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突然通貨膨脹了,那麼存款會不會在一夜之間變得毫無價值?

用戶6749785661


並不是所有的通貨膨脹都能夠將銀行裡的存款一夜之間變得毫無價值,要是隻有1%的通脹,這樣的速度可能還比不上你薪金收入與總存款之間的增長比例呢,像這樣的通貨膨脹能對於存款產生很大的影響嗎?並不能。那麼,什麼樣的通貨膨脹才會對於銀行存款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一夜之間變得毫無價值呢?

一、經濟體依賴進口商品嚴重,並且造成了本國貨幣與世界主要流通貨幣間的大幅貶值。就像是委內瑞拉,可以說是“一夜之間”所有的銀行存款都變得毫無價值。一方面是因為本國貨幣的超發,還有一方面就是貨幣兌美元的大幅貶值。本國又嚴重的依賴世界商品的進口,貨幣又大幅的貶值,沒有了更好的經濟、貨幣基礎,所有的商品呈現著瘋狂漲價,那麼對應的就是通貨膨脹的瘋狂來襲。原來在銀行存款100萬,可能在幾個月之後只能支付一杯咖啡。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一夜之間”銀行存款變得“毫無價值”,折損的價值過大。

二、長時間的通貨膨脹以及超發貨幣。這種情況可能造成失控以後的存款“毫無價值”,有可能造成經濟大幅提升,但銀行存款的購買能力會降低、價值降低,但不會毫無價值。可以說是依據市場需求所加印的貨幣以及國際、國內的貿易關係的需要。就像是我國20年前存款10000元已經是十分不錯,但是現在呢?購買力雖然遠不如前,但依舊存在購買力。


炒股哥說


其實不用突然有一天,我們現在在很多社會新聞裡面可以看到,有的人可能在30年前,是人人羨慕的萬元戶,他存了1萬塊錢在銀行,就在當年是鉅款了,他要是買房,都可以買好多套了。

過了30年之後的今天,現在的利息可能有了幾千塊,那他的賬戶裡面也就有了一萬幾千塊了。只是,如果他到現在取出來的話,一萬幾千塊錢能幹什麼,大家也都是清楚的很。

當年的1萬,估計可能比現在的100萬,還來的值錢。因為當年有1萬的萬元戶,是很少很少的,可是現在能拿出100萬的人應該是比比皆是。

包括在十年前,如果你有100萬,那可以買一套比較滿意的房子了,可是現在有100萬的話,可能也就剛夠首付而已。也就是說,在這十年間可能這100萬都已經縮水了至少一半以上。

同樣的道理,如果把這個時間跨度縮的更短(一夜之間),但是如果通貨膨脹足夠劇烈的話,錢貶值的效益是一樣道理的。

所以從這個來看的話就知道,如果通貨膨脹突然出現的話,大家的手裡100萬的錢,可能也就跟當年1萬塊在現在的作用一樣,未來的100萬的錢可能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一萬,隨便花花就花完了。

所以大家會不會變窮,可以自己算一下,就意味著手裡的貨幣的購買力是急劇下降的,就像以前民國有段時間買一個一袋米可能都要扛著一袋錢幣。包括現在的委內瑞拉,就是這樣。所以通貨膨脹是洗劫普通民眾最殘酷的辦法。


水禾田


事實上,通脹總有一個到來的過程,應該是所有商品輪番上漲的過程,而真正一天裡突然全部通貨膨脹,那只有1948年時的上海等地,當地蔣經國代蔣介石在上海推行金圓券,甚至金圓券可以與黃金、美元以一定比例互換的。


結果沒想到當時由於蔣介石忙於打內戰,而且內戰的軍費消耗也非常龐大,國庫入不敷出,最後只能在上海發行大量的金圓券來取代之前的法幣,結果金圓券發行得太多,一下造成上海等地的通貨膨脹。我97歲的外婆告訴我,她當時領工資是拿麻袋去背的,因為紙幣根本不值錢。在這種情況下,您的存款會一夜變得毫無價值。


在中國最近一次惡性通脹是10年前,當時我們中國遇到豬週期,豬肉存欄減少,導致肉價格飛漲,而豬肉價格上漲,就傳導至國內物價的上漲,我記得漲得最兇猛的時候CPI達到了6.8%左右。但是這樣的通貨膨脹沒有維持多久,央行當時連續加息,又把通脹給壓了回去。


所以,就算有一天來通貨膨脹,樓主存的錢不會變得一分不值,而是購買力在大幅縮水,本來你10元錢可以購買三斤雞蛋的,現在同樣是10元錢只能購買二斤雞蛋了,而且這已經是通脹最歷害的時期了。


事實上過去幾年中國的通脹比較歷害,而近一二年來,央行的貨幣政策收的比較緊,再加上我國貨幣超發主要流向房地產業或農產品領域,真正通脹水平其實還是可以的,但唯有人力成本的上升、房租成本的上漲,才導致了國內隱性通脹要遠大於CPI。


作為普通民眾,你如果把錢存銀行了,那肯定會變得越來越窮,現在銀行利率低,通脹水平要高於存款利息,所以要想對抗通脹,還是要分散購買一些利息較高的理財產品。


不執著財經


如果真遇到這個的情況,在經濟學上叫做惡性通貨膨脹。

惡性的通貨膨脹也稱為極度的通貨膨脹、超速的通貨膨脹,屬於通貨膨脹中最嚴重的一級。

宏觀經濟學認為,通貨膨脹率在100%以上時,被稱為超級通貨膨脹。惡性通貨膨脹是一種超級通貨膨脹,按照西方學者的定義,當一國當年通貨膨脹率達到1000%以上時,就稱該國處於惡性通貨膨脹之中。

在這種局勢下,通貨膨脹率將達到三位數、四位數甚至更高,社會經濟的運行完全遭到破壞、失去控制,其結果是社會物價持續飛速上漲,貨幣大幅度貶值,人們對貨幣徹底失去信心。這時整個社會金融體系處於一片混亂之中,正常的社會經濟關係遭到破壞,最後容易導致貨幣制度瓦解,國民經濟崩潰,社會動亂。

惡性通貨膨脹的主要經濟危害是價格失靈,迅速上漲的商品價格已經不能成為市場生產的指導原則,導致生產體系出現混亂,產生生產的浪費。

惡性通貨膨脹會導致人們對貨幣失去信心,導致人們較少儲備貨幣,及時的把貨幣開銷出去。這會導致人們囤積物質,購買那些可能並不需要的商品,產生消費領域的浪費。惡性通貨膨脹導致商品價格被頻繁改變,導致商品銷售定價的麻煩,也導致消費者消費的不便。

同時,惡性通貨膨脹還會導致人們很少存款,使銀行貨幣缺乏,甚至銀行在取款潮流中倒閉。

惡性通貨膨脹意味著金融系統的失靈,意味著資本投資的困難。

如今國際會計標準定義惡性通貨膨脹具有四項特徵:

1.公眾不願持有現金,寧可把金錢投放在外國貸幣或非貸幣資產。 

2.公眾利用外國貨幣,結算自己本國貨幣的資產。

3.信貸是按借款期內的消費力損耗計算,即使該時期不長久。

4.利率、工資、物價與物價指數1掛鉤,而3年累積通脹在100%以上。

惡性通貨膨脹在經濟發展史上是有過先例的。

在中國現代史上,最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發生在20世紀40 年代末期的國民黨統治時期。當時在年初能買一頭牛的錢,到年末只能買到一盒火柴。那時的日通脹率14%,物價翻倍只需5天零8個小時。

在國際上,一些國家曾經歷過惡性通貨膨脹,比如:

1922年8月-1923年12月的德國魏瑪共和國,日通脹率21%,物價翻倍只需3天17小時。

1941年5月-1945年12月的希臘,日通脹率18%,物價翻倍只需4天零6個小時。

1945年8月-1946年7月的匈牙利,日通脹率207%,物價翻倍只需15小時。

1795年5月-1796年11月的法國,日通脹率5%,物價翻倍只需15天零2個小時。

1992年4月-1994年1月的南斯拉夫/塞族共和國,日通脹率65%,物價翻倍只需34小時。

2007年3月-2008年11月的津巴布韋,日通脹率98%,物價翻倍只需25小時。

據說當時連最基本的麵包都沒有,很多津巴人走在街上都是餓的發晃的。

在惡性通貨膨脹下,普通老百姓會怎麼樣?

讓我們看看德國魏瑪共和國那時候的景象。

“有軌電車、牛肉、電影票、學費、報紙、理髮、糖和培根的價格每週都在上漲”,1923年2月份,記者尤吉尼·夏馬爾寫道,“因而,沒有人知道他們的錢能花多久。人們生活在陰魂不散的恐懼中,除了吃喝、買賣之外什麼都不想。”

就普通百姓而言,當惡性通貨膨脹來臨時,他們不得不拿出家裡一切值錢的東西換成日常用品。這時候,一塊牛肉比一臺鋼琴更值錢,一公斤土豆比一公斤鈔票更值錢。但富人的奢侈品消費卻有增無減,因為在沒有穩定的貨幣環境中,投資了無意義,而且賺取的鉅額利潤如果不抓緊消費的話,就一錢不值,既然如此還不如趕緊消費狂歡。


坤鵬論


答案是肯定的,前提條件是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

國民黨敗退臺灣前夕,上海貨物奇缺,百業凋蔽,民不聊生,物價騰貴,物價以每日百分之三百的速度猛漲。有個大學教授,將自己的房產處理掉,換回一麻袋的法幣回來。他將處理房產的錢在家裡放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他將賣房得來的錢,統統帶在身邊,打算買點大米回來囤起來。他排在糧店門口等侯買米的人群裡,只見米價十分鐘一個價,十分鐘一個價,買米的人個個心驚肉跳。他排了一上午的隊,終於輪到他了。他帶去的一麻袋法幣,只能買到八斤大米,他當時就氣昏在地,不省人事。


卿雨潤


不必擔心,只要你的負債大於你存款兩三倍即可,普通人的話一二線城市買房基本就存款沒了還有一百萬以上的負債,或者買完房留有一年左右的備用生活資金,來應付突發事件。如果來了惡性通貨膨脹那麼為了維持人民收入工資必然暴漲,一天幾萬也說不定,那是你的存款損失完全被負債覆蓋了。如果你有房產沒有負債怎麼辦呢?也可以買入一些中國央行產生不了的貨幣,美元日元等等,跟你的存款1:4或者1:3的比例配置,這樣惡性通脹下你沒準還能收購優質資產,(前提是在銀行擠兌前把外幣換出來)。中國這種大國必然需要穩定,惡性通脹就算來也就一年半載的抗住了危險剩下的就是機會了。


Standalone王偉


看閣下是想多了,真的到了那一天,經濟崩潰惡性通貨膨脹,資產嚴重縮水,就是如此,你有一百萬,絕對比沒錢的人活得更久些,因為沒錢的人,到時窮得連米都買不起了,活活給餓死了。估計閣下最少是個中產階級,出於安全考慮,可以購買一些實物黃金,持有一部分美元英鎊之類貨幣,分散投資,防範系統風險,此外還可以買房保值,但也要留足充裕的資金,說到底國內發生惡性通貨膨脹是根本不可能的。以前國內發生過通貨膨漲,本人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三年期存款到期利率百分之二十五,是保值儲蓄,一萬元到期利息二千五百元,那時候本人存了一萬元的三年的保值儲蓄,但到了取錢時,保值為零,當時的利率為百分之十二點五,三年拿了三千七百多元的利息,遠遠高於現在的銀行利息。但當時工資比較低,一萬元要存上好幾年。綜上所述,通貨膨脹一定會有,但絕對不會那麼可怕,我國有強大的居民儲蓄,國力昌盛,就是有經濟危機,也能平安度過,當年被美國人制載的艱難日子也不是過來了嗎,放心過你的日子,天塌了有高個子撐著,完全沒必要杞人憂天,自找煩惱....



千山雪資深金魚玩家


肯定會變得毫無價值。而且,這不是危言聳聽,在我們能夠看得著、摸得到的世界裡,正在發生著題主所擔心的事情,委內瑞拉正在經歷著通貨膨脹,而且是超級通貨膨脹!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宣佈將最低工資上調3500%,看著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但是工資上漲的速度卻遠遠比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目前,委內瑞拉的物價已經上漲了460倍,就算最低工資如期上調,也只是漲幅35倍,這中間的差距還至少在10倍以上。打個比方,我以前1000元的工資,用於日常消費可能只需要500元,我現在工資變為了35000元,但我日常消費可能得花230000元,分分鐘破產沒商量!

至於我們的存款,雖說不至於毫無價值,但肯定變得越來越廉價。據專家預測,委內瑞拉到年底時通貨膨脹率有可能飆升至1000000%,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以前我們的存款也許能買一套房子,而現在只能買一部手機,這不是個笑話,在委內瑞拉這一切都在一點點的發生著。凡事有利就有弊,對於有貸款的委內瑞拉人來說,貸款將變得可有可無,因為錢真的已經不值錢了,這點貸款分分鐘就能還清啊,以前貸個一百萬現在變成實際上的一萬,一輩子的債務可能幾個月就能還清了!

綜上所述,即便通貨膨脹對於某些人的某些方面來說,具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對於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也容易引發不安定因素的躁動,我們還是祈禱不要真的有這麼一天的到來!


銀行小學生


不必擔心,只要你的負債大於你存款兩三倍即可,普通人的話一二線城市買房基本就存款沒了還有一百萬以上的負債,或者買完房留有一年左右的備用生活資金,來應付突發事件。如果來了惡性通貨膨脹那麼為了維持人民收入工資必然暴漲,一天幾萬也說不定,那是你的存款損失完全被負債覆蓋了。如果你有房產沒有負債怎麼辦呢?也可以買入一些中國央行產生不了的貨幣,美元日元等等,跟你的存款1:4或者1:3的比例配置,這樣惡性通脹下你沒準還能收購優質資產,(前提是在銀行擠兌前把外幣換出來)。中國這種大國必然需要穩定,惡性通脹就算來也就一年半載的抗住了危險剩下的就是機會了。


哈羅小妹


先看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鎮,鎮上生產的商品太多了,錢莊不知道發行多少鈔票合適?鈔票印多了,又沒有那麼多商品可以買,一些緊俏商品就會趁機漲價。鈔票印少了,又買不起那麼多商品,一些商品不得不降價出售。

為了穩定物價,央行要求各家錢莊要拿出一部分資金出來,放在央行的小金庫裡用來調節商品價格。如果市場上物價太高,通貨膨脹嚴重,就收緊這部分資金;如果市場上物價太低,就放開這部分資金。這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有些聰明人想賺更多的錢,他們從海外運了一批珠寶回到鄉鎮上,說這些珠寶價值1000萬。有一個人稀罕了這些珠寶,可手裡錢不夠。於是他找錢莊借錢,可是錢莊也沒這麼多錢,計算把整個小鎮所有的錢湊起來估計都不夠1000萬。怎麼辦?央行的印鈔機開始工作了,印了1000萬,借給這個人去買珠寶。

這個人靠央行這筆貸款買下了珠寶,過了一陣子他發現自己還不起貸款。他就四處宣傳珠寶很值錢,未來會升值,加價1000萬轉賣給了另一個傻瓜。在這批珠寶以2000萬轉讓的時候,央行只能又印了1000萬,就這樣鈔票越印越多。當這批珠寶不停地流動轉讓時,居民們並不覺得小鎮上的貨幣超發了,商品價格似乎還是老樣子。因為,這多印出來得鈔票,都用於轉賣珠寶,而沒有進入到日常生活的貨幣流通中。

可是當這批珠寶不再流通時,大家突然覺得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暴增了。如果持有珠寶的人把這批珠寶扔到大海里,那就等於小鎮上憑空多出N多個1000萬。怎麼辦?央行最害怕的就是這批珠寶沒了。它沒了小鎮上的商品價格就會飛漲,就會通貨膨脹。小鎮經濟就這樣被一批珠寶給綁架了。

看完了故事,我們再來看看現實,這些年來,我們的工資是刷刷地漲,不管是底薪、漲幅、還是平均可支配收入。可工資歸根結底是為了消費,等我們去消費時才發現,物價彷彿穿了六雙疾跑鞋一樣,拿出110米跨欄的速度,一馬當先,將工資漲幅甩在了身後。之前不是有篇文章嘛,月入過萬算個啥,還不如30年前你爸的500塊工資!,現在不少人月入上萬也一樣很焦慮,今天我們就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和大家一起科普一下,為什麼工資總是跑不過物價?

經濟學裡有一個經典的貨幣數量論公式:M*V=P*Y,M代表的是貨幣數量;V:貨幣流動速度;P:物價水平;Y:商品總產出,也即物價P=M*V/Y。

我們就從這個公式出發來討論一下,為什麼物價總是不羈放縱愛上漲。

M:貨幣超發引發物價上漲

縱觀世界的歷史,我們能夠發現,世界的貨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非常穩定的,很少出現過貨幣超發的現象,而這個穩定期有一個相當強大的名字,即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規定每發行一張紙幣背後必須要有足夠的黃金或者其他貴金屬作為儲備,有了這個儲備之後,發行紙幣的數量就被規定了,除非你有更多的金銀儲備,否則你就不能亂髮紙幣,在這個階段基本上是沒有大規模的貨幣超發出現。

然而,一切都害怕不守規矩的熊孩子,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為了避免黃金的外流,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取消了黃金和美元的掛鉤,從這個時候開始,發行的紙幣背後完全沒有了貴金屬的影子,紙幣就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國家信用,就是一張百元的大鈔到底能買到多少東西只是依靠國家的信用給其做背書,卻沒有其他的任何保證了。

這個時候全世界各國的政府就容易出現了一個衝動,這個衝動就是我沒錢了,那還不簡單,我去印鈔票不就好了,反正印刷紙張基本不用花錢的,結果引發了市場上的貨幣數量暴增,但是市場上的商品卻沒有變多,所以每件商品的價格就上漲了。

並且問題是,由於其他的經濟手段解決問題都很緩慢,印鈔多麼方便呢?結果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政府都有印鈔成癮症,津巴布韋就是這個例子,在他們國家甚至有高達100萬億面值的鈔票,津巴布韋元成為了人類貨幣的恥辱。

在我國,央行每年制定了12%左右的廣義貨幣M2增速,是按照7%左右GDP增速和3%左右CPI增速來制定,但實際的貨幣增速高達16%。貨幣的超發自然引發了物價上漲,滋生了一些資產泡沫,比如房地產。

V:需求增長引發物價上漲

這種物價上漲的形式相對而言比較溫和,這個就是我們說的需求增長引發的物價上漲,假設有一天,一個城市的人都想吃雞蛋了,但是下蛋母雞的數量在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增加的,結果就導致了物以稀為貴,短時間內雞蛋價格飆漲,還有經常出現的“姜你軍”“蒜你狠”“豆你玩”。還比如當年非典期間的消毒液脫銷價格上漲,霧霾期間口罩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但是,需求增長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因為現在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會用看不見的手去調節市場,當你這個產品的需求出現了暴漲,那麼市場就會鼓勵生產者去多生產,從而平抑市場價格,所以需求型的物價上漲問題不會太大。

Y:由供給側引發的物價上漲

說完了需求再說供給,有的時候大家的需求可能並沒有什麼大的改變,但是供給卻出現了變化,這個時候往往也會引發物價上漲,比如說因為生產的成本變高了,原先只要5毛錢就能夠生產一個雞蛋了,現在用一塊錢才能生產一個,那麼,必然就要漲價了。

由供給引發的價格上漲的原因也相對簡單,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戰爭、災害等突發性事件導致生產減少。二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三是特殊的週期性原因,比如說年節期間,由於餐飲工作人員的週期遷徙引發的價格上漲。

當然,也有部分專家學者表示,讓大家頭疼的房地產問題也是供給問題,因為一二線城市供給不足,但是剛需卻是明顯存在的,所以導致了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漲,居高不下,這個也是一種解釋,大家看看就好。

那麼,我們普通人到底該怎麼辦?

三種原因共同導致了物價的上漲,但是問題就在於,相比於物價上漲的快速性,大多數行業的工資水平是嚴重滯後於物價上漲的,所以導致了工資遠遠趕不上物價的情況,那麼對於普通人而言該怎麼辦呢?

其實面對著大趨勢,個人想要逆轉是不容易的,只有一些小建議供參考。

一是可以考慮適當負債、適度消費。因為物價上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所以有些未來一定會買的大件商品可以考慮提前購買,或者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負債購買,只要控制住合理度的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沖物價上漲引發的問題。

二是必須要考慮準備風險準備金。什麼叫風險準備金呢?這個就是你出現風險可能要儲備的錢,舉例來說,每個家庭都要至少儲備夠自己六個月花銷使用的現金或者其他流動性資產,不能輕易的動用,作為不時之需。

三是剛需買房可以考慮買房。對於剛需房而言,什麼時候買房都是合適的,通過適當的負債和債務槓桿可以有效的對沖物價上漲,尤其是貨幣增多的壓力,這一點希望大家注意。

四是適當進行投資。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金融基礎,可以選擇性配置一些股票、基金、債券、中短期理財產品等,儘量減少收入增幅與物價增幅之間的差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