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讀+觀點

實驗發現電子的大物理學家湯姆遜頂瞧不起哲學,他形容說,哲學好比在漆黑房間裡,費盡心力尋找影子。

用中國的俗語來解釋,就是盲人騎瞎馬。在他看來,哲學號稱思辨,可並沒有思辨的能力,既無數學之推導,又無實驗之驗證,既解釋不了當下,又展望不了未來,只能抱著過去的所謂“智慧”轉圈。總之,空言如潮、胡言如海。

這可不是某一個科學家的偏見,而是幾乎整個現代科學界的共識,所以愛因斯坦才會說:“所有的哲學著作粗略瀏覽,奇妙無比,細讀之下,一堆廢話。”費恩曼更絕,在辦公室貼上標籤:哲學有害健康。謹遵醫囑,勿談哲學。

哲學被科學懟,懟成“純粹嚴肅認真地胡扯”(玻爾語),大概是哲學在現當代陷入困境中的最大困境之一。幾百年來使人類生活突飛猛進的科技,讓固守幾千年來人類智慧的哲學,無論立言還是立功,都倍感左支右絀。這種感覺被孫周興形容為“哲學不振,人文不興”,“影響力日趨下降,進入前所未有的頹廢無力狀態”。

科技和哲學在當下是一場不對稱的智慧競爭,如同“何足道掌影飛舞,將張君寶四面八方都裹住了。張君寶哪裡能夠拆解?危急之中,卻是一招凝重如山,敵招不解自解。”——呵呵,問號之前是紀實,問號之後是童話。到現在還看不到哲學如何能“不解自解”。

好在哲學的確還有“一招凝重如山”——反思。科學一騎狂飆,跑得太快,來不及顧及背後;哲學氣喘吁吁,瞠乎其後,卻有足夠的時間反思。何謂反思,其實就是居安思危,看到科學所忽略的,烈火烹油中看到危機,奔逸絕塵中看到危險,所向披靡中看到危害。

這大概是哲學的無用之用,縱有百般無能、千般無補、萬般無奈,但只要還有反思的能力,總還有希望,也許這就是我們還要讀哲學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