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癮的人,是對生活一往情深的人


有茶癮的人,是對生活一往情深的人


克法蘭在《綠色黃金:茶葉帝國》中寫到:“喝茶是一種癮,但這種癮不同於其他任何一種癮。這種癮比較溫和,屬於一種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戒除的習慣。有這種癮的人數量很多。特別是對上癮者有好處。實際上茶葉對世界的征服如此成功,以至於我們忘了它曾經征服世界。茶和水、空氣一樣,已經成了好多人習以為常的東西。”

“在過去的兩千年裡,茶葉帝國在不斷擴張,已經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癖嗜”。是什麼原因讓對茶上癮?


有茶癮的人,是對生活一往情深的人


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的題記中有句深情的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有茶癮的人,不一定準確記得,自己第一口喝茶時候的情形,但是隨著生活和茶,越來越緊密關聯在的時候,會突然發現,自己無可救藥的愛上了茶。當然茶也是藥,是療愈自己心靈的妙藥,是對庸碌生活的一種解藥,對消弭生活之苦困,熱愛生活,是某一種促進。

《小窗幽記》卷二《情》篇,開頭就寫到:“語云,當為情死,不為情怨。明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也。雖然,既雲情矣,此身已為情有,又何忍死耶?”


有茶癮的人,是對生活一往情深的人


對茶上癮,又何嘗不是,對茶的一種深情,對生活的一種深情。當為茶生,不為茶怨。

岡倉天心在《茶之書》開篇便點出:“開始是作為藥方,慢慢卻成為了飲品。在8世紀中國,茶更以社會的風情雅緻,步入了詩句的殿堂。十五世紀時,日本則將其上升為一種唯美的信仰——蓋日常生活的庸碌平凡裡,也存在著美好——這種對美感的仰慕,就是茶道茁壯的原由。在純粹潔淨中有著和諧融洽以及主人與賓客禮尚往來的微妙交流,還有依循社會貴方的行止進退,而油然而生出的浪漫主義情懷,這些都是茶道的無言教誨。本質上,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的試探。


有茶癮的人,是對生活一往情深的人


喝茶,更多便是在享受杯中茶的滋味,苦澀、甘甜、生津、回味,在這些滋味的流轉中,感受到茶深情與美麗。

有茶癮的人,是對生活一往情深的人。對生活情深之人,能在日常中安放自己,不被生活的洪流所過些,在花花草草,吃喝玩樂中咂摸出不一樣的滋味。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寫到:“我們於日用必須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和享樂,生活才有一點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有茶癮的人,是對生活一往情深的人


不說深奧難懂的道理,不說信誓旦旦的諾言,不老想著幹出驚天動地的事業,對一朵花深情,對一杯茶深情,對落在蕉葉的雨滴深情,對生長在屋頂瓦片上的野草深情,這些精緻,不是給別人看的表演,而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對生活的一種感知,對生活的一種上癮,而這些美好的時光,是我最想虛度的時光。

有茶癮的人,會學會 “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的現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在忙與亂的間隙之間,邀約好友,喝茶談天。“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喝茶之後,再去繼續修各人的勝業,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優遊乃正亦斷不可少。


有茶癮的人,是對生活一往情深的人


有茶癮的人,是對生活一往情深的人。茶的滋味,既是味蕾盛宴,又是慰藉之飲。但如何辨別其中的滋味變化,卻有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味覺冒險,那些美妙感覺落實在字裡行間的快樂,想必是一次次味覺和語言的勝利。而滋味變化,則是一次次上癮的根本。


有茶癮的人,是對生活一往情深的人


上癮是源於痴迷,痴迷是源於熱愛,在茶裡的片刻的休憩,是一種對生活的一往情深。

有茶癮的人,是深情之人,對生活深情,對人間深情。願你我都能對一杯茶上癮,能對生活一往情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