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代不換代 桌面率先登場

一年一代,曾經是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在Tick-Tock策略推動下走得非常好的產品。不過,隨著英特爾製程卡在14nm節點上,改為3個不走的"製程-架構-優化(PAO)"都沒跑成一圈就已經泡湯。而9代酷睿照常到來。

9代不換代 桌面率先登場

增加了Core i9和Core X品牌之後,沒有製程玩的英特爾,依舊在產品上玩的很high。一方面加速弱化Core i3以下的Pentium、Celeron等諸"低端"品牌,進一步增強9/7/5組合,另一方面把開放超頻的K系列拎出來,用先發和開放超頻來拉昇品牌形象,爾後才會慢慢釋放主流桌面的S和低功耗版T。

10月8日9代酷睿產品仍是這個套路,率先露面的是9代酷睿中的K系列產品,面向遊戲玩家,現在已經開放訂購、10月19日正式上市;預計S/T系列將會在稍後的一個季度發佈和上市。

9代不換代 桌面率先登場

比較有趣的是,近兩年來,由於筆記本電腦輕薄化趨勢明顯,英特爾在7、8兩代產品上,都是首發U系列的低功耗產品,曾經的先發桌面版落到了後面。而在9代產品上,情況發生了逆轉,又由桌面手法,此前一個月,英特爾剛剛在8代的U系列產品中增加了幾款頻率及核心優化的型號。

在28核心甚至是Core X系列的光芒下,曾經頂級的K系列Core都不那麼炫目了,但畢竟它們才是滿足多數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此後的S和T系列,在Core i9/i7/i5品牌下也只會各放一款產品,整體來說所見很多,甚至還不如Core i9X一個系列豐富。

9代不換代 桌面率先登場

還是熟悉的14nm製程,以及Coffee Lake核心,看似變化不大。

實際上,已經被明確改進為14nm++的製程,可以輕鬆支撐5GHz運行頻率,並且保持功耗不變,這恐怕是英特爾在製程數字上不佔優情況下,最能拿出來說事的地方了。同時,英特爾在發佈會上專門強調"EACH OF OUR 8 CORES CAN USE 16 MB CACHE",翻譯過來就是8個核心(Core i9-9900K)都能使用全部的16MB L3 Cache(Core i7-9700K為12MB),以此映射Ryzen上L2和L3 Cache合併"算法"。

這是Core i9品牌首次下放到主流桌面平臺(目前為LGA1151),5GHz的最大睿頻(Turbo Boost)速度,以及8核16線程,是它與9代酷睿次旗艦Core i7-9700K的主要差別。為了拉開兩者的距離,英特爾"閹割"了Core i7-9700K的超線程特性,即8核8線程。根據CHIP在發佈會現場的測試,Core i9-9900K的加速倍率可以達到10.2倍水平,比物理8核的6.2倍,仍保持相當大的優勢,別忘了,它還有逆天的運行頻率呢!

9代不換代 桌面率先登場

5GHz是Core i9-9900K不需要任何特殊處理就能100%達到的水平,只要95W散熱水平。不要忘了它可是開放超頻的。在現場演示中,極限超頻平臺不斷地打破各種測試軟件的性能記錄,工作人員表示,這些成績都是在6.7GHz~6.8GHz頻率下獲得的,相信很快就會有6.9GHz的成績打破剛剛誕生的記錄。這頻率,簡直就是赤果果的炫耀呀!

9代不換代 桌面率先登場

9代不換代 桌面率先登場

9代不換代 桌面率先登場

9代不換代 桌面率先登場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8代桌面酷睿處理器發佈的時,英特爾就推出了改進不痛不癢的300系列芯片組,高規格型號為Z370。而為了體現9代酷睿帶來的平臺升級,英特爾也發佈了一款新的芯片組產品Z390。和"低端"前輩相比,Z390的改變更是少得可憐,拿得出手的只有原生支持USB 3.1 Gen 2和集成Wi-Fi的數字部分等兩個。Z390平臺整體保持芯片組24個、CPU 16個的PCI-E 3.0 lane擴展能力,支持雙通道DDR4-2666內存。而且英特爾官方聲明,9代酷睿全線兼容300系列芯片組。對已經購買了該芯片組主板的消費者來說,這是個好消息,接口仍是LGA1151,特性不變而且兼容新處理器,升級只需要更新BIOS,成本很低。至於100系列和200系列主板能否使用9代酷睿CPU,那就要看OEM怎麼操作了。由於供電標準有所變化,即便芯片組仍是100或200系列,但整個主板還需要重新設計硬件,也就是從老主板直接升級支持的可能性不大,舊瓶(芯片組)裝新酒(主板)才有可能性。

9代不換代 桌面率先登場

9代Core i7和i5基本沒啥說的,核心和頻率逐步縮減,前者沒法改變,而後者可純粹是市場手段——玩命超吧,5GHz完全無所謂,沒核心數量或是超線程的負累,它們在頻率方面的潛力甚至比Core i9-9900K更高,體質不行另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