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伏特加,讓俄羅斯人不顧一切的竟是這種酒

相比伏特加,讓俄羅斯人不顧一切的竟是這種酒


前幾天,我的一個酒鬼朋友決定趁著年假去俄羅斯感受一下戰鬥民族的魅力。

作為一個資深紙上旅遊達人,蒐羅了一圈,最後在百瓶APP上找到了一個適合酒鬼光顧的旅遊景點。最後我把俄羅斯的遠東重鎮——符拉迪沃斯託克,塞進了他的行程單。當然你如果覺得名字不好記你也可以叫它“海參崴”,在海參崴的烏蘇裡灣有一塊特別的沙灘,不過與其說他是沙灘還不如說他是玻璃回收站,這裡的沙灘密密麻麻的全是玻璃渣,所以也被當地人稱為“玻璃沙灘”或者“伏特加沙灘”。

相比伏特加,讓俄羅斯人不顧一切的竟是這種酒


據說,前蘇聯時期,政府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處理大量的廢舊酒瓶,所以就把廢棄的酒瓶統一傾倒到這片沙灘上,這些玻璃殘渣沿著海岸線綿延了數公里,如果你去過俄羅斯,也隨意逛了逛俄羅斯的超市你會發現在超市裡賣酒的地方伏特加的瓶子一般是白色磨砂,而啤酒則是綠色或者棕色,所以不難看出戰鬥民族還是更喜歡伏特加的,但是絕對談不上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那種喜歡。

相比伏特加,讓俄羅斯人不顧一切的竟是這種酒


當我給朋友推薦這個地方時,他居然選擇拒絕,還警告我要惜命,說著滿是玻璃渣的沙灘怎麼會有人去玩。不過我想他歷史一定沒有學好,因為距離前蘇聯政府處理酒瓶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好幾十年,儘管這幾十年中沒有人去過,但是經過海水幾十年的沖刷,沙灘上的玻璃渣也已經變成了圓潤的玻璃鵝卵石。我叮囑他即使喜歡也別帶回任意一個,畢竟現在國家規定禁止傾倒了,也就是說這些玻璃鵝卵石是限量版,假設所有去過的人都帶著“紀念品”離開,那麼不出二十年,玻璃沙灘將蕩然無存,還是拍些好看的照片證明去過就好。

作為戰鬥民族的“生命之水”,俄羅斯人對伏特加的熱愛達到了購物狂的境界。不過想一下西伯利亞嚴寒的漫長冬季,也就對這樣的狂熱稍稍理解了。在嚴寒裡倒上一杯伏特加,一口吞下,五臟六腑瞬間溫暖起來,簡直就是冬日裡活命的剛需。當然作為十五世紀中期就出現的伏特加來說,它的最初功效並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來消毒的,這也很好理解俄羅斯人為什麼在舉杯祝酒時會說“為了健康”。不過你要是跟俄羅斯人一起喝伏特加的話,千萬別喝溫的,在他們的字典裡伏特加可沒有溫的哦。

相比伏特加,讓俄羅斯人不顧一切的竟是這種酒


作為愛喝酒的戰鬥民族來說,當然不止伏特加這一種酒,俄羅斯的美酒裡不得不提的就是“蜂蜜酒”了,蜂蜜酒的飲用歷史可長太多了,在俄羅斯的習俗裡,新婚的夫妻從婚禮開始到婚禮舉行後的一個月中的每一天都要喝自家釀的蜂蜜酒和蜂蜜水,並且在這個期間絕對不允許喝烈酒。(不知道偷偷喝會不會被發現)而蜂蜜酒的釀製不僅需要嚴格的選材,還要經過自然的發酵,再反覆換桶。最後埋在土裡幾年,(埋在土裡這個操作,怎麼那麼像我們的女兒紅?)當然這個幾年是5-8年,這個可不是我這種下水道女孩可以消費得起的。

相比伏特加,讓俄羅斯人不顧一切的竟是這種酒


伏特加的烈、蜂蜜酒的貴都不是我能承受的,相比之下格瓦斯簡直就是福音,朋友臨行之前我還強迫他必須給我帶一點正宗俄羅斯格瓦斯回來。這種被稱作液體面包的傳統斯拉夫飲料,是一種帶著氣泡的微發酵飲料,(怎麼感覺有點像我們夏天常喝的酸梅湯?)。

相比伏特加,讓俄羅斯人不顧一切的竟是這種酒


現在人們喝的格瓦斯大都是用大列巴(就是下面那張圖的麵包)發酵而成的,雖然格瓦斯發源於斯拉夫地區,但隨著前蘇聯的擴張也傳播到不少的國家,甚至是中國,現在中國的新疆、哈爾濱也十分流行喝格瓦斯,至於我拜託朋友帶回來完全是因為一點點對於發源地的執念了。

相比伏特加,讓俄羅斯人不顧一切的竟是這種酒


當然對於這個與熊為伍的國家,很多人是充滿好奇且疑惑的。不過好奇總不如真正的去一趟,看到百瓶裡有很多酒類達人都在分享,我覺得自己真正去一趟,品一杯美酒,去了解這位鄰居的別樣文化,至於我,當然是去了解一下代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