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可以做的兒童守恆全套啓蒙實驗(數量、體積、面積)

開場白

實驗說數學,玩樂中進階。通過趣味小實驗讓孩子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進行探究、發現、思考、分析、歸納等思維活動,不僅能夠達到理解概念、解決問題的目的,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分析、猜想和推理能力。

早晨起床後,琪琪(5歲)看到媽媽正在廚房裡準備早餐,便走了進去。琪琪看著媽媽打開一罐牛奶,把裡面的牛奶全都倒進了一個玻璃杯裡。

媽媽看著琪琪,笑著問她:“琪琪,你說,是瓶子裡的牛奶多呢,還是杯子裡的牛奶多?”琪琪來回看了看杯子和瓶子,十分肯定地指著那個裝滿牛奶的瓶了:"瓶子的牛奶多 。”

在家裡可以做的兒童守恆全套啟蒙實驗(數量、體積、面積)

大多數人聽到這個答案可能會啞然失笑。但事實是,如果你也只有4歲,那麼你的回答很有可能會跟琪琪的答案一樣。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做一組實驗。

01

實驗材料

請兩個相同的玻璃杯,牛奶,巧克力豆若干,彩色膠泥,圖形片若干

02

實驗步驟

數量守恆實驗

把十顆巧克力豆按圖中示意排列,詢問兒童:現在兩排巧克力豆的數量是不是一樣的?為什麼?

● ● ● ● ●

●●●●●

在家裡可以做的兒童守恆全套啟蒙實驗(數量、體積、面積)

再把十顆巧克力豆整整齊齊地排成兩行,詢問兒童:兩排巧克力豆的數量是不是一樣的?

●●●●●

●●●●●

在家裡可以做的兒童守恆全套啟蒙實驗(數量、體積、面積)

體積守恆實驗

準備兩塊同等體積的橡皮泥,然後當著寶寶的面將其中一塊做成圓球形,將另一塊做成扁平的圓柱形(像餅一樣),詢問孩子哪個形狀的膠泥體積更大?為什麼?

在家裡可以做的兒童守恆全套啟蒙實驗(數量、體積、面積)

結論:

在家裡可以做的兒童守恆全套啟蒙實驗(數量、體積、面積)

面積守恆實驗

用這些圖形片拼出了聖誕樹和領結,看看這兩個圖形之間藏著什麼秘密?它們大小怎麼樣?

在家裡可以做的兒童守恆全套啟蒙實驗(數量、體積、面積)

結論:

在家裡可以做的兒童守恆全套啟蒙實驗(數量、體積、面積)

03

實驗結果和啟示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者將一個瓶子中的液體倒入另一個比較高但比較狹窄的瓶子裡,並問被試兒童:“這個比較高的瓶子裡的水比這個矮瓶子裡的水多,還是一樣多呢?”

四五歲的兒童的回答通常是說較高的瓶子裡的水比較多,而七八歲的兒童就已經認識到了液體的體積並沒有變化,儘管知覺外表發生了變化。

在家裡可以做的兒童守恆全套啟蒙實驗(數量、體積、面積)

為什麼會出現截然相反的答案呢?

皮亞傑認為,那是因為四五歲的孩子只注意到高瓶子裡液體的高度超過了矮瓶子,將注意力集中到了事物變化的一個方面或一個維度,不能同時注意事物變化的多個方面或多個維度。因而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根據這些實驗,皮亞傑將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稱之為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其中守恆概念出現於具體運算階段(6、7歲到11、12歲)。例如,兩支等長的鉛筆無論如何放置,它們的長度始終是相等的。兒童是通過可逆推理、兩維互補和恆等性推理等思維形式獲得守恆概念的。

追蹤研究的結果表明,兒童獲得不同守恆形式的年齡是不一樣的,最早掌握的是數量守恆(6、7歲),接著是物質守恆和長度守恆(7、8)歲,面積守恆和重量守恆(9、10)歲,最後是體積守恆(12歲)。

總結

上述實驗都是基於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守恆實驗演變而來的。

在家裡可以做的兒童守恆全套啟蒙實驗(數量、體積、面積)

守恆概念的獲得是兒童認知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

家長可以用這幾個小實驗來測試一下孩子是不是理解了守恆,如果孩子沒有理解,也不要板起面孔生硬地教孩子,這可能只是因為年齡太小,孩子的理解水平還沒到那個層次。我們不能苛求他們,要尊重他們的心理發展階段,不能拔苗助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