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懂得,所以慈悲

她,身世悲苦,幼年時遭受父親的毒打、繼母的陷害;

二十一歲時,母親拋棄她遠赴國外,她的生活費、學費毫無著落。

父親說離開他將不再有優渥的生活條件;

母親說若她選擇嫁人,尚可以繼續學業,還可以打扮自己。

而她,選擇了貧乏的物質生活以求全自尊,選擇了輟學謀生以求自立。

她就是明洞上海,年少成名的張愛玲。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她的一生有過三段婚姻,在她的作品中盡有體現。

胡蘭成,是張愛玲的一個劫。

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高談闊論,引得張愛玲愛慕不已。

那時的張愛玲,才氣逼人,年紀尚輕,在這樣成熟、有才學、對女人體貼又盡得歡心真諦的男人面前,生出了愛情的花朵。

儘管胡蘭城披著漢奸的罵名,她可能被冠上臭名。

她依然答應了胡蘭成的求婚。

就因為1944年的拜訪之後,他們的長談,因為他們可以“整夜整夜的說話,才握著手,天就要亮了。”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胡蘭成在婚書上向她許諾:歲月安好、現世安穩。

可這個男人風流成性;

在溫州時,與寡婦打情罵俏。

那一天,溫州下起傾盆大雨。張愛玲擱下筆,心裡的雨停了

“你讓我畫她,畫著畫著,她的神情越來越像你。我心裡好不震動!”

她醒了,決絕的揮別了這一段愛情。

張愛玲對胡蘭成是失望透頂了,所以後來胡蘭成的信她一概不理了。但她對胡蘭成又何嘗不是溫情脈脈,最後的訣別信還附上三十萬,當做給他的生活費。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倘若你曾經這樣掏心掏肺的愛一個人,想必總是狠不下心來的

你接受了他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如生活困苦、沒有良好的物質條件、與生俱來的一些缺陷,惟願似張愛玲說的“他懂我,就好。

“可若是歲月靜好,卻等不來歲月安穩,恰似張愛玲讓胡蘭成選擇是否要安穩,胡蘭成顧左右而言其他。

說好的擋風遮雨,最後所有的風風雨雨都是他帶來的,已經沒必要再堅守這樣一份情了。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靈魂擺渡》何花扮演的孟婆三七,她痴慕著長生,終於他們要結婚了。

可等來的確是傷害,長生偷了東西,傷了她。

身邊人都要為她報仇,說她傻。

她噙著淚,穿著婚袍,笑著:如意郎君,需得我自己真心喜歡,唯願他好,我好或不好我都開心,那方是真心喜歡,那方是真心悅愛一人

長生本是三七的一縷精魂,最後三七卻盡數將自己的精魂散去,補全了長生。

從此這世上再無孟婆。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有一種愛情,心生歡喜,他便是全部,便是神祇。

你甘心付出,即使有傷害,也甘之如飴。

所幸,長生跟三七的心一樣,他種了八百里曼珠沙華。

初見時是驚鴻一瞥,重逢是始料未及。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他每個月只有52美金的社會福利金,還不夠負擔一間簡陋的房間的租金;

一個糟老頭子,只是混跡於文化營中罷了。張愛玲跟他在一起是圖個什麼?

張愛玲與賴雅在文化營中相識,兩人相見便是恨晚,從文學談到人生,從文化交換閱歷,他們的思想高度的碰撞,最後到了難捨難分的地步。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魚玄機曾說:

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賴雅對張愛玲,可謂是痴迷。

一個知識淵博、口才出眾的男人,為她的才氣神魂顛倒,精神上的懂得讓她選擇與這個男人再度結合。

張愛玲是喜歡她的,因為賴雅瞭解她,瞭解她的才華以及她的性格。賴雅晚年多病,張愛玲為她按摩,逼於生活的壓力,不惜損害自己的身體寫稿。

由於對美國行情的不瞭解,她的稿子賣得不好,只得飛回香港。

賴雅卻說:你是不是想拋棄我!

張愛玲卻是無奈的解釋,質疑和生活的壓力讓她疲憊,可她依舊擔負起重擔。

賴雅太懂這個女人,善良而倔強,因為一個懂字,她被吃得死死的。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在這兩段感情中,張愛玲並不算是喜劇結尾的。

可以說她的幼時成長經歷讓她在愛情中走得並不順利。

在她生命的晚期,沒有伴侶,沒有子女,甚至一些常聯繫的朋友也讓她斷了聯繫。

她害怕蚊蟲,害怕媒體的打擾,對曾經冷漠的親人,絕情得很乾脆。她晚景何嘗不是悲涼的。

想象著一個垂垂老去的女人,年輕時,為伴侶掏心掏肺,不吝嗇錢財,最後四處搬家,如同驚弓之鳥。

她的感情總是存著仁慈,她的決絕又潛藏著悲涼。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這一生,多少人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有多少人,想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

有多少人想有一意中人,騎著五彩祥雲來接

可小龍女喜歡、豬八戒追著嫦娥,至尊寶要去西天取經、紫霞最後沒了結局。

張愛玲想要的懂我之人,終究是來了,但也走了。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畢竟曾經相惜過,畢竟曾經相愛過,畢竟曾經擁有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