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施政報告》推14項創科新措施 香港業內齊稱受鼓舞

中新社香港10月10日電 (龍曼)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近250項新措施。針對其中14項關於創新及科技發展的新措施,業內人士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認為,對今年施政報告內容感到鼓舞,新措施再次體現特區政府對創新科技發展的支持,未來將把握機遇,推動創科領域官、產、學、研協同發展。

政府《施政报告》推14项创科新措施 香港业内齐称受鼓舞

10月1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立法會發表她上任後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今年的施政報告從業界、學界等各領域加大了對創科產業的資金投入,提出多項新措施。包括將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提供的資助上限由每年400萬(港元,下同)增至800萬、“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對指定大學的資助上限由每年400萬增至每年800萬、向“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香港分中心”提供的資助由每年500萬增至1000萬,都增加一倍等。

對此,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表示,對今年施政報告內容感到鼓舞,香港科技園公司將充分把握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加強不同生態圈的協同效應,打造更蓬勃、具活力的創科環境。

香港中文大學創新科技中心主任、工程學院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黃錦輝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特區政府的政策方向對學術界非常利好,“資金對科研發展至關重要。今年施政報告中,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技術轉移方面,各項研究資助都倍增,亦有撥款200億元予創新及科技基金等措施。”他相信這些新措施對於鼓勵學生創業亦很有幫助。

政府《施政报告》推14项创科新措施 香港业内齐称受鼓舞

10月10日下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行政長官2018年施政報告》記者會,回答記者提問。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今年的施政報告還提到,在香港科技園建立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科技兩個創新平臺,引進海內外有關科技領域的頂尖院校、科研機構及企業落戶香港。香港科技園表示,這一措施將匯聚更多人才精英,讓研發人員充分發揮其科研實力,為香港長遠的創科發展提供動力。

黃錦輝說,國家把香港定位為國際創科中心,在這一機遇當中,香港要利用國際化的優勢,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他相信國際化是在科學園建立兩個平臺的重要目標,“今年施政報告就提到了引進法國的巴斯德研究所加入平臺。”他認為,未來還會有更多國際研究機構進駐香港,帶來各國技術及文化,而香港恰好可利用這些國際平臺,幫助一些與大灣區合作的項目走向世界。

人才是未來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的關鍵,今年施政報告中不但提及推行“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與為期5年的“科技專才培育計劃”,還提出在香港科技園附近興建“創新斗室”,為科技園內的人才提供住宿單位及配套設施。

黃錦輝表示,香港一方面需要通過興建人才宿舍等基建設施,吸引外來人才,並保證他們的生活條件及質量,但更為重要的是要做好教育工作。(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