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爲什麼華人富豪多?看中國人在杜拜的淘金史!

迪拜為什麼華人富豪多?看中國人在迪拜的淘金史!

一直以來,外界對迪拜的印象都是一個典型的“高大上”土豪酋長國,到這裡來生活的人要麼是腰纏萬貫的土豪、要麼就是才能出眾的高級白領,但當你踏上這片土地,就會發現,這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機會的非典型“新興市場”,適合各個階層在這裡生活、創業。

所謂“非典型”是指迪拜擁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所不具備的各種全球頂級基礎設施,比如全球最高的哈利法塔、充斥奢侈品的迪拜商場,以及每晚動輒幾千美元的帆船酒店、阿瑪尼酒店、棕櫚島亞特蘭提斯酒店。這裡的高速公路質量和路上的汽車品牌可能在發達國家都少見;但之所以仍然將迪拜定位為一個“新興市場”,因為這裡的商業機會基本上類似於中國上世紀90年代。全迪拜就好比“大工地”,一座座高樓大廈仍然在拔地而起;另外,這裡的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相對較低,大學普及率遠不及發達國家。

在迪拜逗留期間,拜訪了多位在這裡生活、工作的中國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勵志創業故事的主角。

迪拜為什麼華人富豪多?看中國人在迪拜的淘金史!

白手起家

吳先生2008年畢業,因為國內當時遭遇經濟減速,作為一名日語專業的畢業生,工作並不好找。當時機緣巧合,迪拜的君悅酒店在華招聘,這一契機將他與迪拜的命運連在了一起。

“剛來迪拜的時候,我只是在酒店做服務生。當時我負責泳池外勤,主要工作就是為在泳池邊休息的客人端茶送水,每個月2500迪拉姆(約合4000元人民幣)基本工資,加上小費和酒店的福利補貼,大概每月的收入在5000迪拉姆,酒店包吃包住,而且這裡是公費醫療,基本沒有什麼多餘的支出,生活很閒適,儘管是服務生,但比國內的白領同學過得舒服得多。”

吳先生並不滿足於這樣的薪酬與待遇。一年半之後,他從酒店辭職,先後在兩家中國人開的商店做店長和經理,其中一個是一家性用品商店,在迪拜這種商店是很少見的,而也是從這裡吳先生才有了人生的轉折,他們所售的商品當中除了杜蕾斯還有日本的岡本安全套,但這並不是顧客最受歡迎的,因為男性顧客居多,最走俏的還算是瑞士達杜拉康德,一種男性延長房事時間的抗pe類外用藥,從顧客的購買量和回頭客不難看出這東西可能真的很靠譜,每天都能銷售十多個甚至好的時候二三十個也是常有的事,再加上各類琳琅滿目的各類商品總體來說這家店的生意還算紅火,吳先生從中明白,只要多思考,抓住商機在迪拜賺錢並不是夢。而也正是這個時候他看到了中國人在迪拜市場的巨大機會,再度辭職後在龍城(DragonMarket)租了一個10平方米的小店面做點小生意。“因為當地基本沒有製造業,尤其是輕工業,而且這裡是中東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場,很多中東、非洲的批發商也都是到這裡來進口中國的一些小商品,一些國內生產的幾塊錢甚至幾毛錢的小玩意只賣差價就可以大賺,我現在的毛利潤維持在50%以上。”

“龍城”是中東最大的小商品零售集散地,是中阿兩國政府為便利中國小商品貿易商而興建的,全長2.5公里,目前入駐的商鋪超過2000家,主要經營從中國出口至中東乃至北非的小商品。

參觀了他在龍城的小店。他僱用了一個印度人、一個巴基斯坦人和菲律賓人分別做銷售和入賬。在這個10平方米、類似於北京中關村電子城出售手機殼等電子產品的小商鋪中,他所經營的小商品基本上是從中國廣州、浙江等地運輸過來的一些車貼、車內小裝飾品,也包括一些當地企業的標牌等。“國內的製作成本非常低,基本利潤率在50%以上,就是這個10平方米的小店,每年的淨利潤在100萬迪拉姆以上。”吳先生口中的100萬迪拉姆摺合160萬~170萬元人民幣,目前吳先生的家人均已經搬到迪拜工作。

迪拜為什麼華人富豪多?看中國人在迪拜的淘金史!

低調的富豪

走在2.5公里長的龍城市場,各種小商品琳琅滿目,小到經常在國內地鐵站看到的玩具,大到裝潢傢俱,應有盡有。

“可以說,在迪拜龍城的商品最全,有很多產品你在迪拜商場(DubaiMall)買不到,但到這裡,你能找到,而且不要以為這裡只是低端產品集散地,很多當地的中產階層也會到這裡來採購商品,還有一些北非和中東的貿易商來進口。”吳先生說到龍城有些自豪。

正如他所言,在龍城可以看到各種膚色、身著不同服飾的客戶。阿拉伯人和西方人都不少。

這個10平方米的小店並非吳先生的全部產業,他的產業重點在一家已經擁有70多輛“豪車”的租車行。“我們主要服務的就是來迪拜旅行或者參加商務活動的中國人,業務非常好,每輛車每個月可產生的淨利潤大約在2500~3000迪拉姆之間。”吳先生介紹稱,70輛車每月的淨利潤就是21萬迪拉姆(約合35萬元人民幣)。

“市場還在擴大,我們計劃再買20輛車。”吳先生對未來的前景非常看好。德勤的一份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迪拜世博會的舉行將會為迪拜創造27.5萬個就業崗位以及帶來200萬遊客,所以吳先生的樂觀並非無稽之談。

的確,除非中東出現大的動亂或者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迪拜的創富故事仍然會繼續。吳先生的故事在這個2.5公里的龍城以及迪拜38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

“我的故事微不足道,在這個2.5公里長的龍城市場,分分鐘走過你身邊看似不起眼的中國人可能都是資產千萬級的低調富商,他們白手起家,現也仍然低調。”吳先生的語調裡滿是敬佩。

“沒有幾千萬的資產都不好意思在這個圈子裡混。尤其是那些在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就已經到這裡的中國人。可以確定地說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大部分都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財富積累。”作為這個華人圈子裡的晚輩,說到那些前輩的故事,吳先生既羨慕也充滿敬意。

吳先生的朋友王先生就是一位身家千萬級卻行事低調的浙江富商。王先生稱,他原是一家國有貿易公司的僱員,上世紀90年代被裁員,但因為一直從事貿易工作,對迪拜以及中東和北非市場有一定的認識。“其實也是迫於無奈,一家老小需要吃飯,自己沒了工作,沒辦法就硬著頭皮來闖,一來就是20多年,現在家裡人都已經搬到這裡,國內有些資產,但這裡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王先生說話語氣和緩,像在描述別人的故事。

從一開始的小商品銷售到現在運行一個淨利潤高達幾千萬元的旅行公司,這位王先生還在從事房地產開發工作。在他眼中,只要有想法,而且肯去做,迪拜遍地是黃金。“現在的迪拜類似於中國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只要肯付出,遍地都是機會。”

就在聊天的時候,一位剛來迪拜的中國女子正在向一位當地人推銷一個北京地鐵站經常見到的發光紫色陀螺,並且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成交。

“這位女士剛來迪拜不久,因為租金比較貴,所以她和丈夫基本上是流動銷售,但不要小瞧他們的收入,每天兩人淨賺600迪拉姆不成問題。”吳先生順手跟她打了個招呼。

“我們不會歧視這些新來者,誰知道他們是不是下一個王先生呢。”吳先生說道。的的確確,如王先生的故事,這裡並不少見。

走到龍尾的位置,看到龍城的二期工程已經完成,新一輪招商即將開啟,這裡又將迎來多少淘金的中國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