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iPhone Xs的采购成本浅解

备受期待的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1点在苹果硅谷总部乔布斯剧院举行。近两个小时的发布会并无太多亮眼之处,倒是价格方面打破了之前多方的报道和猜测;iPhone Xs以起售价999美元,国行价格8699元的价格,成就了苹果有史以来“最贵的iPhone发布会”。试问一下各位小伙伴,你的钱准备好了吗?肾准备好了吗?

好了,言归正传,今天聊聊采购成本。为了通俗易懂,我们以一部iPhone Xs为例来解释一下。

1

成本的定义

一部iPhone Xs的采购成本浅解

成本,即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

采购成本,即被认为是直接用于购买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货币数量。比如买一部iPhoneXs花了“8699”,那这“8699”就是采购成本。

2

成本的分类和范围

一部iPhone Xs的采购成本浅解

成本的分类可归纳为标准成本、相关和非相关成本、直接和间接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等,今天主要分享以下四个。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在做PPV(Purchase Price Variance 采购价格变化)是用来做衡量标准的成本,一般是年初第一次采购的价格或者是前一年末最后一次采购的价格。用来计算采购价格差异的多少并以此作为采购的业绩KPI。

举例来说,买iPhone Xs,去年价格为8699,今年价格为8000。2018年采购量为50台,那么

PPV=(8699-8000)*50=34950元。

也就是说,单单以这部iPhone Xs而言,采购拿到了34950元的成本节省。

直接和间接成本

这个叫法在财务范畴上运用比较多。直接成本是和产品价值直接相关的,用于生产和购买该商品的原材料的成本。间接成本则是用于企业运营和管理相关的,非用于生产和购买该商品的原材料的成本。包括机器设备、工厂租赁、店铺租赁、行政费用、IT费用、工程维修等。

所以采购也经常因为这个所负责范围不同区分为直接采购和间接采购。

例如富士康生产一部iPhone Xs,手机上所有的零件购买的费用,包括屏幕、外壳、按键、电池、金手指、电子板、电容、电阻、IC、连接器、线材、螺丝等称为直接成本。而生产这个手机所用到工厂、产线、工具、模具、夹具、工作台等等,就是间接成本。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指采购成本里面固定不变的部分。变动成本指的是因为数量、区域、目的地等因素导致其中成本上下浮动的部分。

例如分别从美国和香港买一批iPhone Xs到广州和北京,单价为999美金,进口关税和增值税为9%和16%,那么

美金999*(1+9%+16%)=1248.75为固定成本

而涉及的打包费用和物流费用为:

每100台为一个包裹,打包费用50美金,不足100台按照一个包裹计费。

每个包裹的运输费用:

美国-广州:400

香港-广州:100

美国-北京:500

香港-北京:150

这种会根据情况不同而变动的则为变动成本。

总拥有成本

专业的采购人员在进行成本分析时更多的考虑其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总拥有成本),包括原材料、运输、税金、保险、维护保养、储存、包装、佣金等包含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在内的。也就是说,通常采购的价格只占其中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

例如企业在考虑购买iPhone Xs作为公司通讯工具时,除了要考虑iPhone Xs的购买费用,还要考虑通讯公司的套餐费用、日常维修保养费用、开卡费用等。对比直接跟通讯公司预存话费+绑定套餐赠送iPhone Xs更加划算?

又例如企业在考虑是自行购买车辆使用还是外包租赁服务时,除了需要考虑车辆本身的购置费用,还要考虑请司机的费用、司机的社保医保调薪、车辆的保险、税金、维护保养、日常维修、维修期间的代用车辆费用、违章罚款等。

又例如在进行差旅外包时,不单单分析差旅预订的服务费,还应该分析包括机票价格、酒店价格、机场税金、退改签费用和平台费用、报告费用等在内的所有成本。

3

成本的运用

一部iPhone Xs的采购成本浅解

对于采购而言,标准成本是用来衡量PPV,分析材料的价格走势和制定采购的KPI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则运用在日常的采购工作;最最最最重要的则是TCO!TCO!TCO!,这个是专业的采购人员要花精力和时间去分析和运用,通过对TCO的成本管理和分析,从而为企业制定和执行成本更优、性价比更高的采购方案,识别成本节约的机会,规避或减少隐性成本,增加利润值和提高企业效益。

蔡丹菊Suki,持有美国CPSM证书,曾任职于多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岗位,涉及的行业包括快消、包装、电子和奢侈品,具有丰富的供应链的管理经验。

欢迎更多伙伴投稿采购帮,与百万采购人分享你的采购故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