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都在線上售賣了,傳統出版業的出路在哪


知識都在線上售賣了,傳統出版業的出路在哪

互聯網重構知識獲取模式

關於讀書這件事情,曾經有一張刷爆社交網絡的圖片。

知識都在線上售賣了,傳統出版業的出路在哪

於是乎就有很多人以此批判國人的讀書習慣。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這件事情的真相是,外國人在地鐵上不玩手機背後,是因為他們的地鐵裡壓根沒有無線網絡信號!一旦進入地鐵站,基本等於和外界失聯,所以他們只能捧著一本書打發時間了。

再後來,中國人跑到國外給他們建設了大量的通信基站。慢慢的,風氣變了,越來越多的歐美人也和國人一樣在地鐵上刷手機,成為了互聯網低頭族。

知識都在線上售賣了,傳統出版業的出路在哪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重構了我們的獲取信息的方式。隨之誕生的知識付費,對傳統出版業影響深遠。

互聯網模式下的知識付費與傳統出版業對比

用戶視角

1.便捷性

使用移動互聯網獲取知識,遠比攜帶和購買書籍更加方便快捷。

2.個性化

互聯網知識付費產品的多樣性與定製化也遠超標準化的傳統書籍。

3.內容深度

受到審核機制與生產環節的影響,從內容深度上來看,傳統書籍是優於互聯網知識付費產品的。

生產者視角

1.准入門檻

傳統的紙質書籍,對內容發佈有著極高的要求與審核門檻。而這個門檻對如今的互聯網知識生產者而言幾乎是不存在的。

2.傳播速度

傳統紙質書籍經歷選題、寫作、編輯、生產等環節,再到最後的發售,生產週期往往長達數年,並且會受到地域距離的制約。對大部分互聯網知識生產者而言所耗時間相對較少,並且一旦發佈之後,所有的互聯網使用者都可以看到,打破了地域制約。

知識都在線上售賣了,傳統出版業的出路在哪

出版業的出路在哪裡

不管是使用互聯網還是紙質書籍,用戶付費獲取知識的本質是不變的。

伴隨著互聯網知識付費的發展,在一些知識付費平臺課程的推廣之下,許多書籍實現了二次火爆。諸如《數據結構與算法之美》和《《清單革命》就是極好的例子。

在未來,出版社還可以利用自己擁有更多優質版權和對於內容篩選和組織更有經驗的優勢,通過與互聯網知識平臺合作,持續為互聯網知識付費產品注入優質內容,並以此帶動紙質書籍的銷售。

結語

21世紀,學習將會是一個伴隨我們終身的過程。而學習內容的形式將會更加豐富,內容的價值,決定了生產者的未來。

知識都在線上售賣了,傳統出版業的出路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