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背景音樂」百團大戰記憶|吳文琴

2018第778期

中國文學網 •《執子之花》

——

「配背景音樂」百團大戰記憶|吳文琴

百團大戰記憶

.

在我國曆史上,發生在華北戰場的百團大戰,曾震撼中外。已成為世界軍事史成功戰法的經典,而名留千古。

對歷史上發生的百團大戰,我們只能從相關的資料中略知一二。但發生在兵團時期的百團大戰,我則親臨其境,感同身受,而歷歷在目。

隨著農墾體制的改革,原農墾被改為軍區管豁下的生產建設兵團。現役軍人的批量湧入,同時把軍人指揮作戰的原有慣用,運用到生產建設中來。在沒有規章制度可循的年代裡,百團大戰的演繹,把生產建設搞得風生火起,開創了歷史的先例。

所謂百團大戰,就是把戰場百團大戰的戰法,演繹而推廣到生產建設中來。在一個團級建制單位範圍,則是百連大戰。推廣到一個連隊,便是百班大戰,如此這般的演繹。它的成功之處,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從而把人們的積極性調到極至,以突破制約生產建設的瓶頸。

「配背景音樂」百團大戰記憶|吳文琴


在我們團,有一座名叫三峰山的大山。它由順峰、馬峰、駝峰等山體彙集而成,而統稱為三峰山。駝峰山,是山體的主峰。從遠處看,宛如一個駱駝行走在山地上而得名。居於右側的順峰山,一旦大風吹來,正是從順峰山與駝峰山的山坳中經過,順峰山也因此而得名。馬峰山,其狀恍如馬蜂窩而得名。三峰山向下延伸的,是以40度角的斜體而通向稻田邊。凸現在山體間的石塊,由於歲月的剝落,如饅頭,如海龜,如航船,如巨鯨地呈在山體間,因此令人生畏,而長期被擱置於一旁。

到本團任職的現役軍人,在趙團長的帶領下走馬上任後,為我們偏僻的山區帶來了火熱。趙團長身材不高。但腰圓體大,從遠處看,活像一樽大肚佛。因此,人們俗稱他為大佛團長。在大戰開戰的那天,一大早各路人馬,在連指導員與連長的帶領下,列著隊形,扛著家雜,手持戰旗,肩著工具,從四面八方,浩浩蕩蕩地湧向三峰山。

三峰山下,有一塊狹長的平地,前面有一小山包。戰前的誓師大會便在這裡舉行,那小山包便成為指揮作戰長官的講臺。作戰隊伍以連隊為單位,面對著主席臺,縱向列隊而立。會場的四周,懸掛著各式醒目的標語,人們只要移步進入這裡,恍如進入了一個作戰的“場”。如苦幹加巧幹,完成任務三百五(350畝);人均30(匯戰其間,人均完成30m2的造田任務,這是團下達給每個人頭的任務),不完成任務誓不休;降服三峰山,造出千畝田(分戰役地進行);打開石門山,昂首見青天;闖開登天路,建設綠洲園等。一個戰鼓催春的場面,終於呈在人們的眼前。在部隊,凡開展大形的軍事活動,必召開戰前誓師大會。通過誓師大會,而營造一個強大的作戰“場”,從而事半功倍。這是中國軍人的特有,同時也是軍人的慣用。

面對浩蕩的作戰隊伍,大佛團長站在那高高的山包上,發出了戰前動員:“同志們!你們好!”“首長好!首長好!”訓練有素的兵團戰士,總能在實戰中與指揮作戰的長官,達到高度的協調性與一至性。

「配背景音樂」百團大戰記憶|吳文琴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有一座泰山,叫三峰山,把我們前進的道路給堵死了。現在我們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在7天之內,啃下這座山。不搬掉這座大山,我們誓不罷休!同志們!你們有沒有信心呀!”大佛團長那宏大話音剛落,全場立即以一個山呼海嘯之勢進行了回應:“有!有!有!!”“下定決定心,不拍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其聲驚天動地,響切雲霄。

大佛團長以其魁梧的身軀,大會講話時通常不用擴音器,常常是高分貝。八月天,正是大熱天,隨著震天動地話語的奪口而出,汗水在潺潺地下流。不久衣衫便被沁得溼漉漉的。大會一經落幕,他便拖著沉重的腳步,和著已經溼透了的衣衫,唰!唰!!地走下講臺。然後解下衣物,把汗水從衣衫中嘩嘩地擠出,然後又重新把它穿上。

誓師大會一經結束,一個戰天鬥地的戰力便立即拉開了序幕。叮噹作響的敲打聲,挖掘泥土的嘭嘭聲,恍如一曲戰歌,把大地湊響。遍佈在各個方位上的隊伍,仿如鳳凰山的戰鬥,在向著敵方發起衝鋒一般,到處是衝鋒陷陣,登營撥寨的場面。安插在工地上的戰旗,把傳統戰事的特色,被演繹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如尖刀連、撥寨連、愚公連、勇士班、關公班、鐵娘子軍班等,通過繪製成戰旗,安插在不同的方位上。陣風吹來民,在戰地的上空呼呼地飄蕩。一幅百團大戰的畫卷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按照古代的戰法,戰場上通常以擊鼓作為激發鬥志的一種形式。而在戰地上,已被五花八門的宣傳鼓動所代替。由知青組成的戰地宣傳隊,已成場地的一個亮點。團部的宣傳廣播、連隊宣傳隊、班組宣傳員,組成了一個三位一體,立體交叉的宣傳陣勢。那時,沒有現代的宣傳工具,人們就以手提喇叭作為主要工具。30多個參戰連隊,便形成了30多個工地宣傳隊,從而造成了一個戰天鬥巨大氛圍。

「配背景音樂」百團大戰記憶|吳文琴


在這種氛圍下,要想從中找出一位偷懶者,簡直不可想象。幾位上山下鄉的知青,才十七、八歲。他們乳氣未消,便奔向了兵團。面對突然其來的激烈勞動,有的無法承受而暈厥了。經過戰地的簡單處理後,他們拍拍腦袋又衝了上去。甚至是團長出面勸阻也已無濟於事。因為他們不想在眾目睽睽下當衰子。在這裡,我第一次感受到“敢叫高山低頭,敢叫河水讓路”的真實滋味。

那時,盛行著一句名言,叫作:車頭跑得快,會靠車頭帶。強調領導人員的以身作則,對全員的推動作用。作為全團的指揮官,大佛團長自知其中重要性。於是經常託著他那圓形大肚,爬山坡,跑在地。而每到一處,熱火朝天的場面,終於把他降服了,每到一處,先是一句“同志們辛苦嘮!”作為對熱情作戰戰場的回應。然後便二話不說,衝了上去,奪下人們手中的鋤頭,便呼呼的幾下。我作為大佛團長的秘書,自然自己的責任。於是只給大佛團舞弄兩下,理立即上前,奪下大佛團長手中的話計,代他幹了起來。不一會兒,大佛團長便說:“小虞呀,我們到那邊去看看。”大佛團長便是以這樣方法,解脫自己手下的苦勞。

在兵團,開山造田,是農墾工人的職業,現在兵團成立了,也不會因此而改變。面對窮山惡水,亂石堆砌的山地,十多級草皮壘疊的梯田,整整有序地環山而建,這與磚塊砌成的牆體幾乎沒有兩樣。幾天下來,工人們把挖掘出來的亂石,按照不同的稜角進行造田,加上草坯的堆砌,十多級的環山梯帶,便整整有序的堆疊在山腰上。從遠處看,宛如披甲帶剌的動物在山地間爬行,其勢堅不可摧。6天下來,百畝梯田就這樣造出來了,為三峰山的開發打下了良好基礎。

這是一個沒有制度,不用管束的戰場。同時又是一個只講貢獻而不求索取的戰場。其戰力空前。與現代經濟比,簡直是風馬牛而不相及。是什麼力量在扭動這樣的戰局,而把人們的積極性調動到了極至?這就是部隊人思想政治工作強勢所至,這是任何靠金錢的利誘而無法達到的效果。

在以團為作戰單位的百團大戰取得成功的同時,各連也在紛紛參照團的組織形式,而把百團大戰的戰法引入到連隊,而演繹出百班大戰。雖然不及團裡百連大戰的空前與隆重,但人們的積極性被調動到了極至。工效在成倍地提高,為連隊的建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隨著時過境遷,昔日的兵團已沒有了蹤影。但兵團時期創造的百團大戰,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永不磨滅的記憶。我們不願抹掉那具有意義的記憶!

「配背景音樂」百團大戰記憶|吳文琴


筆名:一棵松,原名;吳文琴,中共黨員,大學學歷,工程師職稱。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廉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順德網絡文學院名譽院士。廣東省佛山市壑智企業文化諮詢公司總經理。著有長篇報告文學《綠洲金字塔》;哲學專著《管理創新縱論》;散文專集《鮮花漂落的季節》。作品散見《當代小小說》、《紀實中國》、《作品》(網絡版)、《微型小說選刊》、《廣州文藝》、《佛山文藝》、《歆葉文藝》,以及農民日報、羊城晚報、南方日報、新世紀文壇報、佛山日報。三十多篇文章在全國各地徵文中獲獎

______

出品:中國文學網 、《 執子之花》 文學社

社長、主編:夢行千古

管理:楊歐(微信進群 youhaifanxing )

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刊:zgwxw2017

打賞:收益歸作者所有

運營:古瑞和文化

______


分享到:


相關文章: