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加快推「證照分離」改革3.0版

晨報首席記者 李芹

點點手機,30分鐘貨品送到家——這是一場由盒馬鮮生颳起的消費新風。社區超市?餐飲店?菜市場?你或許很難去完整定義它,但卻在生活中享受著它所帶來的便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種複雜的新業態在出生之際,卻很難找到一本與之氣質相符的“出生證明”。

所幸,在其出生地的浦東,始終奉行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在全市率先核發了《食品經營許可證》,將餐飲和食品流通證“兩證合一”,支持盒馬鮮生的混合業態。如今,這個由浦東創出的樣本已經被複制到全國14個城市,讓更多的老百姓可以享受新業態給生活帶來的各種便利。

新業態帶來新問題

在盒馬門店的海鮮區抓一隻龍蝦,結完賬就可以拿到邊上的海鮮島進行加工,食材看得見摸得著,加工過程也透明。這正是時下不少人選擇去盒馬的理由。

可是為了這“放心”二字,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與突破。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盒馬鮮生)COO曹成智告訴記者,盒馬成立於2015年3月,企業註冊在浦東自貿區。“通過大數據驅動,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技術完全融合的創新型業態,融合了餐飲、超市和網絡訂餐三種業態,是對餐飲零售業消費模式的重構。”這種模式對消費者來說十分便捷,但對政府的發證來說,卻提出了個難題。

業態新,無前車可鑑,自然沒有與之可匹配的許可證件。但企業要進入市場,必須要持證上崗。“抱著對新零售的業態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浦東的政府部門創新了監管辦法,我們拿到了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頒出的首張《食品經營許可證》。”曹成智表示,這張證將傳統的餐飲和食品流通證“兩證合一”,與盒馬鮮生的混合業態氣質相符。

浦東樣本就是模板

“‘證照分離’改革不僅是單個審批事項的改革,更重大的意義在於,政府部門從以嚴格審核為主的准入前審批轉為以信用為支撐的事中事後監管,從市場準入的審查者轉為維護市場秩序的‘啄木鳥’和服務市場主體的‘店小二’。”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姬兆亮如此表示。

正因此,在有效破解“辦證難”問題的同時,逐步形成了以“企業主體、協同聯動、系統集成、法治引領、信用支撐”為特徵的“放管服”改革浦東樣本。

得益於這種改革效應,盒馬已進入14個城市,在全國開出了86家門店,其中上海有20家門店。“我們每到一個新城市都會遇到‘出生證明’的問題,浦東樣本就是解決的模板。”曹成智如此表示。

類似盒馬這樣的受益企業絕不止一家,市場是最好的晴雨表。在浦東,2016年和2017年新增納稅主體,和2015年相比分別增長9%和29%。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連續保持8%以上年增長速度,2018年將突破1萬億元。

儘快推出3.0版本

姬兆亮表示,在前兩輪改革實踐的基礎上,浦東將以“全覆蓋、便民化、強監管”為抓手,加快推出“證照分離”改革試點3.0版。

初步考慮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探索:一是要通過改革助推高質量發展,圍繞新興產業和市場活躍度高的產業,對相關審批事項進一步整合優化。二是要通過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推進內外資市場準入一致管理。三是要通過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拓展審批告知承諾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六個雙”政府綜合監管機制創新,全面推動監管方式轉變,逐步實現監管協同化、智能化、精準化,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建立審批全流程便利化指標體系,通過精準優質的服務全面體現改革最新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