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不但障礙自己,還殃及子孫

嫉妒心,不但障礙自己,還殃及子孫

《弟子規》才說道,“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今天,我們讀了這句話把它記下來,沒有入心,這個還是知識。而且,很可能我們會拿這句去要求別人,那就不妥當了,這個學習就會越偏越遠了。但是我們這兩句是拿來改自己的心, 那就有味道了。“見人善,即思齊”,一定把自己的嫉妒心去掉,看到別人好,高興,隨喜他的功德。這個嫉妒心會造很大的業。在團體裡嫉妒一個有德才的人,那對這個團體的損失就很大,甚至還會造成人與人失和,這個就罪孽深重了。

在歷史當中,因嫉妒心最後被腰斬的人太多了。我們看秦國的李斯, 他當到宰相,福已經很大了,但是嫉妒他的師弟韓非子,把師弟給害死了。最後,他的兒子跟他被判腰斬。所以一個人去掉嫉妒心,能不斷地推薦有德行的人,這個受上天最多賞賜,這叫“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在歷史當中鮑叔牙推薦管仲,讓齊國興盛,而且推薦管仲是當他的上司,他完全不嫉妒,他只想著讓國家好。鮑叔牙的後代十幾世都是名大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因為他們的祖上念念為天下百姓著想,難得啊!“蔽賢”,甚至是害賢,會遭受到非常明顯、非常快速的報應。剛剛我們舉了這個李斯,他就斷子絕孫了,而且嫉妒的還是自己的師弟,那就更要不得了。所以修道,我們要心量拓寬,嫉妒心一定要放下。“見人之得,如己之得”,人家獲得什麼了,我們替他高興;人家有什麼能力了, 我們讚歎他、學習他。

《大學》裡面有段話:“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家有很好的德能、才能,他就覺得跟他有一樣高興。“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人家很積極地讀古聖先賢的這些經典,他在旁邊:“哎呀,讀這些書太好了,我也好好來學習。”完全沒有嫉妒心,肚量非常大,然後去成就別人的心,這樣才是好的領導、好的幹部啊!

但另外一段又說了,“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他嫉妒了,厭惡了。“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他還去破壞人家學習,這個就是嫉妒心在起作用。所以諸位學長,你們以後要起用團體裡的重要幹部,首先他一定要“見人善,即思齊”,不能有嫉妒心,不然殺傷力太強。而我們今天真的能時時保持一個“見人善,即思齊”的心態,每天見的人、事、物,都從中效法學習,快不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快不快樂?快樂。好, 那我們這一路上學習,有沒有越來越快樂?我很慚愧,我沒做到。所以假如你能保持時時“見人善,即思齊”,每天都有體會,每天都覺得很充實, 一定快樂。提不起這個態度,見人過了,就不快樂了。

摘自《

4500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們的後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