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女生大二創業估值超3000萬 畢業後向母校捐百萬

兩女生大二創業估值超3000萬 畢業後向母校捐百萬

李芷璇(前左)和嚴丹陽(後左)坐在有自己名字標牌的長椅上,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前右)合影。

生活中的兩人很活潑。

22歲的李芷璇和嚴丹陽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批本科畢業生,兩人從大二開始創業,公司3年時間估值達到3000萬~4000萬元。在今年畢業之際,她們慷慨地給母校捐贈了100萬元,捐贈將分5年完成。這是港中大(深圳)接受的第一筆本科畢業生的捐贈。她們的捐贈數額不大,但本科生畢業即捐贈,在國內高校中較為罕見,校方也認為這一舉動將載入校史。與創業難以兼顧學業不同,兩人創業不耽誤學業,畢業紛紛獲得名校研究生錄取通知。

本科創業

3年公司估值3000萬~4000萬元

2015年10月,李芷璇和嚴丹陽大二,她們推出Leadygo校園服務平臺。談起當初創業的想法,李芷璇說,當時學校剛好開了一門創新創業課,就和室友、應用經濟學學生嚴丹陽一起商量做公眾號,為同學生活提供幫助和便利。當時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較為偏遠,周邊配套較為不完善,很多學生有考雅思託福以及各種證書的需求,李芷璇就幫他們去市場上找老師,只要集齊足夠多的人,就能夠從培訓班拿到折扣,做著類似拼團的居間服務。雖然有意主攻該方向,但實際上當時她們承接的任務五花八門,包括給學生送水、找家政都是他們的服務範圍。

起初,李芷璇和嚴丹陽做的都是賠本賺吆喝的生意,她們賺的第一筆錢僅800元,她形容那是辛苦費。當時她們幫本土一家商場做活動,邀請學生去商鋪做飯,大家一起評選誰做得最好吃。李芷璇說,做策劃活動人力成本很高,前期做的活動策劃都是積累人氣,希望吸引更多的流量。

從大二下學期開始,她們也積累了一些名聲,開始接觸了主攻學生市場的教育培訓公司,由於是學生,更瞭解學生市場,他們得到了為培訓公司做策劃和廣告方案的機會。在2016年,她們成立了文化傳播公司,公司的營業收入也不斷地提升,截至去年營業收入破千萬元。去年底,有公司提出收購方案,她們的業務估值達到3000萬~4000萬元。

創業不易 初期承接策劃被懷疑是騙子

創業維艱,對於還在讀書的大學生來說,創業更是一場從經驗到精力多方面的考驗。除了要兼顧緊張的學業,李芷璇還是學校辯論隊的隊長,而創業夥伴嚴丹陽大二也在考ACCA等考試,每一天她們都要與時間賽跑。尤其到了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她們會特別忙,恨不得每天有48個小時。

在創業初期,兩人做了很多事情,卻沒有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李芷璇也會質疑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來做這些事情呢?起初,李芷璇想要承接一些公司的策劃,對方總會質疑,甚至會懷疑她是騙子。

除了創業現狀的不樂觀,還有來自家庭的壓力。李芷璇說,父母知道她創業,忙到凌晨還不睡覺,總會勸她放棄,畢業後繼續深造或者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才是正路。後來,依託學校的大本營做活動,李芷璇的努力慢慢得到認可,獲得了尊重。

雖然創業佔去了不少時間,但李芷璇和嚴丹陽都順利完成了學業。她們畢業後還會繼續深造,嚴丹陽將到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李芷璇也會繼續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讀研。

感恩母校 畢業捐贈100萬鼓勵師弟師妹創新

今年畢業時,李芷璇和嚴丹陽捐贈母校100萬元,分5年捐贈。

李芷璇說,目前正處於創業初期,希望有更多的現金流。待100萬元捐贈完畢,還將繼續捐贈。“我們想做的是一個源源不斷的定期捐款。五年一捐,希望基金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本科畢業即捐贈母校較為罕見,尤其是在大學生就業環境日趨緊張的環境下,捐贈更顯得難能可貴。為什麼會選擇在畢業捐贈呢?李芷璇說,她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捐贈的初衷是回饋母校,感謝學校的培養和教學方式,讓她和創業夥伴嚴丹陽更偏於實踐,更勇敢,更願意去試錯。在創業的過程中,李芷璇和嚴丹陽也得到了學校和老師的幫助和指導。李芷璇說,當初創業的時候,得到學校引進的創業基金無償資助10萬元,老師也給他們介紹了調研項目,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也給出了各種建議。

李芷璇也希望通過捐贈激勵師弟師妹們。她表示,師弟師妹們在創新、試錯、實踐方面的發展,如果是一些不錯的項目,會通過捐贈的基金髮放獎學金,為他們今後的創業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時,她也希望她們的捐贈能夠形成回饋母校的傳統,讓更多的同學在有能力後捐贈母校,組織一個更大的獎學金捐獻池。

撥雲創業孵化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