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能站出整體力、整勁、內勁、內功、向心力、螺旋力?

今天有位同好聊天當中提到什麼是站樁的最好境界。我回復有點凌亂,本想表達儘可能的全面些,遺憾的是我體認尚淺認識不足,不能詳述站樁功所賦予的魅力。

正如王薌齋先生所說難言也,無奈強言啟迪同好,也是為意拳所倡導的站樁功宣傳做點事情。

站樁功通過現在通訊手段得到飛速傳播,可喜的同時亦有憂慮。快則亂,這是事物發展的弊端,站樁功也是如此。

從王薌齋先生倡導意拳,把意念主導視為拳學核心至今,傳統文化所蘊育的拳學藝術,站樁功被有志之士所接受。

不過站樁功在部分人定位當中是養生、拳學基礎,這沒錯。需要重點說明的是站樁功同樣是拳學核心,這裡所講的站樁功是建立在意念為主導,身心變化基礎上的。

站樁功強調點、線、面。因此極其注重力學在站樁過程當中的變化。

站樁過程當中是靜中求動的過程,外形沒什麼變化只是表面,裡面的動是上下、左右、前後不失不丟過程當中孕育渾圓力,這個過程是通過意念逐步完善的,期間蘊涵肌肉變化,片面表達就是肌肉結實了,骨頭重了。

特別是站樁過程當中如有人碰到,即可有稍加一蹭,即把對方觸碰倒地之感。如此體認才算站樁有所得。

在抬手兩力相接瞬間,站樁有得是向心力,抬手投足都是的運行軌跡就是畫圈。

這裡所說的畫圈不是刻意的走圓的軌跡,而是不得不走圓的軌跡,發放、發力都是不期然而然的畫圓,因此觸點是蹭出去的,才有力是螺旋之說,接觸點上力量的承現是上下、左右、前後不失不丟,無刻意。動、靜合生理衛生、符合自然規律,這樣才有返璞歸真的條件。

俗話說的:“整體力、整勁、內勁、內功”等表達既是如此,平常我們生活當中用力都是離心力

這麼沒什麼神秘的,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加強向心力,就是運用當中,從有到熟知,自然運用達到本能發揮。

本能發揮,類似我們生活當中吃飯使用筷子一樣自然。

站樁功是人生的基礎,亦是身心修煉最佳途徑。沒有養生的造詣,拳學方面難掩膚淺,反之亦然。

深圳市聚賢意拳協會

由意拳第四代傳人、武術明家周廣學先生創立,並由香港意拳學會會長霍震寰先生擔任榮譽會長。協會,融養生、技擊為一體,以傳播正宗意拳、發揚中華武精神、普及傳統養生文化為宗旨,正本清源為己任,為傳統文化及武術愛好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協會微信公眾號:szzhanzhu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