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關係的門檻是組織惰性

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市場,別人賣的出去,你賣不出去,就是你不行。

你的boss是不是這樣給你打雞血?

如果是這樣,你可以掀桌子了:雷軍行不行?公孫浩行不行?小米+錘子咋就賣不過蘋果?標榜產品不重要的老闆都是不負責任的,是榨取你青春賺快錢的投機商,自己做產品不行又不能罵自己不行,只好說你不行來發洩內心的不安、無力、焦慮。標榜市場不重要的老闆是智商存在硬傷,諾基亞的體溫還是溫熱的,不多掰扯。

產品、市場排除在外,極度強調個人能動性,這樣做依據的是商務關係。

客情。

客情這詞我覺得有點虛假,跟客戶的日常生活hin難有交際,你與發小都因物理距離太遠而情誼漸淡,拿什麼維持本就無共同記憶的客情?

利益。

市場最不缺的就是錢,市場環境裡,錢是循環再生的,永遠增加的,你能給到的利益,你的競爭對手憑啥給不到?

我是極其排斥商務關係,總覺得以誰都能給出的利益跪舔甲方爸爸建不成獨有的門檻,觥籌交錯間就被替代了。

為嘛商務關係看起來hin起作用?

我扒拉扒去扒到了:組織惰性。

換供應商麻煩,對上負責任、對下定排期,產品還過得去就湊合用吧,年初招下標壓壓價就挺好,懶得換了。

成熟的市場就這樣不得不陷入價格戰。

組織惰性是沒法改變的,怎麼利用呢?

做新產品,進去的越早越好。

做新產品也會被組織惰性折磨,現在的運作方式就挺好,為嘛要用你的產品?我用人工催收挺好的,為嘛要用智能外呼?

成本低呀。

那是老闆考慮的事,跟我有雞毛關係?我好不容易混到現在這位置,你要把我的員工取代掉,讓我做光桿司令?鬧玩呢?

商務關係的門檻是組織惰性

產品是第一驅動力

商務關係人家有咱也得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