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明聖真經》助讀:天神下凡


《關帝明聖真經》助讀:天神下凡

民間有關天神下凡的傳說很多,也在文藝作品中常見,例如:《天仙配》、《天河配》、《濟公傳》等等,人們對於天神下界、投胎轉世並不反感,也還有些人相信確有其事。一部《西遊記》讓孩子都知道了孫悟空大鬧天宮,豬八戒本是天蓬元帥,由於調戲了嫦娥,受到懲罰,保著唐僧去取經。當然《西遊記》是個神話故事,當不得真。

更多的是,天上的神仙、星宿被天庭委派到人間,他們要擔負鞏固皇家的政權,解救人民危難的任務。天神下凡以後,會成為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也會喜怒哀樂,也有妻子兒女,要完成人生的全過程。他們一定會成為保國的忠良,或是治理國家的賢臣,一定會建立輝煌的功績,造福人民,也為人民所愛戴,所敬仰。

例如,從唐末經歷了多年的戰亂,建立了宋朝,為了國泰民安,玉帝派遣文曲星和武曲星同時下凡,輔佐皇帝治理國家。按照規則,天神下凡前,先要到南鬥星君處確定在凡間的面貌。報到時,恰巧正碰上南鬥星君正與北斗星君下棋,南鬥星君注意力不集中,拿錯了臉譜。結果武曲星投胎後是狄青,長得細皮嫩肉,像個文靜的書生,衝鋒陷陣時只好帶個兇惡的面具。文曲星投胎後就是包公,長得一張大黑臉,威武雄壯,不像書生卻正好成全他鐵面無私。

《關帝明聖真經》助讀:天神下凡

在《桃園明聖經》中講了關老爺自身的身世,講了兩次下凡的經歷,當然也講述了自己的升遷,此外還提到三弟張飛和諸葛亮相關轉世的軼事,他們都是被天庭指派下凡的。我們以後將詳細介紹他們的故事。

即使在過去,科學尚不發達,也有人對於下凡、轉世等存在懷疑,有所質疑。對此,關老爺親自降筆說明,作解釋,他說:“至投胎轉劫之說,儒者不言,不知釋道兩門,並非無據。試歷查古今,借屍還魂,靈殼轉寄,異物入胎,豈少也哉。”

儒家不講下凡、轉世等事,而在佛教、道教都承認這些事,也有許多例證。不能認為這些是無稽之談。

對於在《桃園明聖經》中所講關於關老爺自身,三弟張飛和諸葛亮相關轉世的軼事,則說:“帝言在列國,在漢,與在唐宋之言,實非誑也,諸君試對核之。”讀經者可以自行核對,是符合歷史的。

以上所引文字,出於附在《桃園明聖經》後面的《漢室,漢壽亭侯關聖大帝敕令》。在該文中,關老爺還講述了,自己在《桃園明聖經》敘述他們下界事情的初衷,

“自戰國以來,吾出世匡君救民,不得已,以公善之心望世,此桃園經之所以現身說法也。”

《關帝明聖真經》助讀:天神下凡

筆者個人理解,關老爺要通過《桃園明聖經》告訴老百姓三件事:

第一,在大動盪、大變革、大危難的時候,天庭就會派遣天神星宿下凡,親身參與變革,在動盪中保家衛國,造福人民,即所謂的“匡君救民”。民間有句諺語“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也許具有深意,值得品味。

第二,一個人要做善事,不要做壞事,有的人辦壞事得逞,似乎很得意,天網恢恢,早晚要受到處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這句話現在說的不多了,想當年陳毅元帥講了這句話,激起全國人民的激情,筆者仍然記憶如新。

第三,人只要為人正直忠孝,也可能成神,僅僅吃齋唸佛是不管用的。《桃園明聖經》中“天下城隍皆將相,正直為神古至今,為人忠孝感天地,豈在持齋佛顯靈。”正是說明這些事。

《關帝明聖真經》助讀:天神下凡

關老爺很推崇節和義,他說:“節義全,神聖悅,或掌天曹事,或補城隍缺,或生公與侯,富貴千年業。”

《關帝明聖真經》助讀:天神下凡

一個人節義做得好,會受到天庭的嘉獎,也可能上調天庭。城隍也是神,是天庭管理下界,一個城市範圍事務的基層官員。一般由死去的英雄及名臣擔任,用其英靈保護百姓,打擊邪惡。如果某個城市的城隍缺位,由某人替補,他就成了神。即使條件不夠不能成神,也會福廕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