福泉市中,葛鏡橋就是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顆明珠。

葛鏡橋建造於麻哈江上,建造於明代,算下來距今已經有400年的歷史了,在21世紀葛鏡橋就被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工藝不輸於趙州橋,不用任何粘合劑,無懼風雨堅固使用400年

說起葛鏡橋的建造歷史也有一番艱難在裡面,在明朝的時候,福泉市地處交通要道,但是交通卻不通暢, 就是因為城外有個麻哈江峽谷,導致了交通並不通暢。人們如果要進出,就必須要撐船,非常的不方便,而且福泉地區還經常發生洪水,後來有一個叫葛鏡的官員,他決定自己要在福泉修一座橋, 來方便百姓的出行。

建築工藝不輸於趙州橋,不用任何粘合劑,無懼風雨堅固使用400年

當葛鏡決定要自己建一座橋的時候,在最開始的八年中,他建成了兩座橋,但是在洪水來臨之際,都被沖毀了,但是葛鏡並沒有被艱難困苦所打倒,決心一定要建成一座橋,他散盡家財,找遍所有的能工巧匠,最後終於把橋給建成了,算下時間,從建第一座橋開始到最後一座橋完成,葛鏡整整用了30年的時間。

中國現代的橋樑奠基人茅以升曾經評價葛鏡橋,北有趙州橋,南有葛鏡橋,也充分突出了葛鏡橋在橋樑建築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建築工藝不輸於趙州橋,不用任何粘合劑,無懼風雨堅固使用400年

葛鏡橋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充分利用峽谷的險峻地形,在人們覺得並不可能建成橋的地方,建成了一座橋。

葛鏡橋也非常的堅固,茅以升曾經做過實驗,葛鏡橋可以容納十噸載重汽車通過,非常的安全。

關於葛鏡橋還有一個十分獨特的地方就是,它的橋拱石塊,並沒有使用一點的粘和劑,所有石塊全部都是憑藉橋自身的重力和拱橋的張力,進行貼合,完美的將大橋給支撐了起來。

建築工藝不輸於趙州橋,不用任何粘合劑,無懼風雨堅固使用400年

不知道,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葛鏡橋呢?歡迎大家的評論留言區與小編一起討論。

小編每天會推薦大家喜歡的文章,記得關注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