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賣水果的日入1000+,是怎麼做到的?

前段時間,一粉絲加上小編,問微商賣水果怎麼做?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朋友圈裡,你經常可以看到荔枝、山竹和西瓜等這類水果的推廣信息。

越來越多的線下實體商家開始選擇在線上出售自己的產品。但是對於水果商和果農來說,在電商平臺上開一家店鋪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精力。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許多水果商家開始轉戰微信,利用微信群+朋友圈裂變的模式對自己的產品進行銷售。

朋友圈賣水果的日入1000+,是怎麼做到的?

這一種通常都是代理的模式,你從總代理那裡拿貨,然後通過微信分銷。另一種方式就是通過朋友圈集讚的方式進行尋找精準粉絲。

朋友圈賣水果的日入1000+,是怎麼做到的?

這種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將有購買需求的用戶集中到微信群裡,然後讓用戶通過發朋友圈集讚的方式返給用戶購買優惠。

一般來說,進行這種操作的都是水果批發商或者果農。他們出售的價格會比實體零售店要低一些,這樣的價格對於用戶來說本身就具有吸引力,低價再加上折扣就很容易讓用戶免費為賣家做宣傳。

來消費的用戶大部分都屬於精準流量,所以她們的朋友圈會更容易發掘到精準粉,通過朋友圈集贊模式就能逐漸形成朋友圈裂變效果。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模型這麼簡單,有什麼好講解的?

因為小編前兩天認識的一個大佬,在微信集贊銷售水果的模式上做了一點改動就在短時間內獲得不錯的收益。所以今天小小準備跟大家分享一下水果銷售在微信內的玩法。

1、打卡模式:

朋友圈賣水果的日入1000+,是怎麼做到的?

在一些普通的水果群裡面,通過每日推送新鮮水果信息來對群進行維護。但我們都知道,除非用戶本身恰好想要購買水果,否則這樣的信息很難刺激到用戶。

但是這位大佬運用了打卡活動使得自己的用戶購買積極性大幅提升。

在大佬的微信群裡購買水果的用戶主要以年輕女性、寶媽為主,這類用戶因為經常購買水果,有很大概率對健身、美容相關話題感興趣,就可以跟據這些興趣去做文章。

重點來了,大佬先利用拼團模式,讓用戶自己找到好友進行組團,組團完成後把這一群人拉到一個打卡群裡統一管理。

朋友圈賣水果的日入1000+,是怎麼做到的?

接著大佬使用瞭如上圖一樣的打卡模式,設置了一個早起打卡活動。每個參加的用戶只需要連續簽到打卡30天,就可以讓用戶以超低折扣購買水果。又因為30天早起打卡不是誰都能堅持的,所以又設置了拉新可以補籤的機制。

在這個0門檻活動已經引起一部分用戶的興趣以後,大佬又設置了一個有門檻的打卡活動。用戶需要在繳納一定金額以後才能參加這個打卡活動,套路一環扣一環。

這個打卡活動的設置會比早起打卡的期限短一些讓用戶更容易完成,但大佬設置參與活動大家繳納的金額最後成為最後的獎金池,而堅持到最後的人可以瓜分這部分獎金池用來購買水果。

這意味著,用戶雖然最後靠著活動給的獎金減免了購買金額,但這部分錢其實還是來自於用戶本身,最大化的省了成本。

2、貨源與引流: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我們既不是批發商也不是果農,那這個項目我們沒有水果,怎麼操作?

事實上,這位大佬家裡也沒有任何水果,他所有的水果都是在用戶下單以後他在去找合作的批發商和果農購買後進行操作的。

由於運輸成本、人力等原因,水果店的水果價格很高。但是這位大佬自己去談好合作果農,再用網絡銷售的方法就減去了這一部分成本。價格更低的水果自然就更有市場。

因此,當我們談好客戶以後我們的第一批種子客戶去哪裡獲得呢?

大佬他在剛開始的時候用了兩種思路去進行引流,一種就是在大流量平臺引進泛流量,另外一種就是自己劃出一個精準用戶群體,然後自己去尋找對應的平臺去引流。

朋友圈賣水果的日入1000+,是怎麼做到的?

在引進泛流量時,大佬在使用了“抖音”這個短視頻平臺。他曾在抖音上看見許多視頻打著土特產或者水果打著“獻愛心”這類的感情牌獲得了大量的關注。不過他還是沒有利用感情牌,還是選擇了上圖的方法用實地拍攝的種植畫面來增加用戶的信任度,用畫面傳遞水果的“新鮮感”來吸引用戶。

就精確流量方面而言,大佬把自己的第一批精準用戶類型定在女性。針對中老年女性,大佬選擇從自己身邊入手,從親朋好友開始,選擇集贊等方式,利用超低價和海報+二維碼的方式來進行裂變。

最後,還使用了“京東評價”來進行引流。在京東店鋪裡搜索與水果有關的店鋪,進入店鋪後選擇店鋪的差評。根據上圖我們可以知道,京東的客戶評價我們其實還能再去回覆。這樣我們也就能對要購買水果的精準用戶進行引流了。

朋友圈賣水果的日入1000+,是怎麼做到的?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線下商品結合互聯網來進行銷售的項目。這個項目的線上操作部分都是我們常用的一些操作。只要把所有的流程連貫起來,是沒有任何操作難度的。唯一難的,依然是你的執行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